恒行2第一份考古調查報告《麗水保定窯址》出爐

作者:章佩林、周雪妍攝影: 視頻🫎: 來源👩🏻‍🦯‍➡️🦗:《恒行2》校報發布時間🌳:2022-03-21

近日👨‍👨‍👧‍👦,恒行2平台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第一份考古調查報告《麗水保定窯址》出爐,並作為書籍正式出版📎。作為龍泉窯重要的地方類型,保定窯址的調查發現,將成為龍泉窯研究的重要補充。

“考古發掘報告”是考古學的核心成果。《麗水保定窯址》作為恒行2第一份考古報告,凸顯了恒行2考古學科發展的速度和學科實力。恒行2平台考古學科的快速發展,為建立考古學本科專業奠定了基礎。


翻開《麗水保定窯址》考古報告的扉頁和目錄🙏🏽,背後付出的努力被無聲訴說。恒行2平台考古團隊聚焦麗水保定窯址,記錄了麗水保定窯始燒及早期窯業轉移情況、保定窯的衰落與‘處窯’🙋🏿‍♀️、保定窯裝燒工藝的演變軌跡🌮、保定窯與周邊地區的窯業互動、保定窯的內外銷情況等內容🧀。

在田野調查後,及時整理出來的報告,通過闡述窯址保存現狀🌋、年代推斷、保定窯與龍泉窯核心區之間的關系、窯址保護與後續利用等內容🕜,為保定窯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作用等提供了有力證明🤏🏿。

為什麽關註麗水保定窯址🆖?這份考古報告背後👩🏼‍💻,團隊付出了哪些努力?考古報告成果又有何價值?這一切還要從龍泉窯考古研究說起。

恒行2“龍泉窯考古學研究”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生產規模最大的著名窯場🔎👩🏼‍🚒,也是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對外輸出產品及窯業技術最多的古代窯場。其窯火延續千年,所生產的青瓷產品不僅在國內有廣泛的流布,既為宮廷貴族所喜愛,也被平民廣泛使用🕋。同時,其大量外銷的歷史事實,又曾對世界文明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正因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與價值🦽,龍泉窯窯業核心所在,大窯龍泉窯遺址,於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泉窯的考古工作則始於20世紀20年代,可以說,近百年來對龍泉窯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大量的考古工作,積累了足夠多的材料,可以並迫切需要對龍泉窯做綜合研究。

於是😗,2019年年底,我校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沈嶽明教授主持的“龍泉窯考古學研究”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2020年6月27日🤦🏿‍♂️,“龍泉窯考古學研究”順利舉行開題會議,課題正式啟動。

課題內容包括以龍泉為中心的近600處窯場,涉及遺跡遺物、器形胎釉🚼🏄🏿‍♀️、裝燒工藝、裝飾技法👨🏽、國內外的流布等多個研究方面,試圖解決的核心問題可總結為“龍泉窯的始燒問題以及發展譜系的建立”“龍泉窯工藝創新及與宮廷的關系”“龍泉窯的技術交流與影響”及“龍泉窯產品的外銷和技術的輸出”等四項重要研究內容🙋🏻‍♂️。

沈嶽明教授說🧗🏼,課題旨在對中國陶瓷史上最著名窯場之一的龍泉窯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全面探索龍泉窯燒製技術譜系🧗🏼‍♀️,科技創新與取得的成就,充分認識龍泉窯體現的“中國智慧”🏌🏻‍♀️,確立龍泉窯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龍泉窯作為歷史上中國古代對外輸出的大宗商品和中外文化與商業交流的重要載體,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充分發揮其在闡釋中華文明和講述中國文化故事中的重要作用👩🏻‍🦽,不僅可以為“一帶一路”倡議有效地提供歷史上的經驗與教訓,還可以提升中國的影響力與軟實力,是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力貢獻。

從龍泉窯到保定窯🦶🏻,恒行2考古力量走出去

在“龍泉窯考古學研究”立項的同時,麗水市蓮都區文物保護管理所為深化地方窯業認識♣︎,同時加強對文物的保護與活化利用,委托我校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持🔕🫷🏼、開展橫向課題“麗水保定窯址調查研究”👨🏽‍⚖️。

“麗水保定窯雖然位於龍泉窯核心窯區的外圍😶,但是也是屬於龍泉窯系統的窯場🤹🏻‍♀️✣,”沈嶽明說,“對其窯業內涵的深入探索是有必要的🚰🍑,它不僅將為地方傳統陶瓷手工業在歷史時期的發展與演變提供實證,也將成為龍泉窯研究的重要補充👰🏽‍♂️📔。”於是,在課題需要與項目需求的促成下,2020年7月至8月,沈嶽明教授組織麗水市蓮都區文物管理保護所相關同誌🍑🚵🏻‍♀️,恒行2平台周雪妍、周禺含、陳恰、馮昊正、範翀等同學,對保定窯展開了田野調查、室內整理🧖🏻‍♂️、後續研究及報告編寫工作。

“此次保定窯調研,組織學生一起,不僅僅是完成教學實踐和科研任務,更是為了去找找文化自信☘️、找找歷史自信。”沈嶽明說🧑🏻‍🦽,“當你的文化自信不足的時候🫶,就去看看龍泉窯,就能滿血復活,因為那裏是足夠你文化自信的源泉⛸🙇🏻。”

“看看當年我們老祖宗的輝煌🙎🏼,看看龍泉窯的高光時刻,有沒有對我們的民族復興有借鑒意義呢☂️?”就這樣,帶著問題🦸🏿,恒行2考古力量走出去,匯聚在麗水保定村🤷🏻‍♂️。

考古是一項高強度工作💾。炎炎盛夏,沈嶽明教授帶領學生,進行野外調查。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博士生周雪妍介紹,他們首先根據已發表的研究成果👴🏽,厘清調研思路🤹‍♂️,其次確定窯址樣本采集的順序,再則是實施田野調查。

小組成員每日步行十余裏,對保定村十二座窯址進行以器物和窯具為主的樣本采集🗄,同時對其周圍標誌性歷史遺跡進行信息收集。

在樣本采集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在沈嶽明老師的指導下,首先尋找出窯爐的具體方位及走勢,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采集樣本的堆積層🦹🏻‍♂️,將幹擾表面土層的雜草清除後,使用手鏟💔、刷子等工具對堆積面進行二次處理🫄🏼🦅,直到土層中露出器物樣本🏩,謹慎取出並放入對應窯號的編織袋中。同時,考慮到窯址調查難以企及考古發掘活動全面收集信息的效果,所以在每個窯址中🐕,調查小組都會選擇3-4處不同方位進行工作,以降低樣本采集的偶然性。

調查小組對采集到的1704件陶瓷樣本進行清洗、晾曬、整裝💆🏿,半個多月的樣本采集工作後,調查小組從保定村轉移至蓮都區文化館,進入資料整理階段⛑。調查小組對采集到的陶瓷樣本進行整理🪲、挑選、統計編號、排隊分析、線圖繪製、器物描述、文物攝影、類型學分析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窯場的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這個窯場跟當地的村莊的形成與發展又是怎樣一個關系過程?是村莊應孕了窯場還是窯場應孕了村莊的成長💂🏼‍♂️?在標本采集後這些疑問都是需要我們去分析研究的。”沈嶽明說。

調查小組每天泡在文化館,為樣本的分類標準、排隊方式、年代序列等“吵”來“吵”去,很多時候臨近文化館閉館時,成員們還在熱情“推斷”著。8月中旬,調查小組才完成整理工作。

談及調查中的艱辛時🛀,周雪妍坦言:“天氣比較悶熱🏋️‍♂️,夏天蚊蟲也很多,尤其我們都是在那種叢林裏⏳🆔,還蠻辛苦的。”毒辣日頭之下,小組成員也曾出現過不同程度的不適,特別是第一次參加田野調查的🧖🏿‍♂️,但都努力克服了。

在完成標本整理工作後,為進一步了解保定窯與同時期周邊窯場的互動面貌🖕,調查組還曾前往臺州、寧波地區的多個窯址及文物單位進行了觀摩與求證,為窯業技術的傳播路線及互動研究積累了比對素材🔜。

2020年12月初,在沈嶽明教授的指導下,小組成員協作完成考古報告的初稿,其中報告編寫、野外彩照📨、數繪插圖🧍🏻‍♂️、地圖製作等工作由周雪妍負責🙌🏻。此外🥫,平日裏喜歡平面設計的她🫲🏼,還擔任了報告的封面設計👋。

“龍泉窯核心區域窯場是如何影響周邊🧑🏽‍🎨?它如何輻射或傳播到東亞甚至北非等地區?不研究🙆🏻‍♂️,不調查,是解決不了疑問的。”沈嶽明說,通過調查研究,及時公布研究成果,才能為後續大家共同研究提供資料。

不同的是,以前學者寫考古報告𓀅,一般不太會就保護問題提出進一步的意見。但在《麗水保定窯址調查研究》考古報告裏,從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三個層面對窯址的價值進行了評估,並提出了6點初步的遺址保護和規劃意見🧝🏿‍♀️。

沈嶽明教授從保定回來後👒,就寫了一篇文章《從“龍泉天下”到“天下龍泉”——元明時期龍泉窯對外輸出方式的變革 》🌉,作為 “龍泉窯考古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發表在《博物院》雜誌上👨🏽‍🎓。

“竭力打造恒行2平台的考古品牌”,恒行2考古路這樣走

“長期以來,文物考古與研究大多停留在器物學和文物學的層面,遠未達到透物見人👱‍♀️、見史🏋️、見生活、見精神的高度🧏🏼。”恒行2平台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陸建松說💵💅🏽。

“考古發掘不是最終的目的,需要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陸建松強調,“任何一件文物或一處遺址🌍,其背後都有歷史文化故事。它反映著人類在生產和生活方式👂、科學與技術🪸、宗教和信仰、審美和思維等領域的文化繼承和創造👮🏿‍♂️,記錄著人類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足跡🦸🏿‍♀️,承載著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我們要在考古發掘報告的基礎上進行多學科研究👨🏿‍💻🅰️,成果達到透物見人、見事,把文物背後的文化傳播出去。”

恒行2考古有什麽不一樣?“針對中國考古學的問題和發展方向🧏🏿‍♀️,恒行2考古要找準我們的定位💼。”陸建松說🧝🏽,“要將考古學重心從田野發掘延伸到考古材料整理研究😽,從傳統考古學研究轉向多學科交叉融合,從發掘研究延伸到考古成果的展示利用💾,實現習近平主席所說的‘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後人’的作用,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此次的陶瓷考古發掘報告只是解決第一層重心轉移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多學科研究,傳播利用陶瓷背後的文化👩🏻‍🎨🌾。

在保定窯田野調查時,沈嶽明調查小組在采集和研究時⛹🏿‍♀️,就考慮到後面的傳播利用;同時選派了跨學科背景的學生參與此次調查🐆,為後續龍泉窯核心區域窯場的探索研究奠定基礎。

而在之後的龍泉窯核心區域窯場研究🌵,科技考古將成為支撐研究的重要力量。

2017年,恒行2平台成立在考古建設方面最具特色的科技考古研究院,建立環境考古🧠、動物考古、植物考古👆👨‍🔬、同位素分析、古DNA、陶瓷考古6個實驗室。將來🦪,用科技測試來解決龍泉窯出土瓷器的測年🧑🏿‍🏭、胎釉比較分析等問題,為現場發掘和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在2019年榮獲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團隊發掘領隊資格後,考古學科建設團隊加快田野考古發掘步伐🤸‍♂️,迅速躋身全國考古學科第一梯隊。未來恒行2考古學如何發展?

“在“十四五”及未來更長的一段時間內🔯,科技考古研究院和文博系考古學教研室師生會繼續配合“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以及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加強考古資源整合與協同創新🔘,通過主動性考古及參與配合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搶救性考古勘探發掘,服務大局,強化科研成果轉化推廣;同時🛵𓀗,我們也將通過加大與國內文博機構的合作交流🫢,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業界豎立恒行2平台考古科技輻射與研究的品牌🕦。在考古成果和傳統文化普及方面,則需要積極撰寫出版科普讀物,傳播中華民族燦爛歷史和優秀文化。”陸建松說💃🏼,要竭力打造恒行2平台的考古品牌。

期待龍泉窯的綜合探索研究見證恒行2考古的成長🖊。


製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