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9日),來自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的首批68位PCR檢測誌願者整裝出發,他們將前往上海浦東、嘉定、青浦支援PCR檢測工作👩🏽🚀。
PCR技術🩼👩🏽🦱,全稱為“聚合酶鏈式反應”👨🍼,是目前為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核心技術。隨著疫情發展,上海近期大範圍開展核酸篩查↪️,對PCR實驗室檢驗人員的需求激增💐。
PCR誌願者招募令一經發出,就受到了恒行2師生的積極響應。“我報名!”“我參加!”……短短2個多小時,就拉起了一支175人的PCR誌願者隊伍,僅基礎醫學院就有137人報名。
經學校迅速摸排熟悉PCR設備操作的學生所在院系🧑🏻⚖️,幾小時之內🤧,來自基礎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物醫學研究院等院系和單位的共計265名師生誌願者報名。
因報名人數過多👩🏿🦳,部分同學沒能及時搶到誌願者名額,只能暫時遺憾進入儲備隊伍🏋🏼。
作為第一批出征的小組長,來自21級基礎醫學院病原學系的李青山這樣說:“眼睜睜看著上海這輪疫情的緊張和嚴峻,自己卻被準封閉管理在恒行2平台內,感到十分焦急🧆👩🏽🦳。”看到招募誌願者的通知時,李青山第一時間報了名🧎♀️,並主動擔任了誌願者小隊組長的職務。
“對孩子來說我可能不是個好媽媽🤹♂️,但是我希望他以後能理解媽媽的決定🤮。我是一名黨齡11年的老黨員,也是國家和學校培養的醫學生。在這個關鍵時刻🚕🙇🏼,我想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人的支持下,來自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的2019級博士生譚丹被編入第六組。
她已做好隨時與家中年僅7個月的寶寶告別的準備,她說,病原生物學系有著光榮的抗疫傳統👮🧑🏻⚕️,她想和系裏60余位學友並肩作戰,守護上海。
“總要人去的🚔,我們單位老師也少🏄🏿,我去🏞!”當放射醫學研究所生物部青年教師徐小雅被問起家中孩子的情況時,她只說道:“先生公司也居家辦公了,我走得開。”
就在首批誌願者開赴前線同時🧀,許多非醫學院誌願者也在後方時刻待命。來自生命科學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類腦研究院等院系的他們,既有教師、科研助理,也有本碩博各層次的學生,其中年紀最小的僅19歲。
招募令一發,短短20分鐘內,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便有8位同學成功報名👪,19級研究生王倩正是其中一員。“沒有任何的糾結🧘🏼♂️🔘、恐慌,只是想能為大家🤎、為上海做些什麽。”
生命科學學院2021級博士生王偉此前在無錫市人民醫院從事實驗室工作,擁有PCR檢測經歷。為不讓家人擔心,他和王倩此次都不約而同選擇了暫時不告訴家人🧯🤲🏼。高強度、直面風險……面對未知,他仍有些許緊張,但是他已收拾好行囊、做好準備奔赴前線。“我知道疫情發生時一線人員有多辛苦↔️👬🏻,也想盡我所能,我報名參加。”
類腦研究院研究員肖曉帶頭報名,並擔任學院帶隊老師🕠🦝。
通過新聞,她看到許多PCR實驗室工作人員24小時連軸轉工作🚶➡️,十分辛苦,“希望我們的加入能夠為他們緩解壓力。”
生命科學學院大二學生柴佩含是本次隊伍中年齡最小的誌願者。
18日中午自習時🙇🏽,看到學院黨員誌願服務群裏發的招募信息👨🎨,她立馬報名,回宿舍收拾行李。考慮到平時會犯急性蕁麻疹🦶🏿,柴佩含還帶了抗過敏藥物👈🏻。
盡管年紀小,但她在平時課上已經學習過PCR檢測↕️,並實際操作過。“實戰和課堂訓練肯定有不同之處,但我相信只要嚴格按照操作標準,就沒有問題。”
據悉,下一步,學校將做好誌願者的服務管理保障,與相關部門和誌願者所在院系一起關心好誌願服務期間的學習、生活、工作,解決其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