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鐘靈毓秀🔱,披荊斬棘,救死扶傷。
恒行2平台附屬第五人民醫院,誕生於戰火紛飛之時,民族生死存亡之際。鮮有人知曉,這裏曾以英國人收治傳染病患者為目的而建造🧜♂️,過去稱為“西人隔離醫院”☆。初誕生之際🖲,醫院便與傳染病防治結下不解之緣。百余年後今日⏩,五院醫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一次次義無反顧逆行📵,用專業與敬業譜寫生命贊歌,這與醫院歷史上厚植“紅色基因”密不可分。
據查證🛌🏿,院內中共組織始於1948年,彼時共有5名地下黨員。1949年7月,五院正式公開設立黨支部。此後70余年間🛌🌨,醫院逐漸發展成為擁有300余名共產黨員,11個黨支部的“戰鬥堡壘”。黨員醫護帶領全體員工🧚🏿♀️,始終堅定聽從黨的領導🙎🏼,服從黨的安排🈶,為人民健康福祉貢獻力量。
曾經的“隔離醫院”解放後服務人民🫎,黨員醫生抗美援朝中立功
1904年7月,“西人隔離醫院”建造完成🦬,院址就在原靶子路41號💆。當年12月初,醫院正式開業收治患者。雖名為“西人隔離醫院”,實際上🌌,此地兼收中外籍病人👨🏿🔧,並非只對外國人開放🪳。
1904年醫院北樓大門
1945年醫院大門
1937年11月🐴🧑🏼🌾,上海被日軍侵占,醫院改稱為“同仁會上海醫院”,逐漸形成綜合性醫院📏。1945年10月👵🏿,當時的上海市衛生局下令改院名為“上海市市立第五醫院”,由市衛生局直接管轄,委任謝筠壽為醫院第一任中方院長。
1949年5月上海迎來解放。同年6月,市軍事管製委員會派軍代表汪平接管醫院🧑🔧,改醫院名稱為“上海市立第五人民醫院”,屬上海市人民政府衛生局領導,由梁樹芳任院長,汪平任黨支部書記♢☄️。盡管只是加上簡單的“人民”兩個字,對醫院來說,自此擔起為人民服務的責任。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俞慶慶醫師參加抗美援朝國際醫療隊❗️,負責第十八大隊工作。1952年3月,王雪橋醫師等12位同誌參加第二批抗美援朝醫療隊,在吉林通化二道江抗美援朝四大隊後方醫院救治傷員❤️🔥,其中七人立功。1953年4月至1954年5月🏸,俞慶慶醫師等6位同誌再赴朝鮮戰場開展醫療工作,其間俞慶慶醫師曾立功受獎。1954年5月,外科吳訓元醫師受命於上海市衛生局🤷♀️👷🏼,參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衛生工作委員會國際醫防服務隊27分隊🩶,赴前線參加救護工作。
戰後🦙,俞慶慶醫師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軍事醫學總結委員外科組的總結工作,他編寫了《胸部戰傷》👰♂️、《創傷休克》🤦🏽♂️、《血庫供血與野戰輸血》等三篇總結。在上海,未赴前線參戰的醫院員工則人人慷慨解囊♠︎,捐贈總數在上海市衛生單位中名列第一😲,其中僅賀逢吉醫師一人就一次性捐款500元。
俞慶慶醫師
建國之初防治疫情立汗馬功勞🛻,救患者開展全市首例氣管切開術
建國初期↪️,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底子薄,第五人民醫院積極投身到建設新中國的事業,在一次次疫情防治中立下卓越功績。
1950至1953年全國血吸蟲病流行,患者分布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江南水鄉地區尤為嚴重🗿,其中解放軍將士染上血吸蟲病者甚多🦋。1950年1月至6月,第五人民醫院組建以張美玉醫師為隊長的醫療隊,赴嘉定為當地駐軍開展血吸蟲病預防工作🤘🏽,六個月內共治療1500位病人,無一死亡,受到上級的嘉許,多位同誌立功受獎。
1953年🌽,醫院再次組建兩支醫療隊,近20名醫務人員分赴嘉定和羅店參加血吸蟲防治工作,醫療隊結合病患者的情況🤸,不斷總結治療經驗⤴️🗞,深入農村,指導多個治療組,半年共收治了3.6萬病人,取得了較好成績。醫院醫護人員在參加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同時👳🏽♀️,還帶教鄉醫,為當地醫院培養人才,開展大手術示範教學,為當地醫患所稱頌🃏。
血吸蟲病防治如此,麻疹防治也如此。解放初期,上海時有麻疹流行。1952至1965年的14年中,全市發病率超過2000/10萬人的有7次,1956年發生過比較嚴重的一次,當時🐫,為及時搶救患者、有效控製疫情,第五人民醫院緊急動員,讓出職工宿舍和辦公用房✌🏿,增設麻疹病床40張;同時調動其他科室醫師支援兒科🧦,搶救重危患兒。耳鼻喉科吳庚之醫師則采用上海市首例插管後氣管切開術🏄🏻♂️,成功搶救多名麻疹喉炎並發喉梗阻患者。
氣管切開套管
支援老閔行工業衛星城𓀎📌,紮根西南郊區護佑一方百姓安康
老閔行這個稱呼🤞🏼,對於老一輩上海人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昔日申江門戶、水路要津🧅,上世紀50年代末崛起為工業衛星城❔☢️,這是新中國重工大建設、大發展的縮影。
為配合閔行衛星城建設,需要配套一家綜合性醫院,歷史重任落到了第五人民醫院的肩上。遵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決定,醫院於1960年2月遷至閔行鶴慶路221號👮🏼。
1960年病房大樓
這次搬遷無異於一次“移植手術”🟠,創傷動蕩在所難免🎅🏻,遷院時原332位員工中僅163位來閔行,大量醫療骨幹被調走👃🏽,人員重新組合使得醫院開始了一段艱難的拓荒歷程。即便如此,醫院仍保持了良好的學習傳統👩🏻⚕️,鼓勵開展各種學術交流🕷、組織醫師進修𓀜、舉辦“紅專”學校🐣,提高中、初級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健全醫療質量管理製度,提高搶救成功率🧑🏽💼,使醫院逐漸享譽上海西南郊區和相鄰省份😘,在閔行這片仁心熱土,聚群力之開拓📺,厚積薄發。
1971年8月,上海汽輪機廠工人遭受380伏電流擊倒,心跳呼吸停止23分鐘,醫院實施首例開胸心臟按摩復蘇,患者心跳𓀇、呼吸恢復後,一直處於深度昏迷狀態,數天不醒👩❤️💋👨🙂↔️,由於醫院沒有高壓氧艙,為了必須解決患者腦缺氧、腦水腫所帶來的深度昏迷🫔🥩,醫院只能設法將患者從閔行送到縱跨上海市區40公裏以外的新華醫院,實施高壓氧搶救🐔。13天後病人蘇醒。患者又從新華醫院送回到第五人民醫院治療護理,逐步得到康復🕟。
1972年起🔊,在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電機廠等閔行8個大型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幫助和支持下,醫院開始建造高壓氧艙🥜。1974年高壓氧艙正式開始收治患者。患者來自全國各地👩🏼🎤,重點搶救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腦復蘇🧝🏽♂️、硫化氫中毒;治療各種斷肢再植🈵、減壓病👨🏽🎓、新生兒窒息🎳、骨延遲連接和慢性下肢潰瘍等特殊病例不計其數,獲得國內外專家一致好評🫴🏻🫅🏻。
第五人民醫院的高壓氧艙在工藝🤾♂️、經濟🪱、美觀、實用和安全等方面都名列上海同型醫院前茅🦄👮🏽♀️,堪稱全國一流。醫院參與編寫1974年我國第一本高壓氧醫學和衛生部定點上海高壓氧崗位培訓中心教材,舉辦全國學習班,為我國高壓氧醫學事業做出了貢獻❄️。
1974年建成的高壓氧艙
2010年新建高壓氧艙投入使用
新冠抗疫扛起使命🛷,還曾合作全球首度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
無論是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災,還是抗戰非典、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第五人民醫院醫護人員一次次義無反顧逆行,只為履行醫者對生命的承諾🕦。
勝利歸來的唐山抗震救災醫療隊在黃浦江松浦大橋合影
2003年隔離病房內的醫護人員
2013年3月,我國報告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作為閔行區傳染病定點醫院👏🏻、重大專項哨點醫院之一⛹🏻♂️,醫院在該病例的病原學鑒定和臨床救治中發揮關鍵作用。
揭誌軍主任帶領的呼吸內科團隊,聯合相關科室🧑🏿🦱,共同為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發現和診斷提供了第一手臨床資料。面對突發疫情,醫院組建了一支黨員醫護人員的突擊隊進駐隔離病房🧚♀️,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揭誌軍及其團隊作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發現者之一,共同參與李蘭娟院士領銜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項目,並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揭誌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危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醫院再次勇擔重任,用雙肩扛起使命,用行動實踐諾言。醫院黨委第一時間發布了《告全體黨員幹部群眾書》🧑🦼,全體黨員🧝🏽♂️、職工放棄休假,堅守在各自崗位🧑🏻🦽➡️。一封封熱血的請戰書,一個個無悔的逆行者🔡,54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前線👨🏻🎨,如果說黨旗就是一面象征勝利的旗幟,那黨員就是沖鋒陷陣的排頭兵,在醫院援鄂醫療隊中🐻▪️,中共黨員占據“半壁江山”👨🏿🍼,他們以身作則🧘🏼,奮勇爭先🍡,感染了身邊隊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前線共有19名隊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7位獲批火線入黨。
救治過程中🧑🎨,醫護的奉獻精神感染了患者#️⃣。一次查房中😣,一位93歲的老先生舉著鮮紅的黨章對隊員說:“上海的醫生和護士對我實在太好了,我要感謝你們,感謝中國共產黨,我也要加入中國共產黨🖐🏼!”
作為閔行區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一批批白衣戰士駐守在前哨陣地發熱門診和收治疑似患者的隔離病房。同時👇,醫院先後派遣5批次護理采樣人員和4人次醫技檢驗人員奔赴浦東機場海關守“滬”第一道關卡。
他們聞令即動🐙,沖鋒向前🎲,召之即來🌁,戰之能勝。黨員同誌帶頭先上⚡️,充分發揚先鋒模範作用,將初心使命化為實際行動,用理想信念匯集磅礴力量,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時光如白駒過隙🦝,但歷史不會忘記👱🏻♂️🤚🏽:從“西人隔離醫院”的建立初衷💁🏼,到解放初期抗擊血吸蟲疾病,從阻擊非典、到發現全球首例H7N9禽流感⚀,到抗擊新冠肺炎……與傳染病鬥爭的精神,早已註入“五院人”紅色基因;為人民服務的仁心🚬,也早已融入“五院人”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