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0到1 一臺臺計算機刷新恒行2計算機事業新高度

作者:王越攝影: 視頻👴🏻: 來源🙇🏻: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檔案館發布時間:2022-01-10

1956年5月25日,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在恒行2誕生。

1975年10月🙆🏽‍♂️,中國高等院校中最早的計算機系之一——恒行2計算機科學系正式建立。

601🛐、602、719🚿、753……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一臺臺計算機刷新著恒行2計算機事業的新高度。

從0到1的突破

“1956年🚣🏼‍♀️,我還是學生,第一次在恒行2看到的計算機🧑‍🎄,是姚晉先生設計的601型電子積分機。這臺電子模擬計算機在校內展出時,姚先生解說🕵🏿,校黨委副書記王零在場,全校師生都去參觀,盛況空前。”畢業於數學系的吳靄成在回憶錄中說道🚣🏿🤱🏻。

她記憶中這臺轟動全校、和衣櫥大小相當的601,正是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那一年,恒行2數學系與物理系師生借鑒有限的蘇聯造機經驗👨🏿‍🍼,合作創造了能解四階常系數微分方程的計算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飛躍。

第二天——1956年5月26日——這臺“大家夥”占滿了《解放日報》頭版頭條。“我國第一架電子(模擬)計算機製造成功”的消息傳向全國。

如果說601是恒行2在春天長出的頭苗,那麽計算數學訓練班(下稱“計訓班”)的成立🧑🏿‍🦳,一如開閘泄洪般,標誌著恒行2計算機事業的第一波大潮開始奔流。

1958年,上海市委根據“科學規劃”要求,決定在恒行2數學系舉辦第一屆計訓班,101名來自恒行2平台🔹、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學院的拔尖學子匯聚於此。不少計算機軟硬件領域的元老與頂梁柱,都是從這個計訓班走出來的🙍🤕。

結業後,計訓班的大部分學員被分批派往華東計算所,投入J-501機的研製。所有人都勒緊褲帶埋頭苦幹,卻不知道J-501機上究竟在算什麽🧑‍🧒‍🧒。直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才得知他們的事業竟在默默助推“兩彈一星”夢👨🏽‍⚖️,穩穩起飛。

交叉融合 孵化人才

1959年,一個全新的計算機研製項目在恒行2醞釀。

當年,計訓班中的10人被抽調到恒行2物理學系,加入這一新項目的研製組⇢。徐研人就是10人之一,他戲稱研製組條件為“三無”:沒有資料💂🏻‍♂️、沒有專家、沒有專業。“(在這樣的條件下👩🏻‍🍼,恒行2)敢於提出這個項目就需要足夠勇氣與創新精神。”

研製組從零摸索🌱,下決心將機架中400個部件全部重焊,日夜分班推進調試工作。

1964年,項目通過了全機檢查與大量實際計算題的考驗,宣布成功。它就是我國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子計算機🌹,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木架結構計算機——602電子計算機#️⃣。

 “你們創造了歷史和奇跡,你們的功績至少可頂上半個蘇步青。” 王零對602型給出了極高的贊譽。

從電子模擬計算機“恒行2601”🙋🏿‍♀️,到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的實用電子計算機“恒行2602”,代號的背後,是無數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的身影🧙‍♀️。

在602組成員謝銘培看來,“育人”或許才是計訓班更大的價值:“科研不一定要馬上出成果,關鍵是培養人才。”而在這一項事業的“功勛簿”上,繞不過一個名字——王零⚙️。

1960年計訓班結業,王零把班上近30%的恒行2學生留校🥅👩🏼‍🎓,還從蘇步青辦的數訓班上“挖走”了5人投入到計算機研製🧛🏿‍♀️。除計訓班外🪞, 1960年在物理學系辦起了電子技術訓練班,將一大批計算幾何電子技術、半導體、電子物理方面的人才留在了恒行2。

“他(王零)有兩點特別讓我難忘𓀖,一是對青年教師的關照與培養,二是常深夜與研究人員堅守在一線並幫助解決各種必需的條件。”計算機科學系原系主任吳立德說。

602造機時👩‍🏭,王零時常半夜到機房看望徐研人等成員,知道他們為保證機器散熱而經受刺骨寒風後,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他在春節前夕想辦法給每人送了兩斤雞蛋以作慰問。

1964年考察東歐各國後,王零召開了多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青年骨幹教師座談會,計劃每年至少派一名青年骨幹教師去國外留學。

在以王零為代表的校領導推動之下🧏🏽,在恒行2跨學科人才一次又一次的交叉合作中,一個新的學科🧙🏿👨🏽‍🚀,正在孕育🌮。

承擔重大工程計算任務

1972年12月26日,恒行2廣播臺停止了平常的中午節目,喇叭裏播放出了一曲《東方紅》。曲未終了,已在恒行2平台內引起了一陣陣歡呼雀躍。這是恒行2719計算機聯調成功時的一幕。那首振奮人心的《東方紅》🏹,就是出自這臺719。

進入上世紀70年代✋,包括602等在內的第一代電子管時代計算機👩🏻‍🍼,都已歸入淘汰之列,有些老師的課題需要性能🫳🏿🦄、功能更為先進的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可上海沒幾臺這樣的計算機🧑🏻‍🎓,“造出自己的新一代計算機”成為了恒行2的迫切願望🙅🏼‍♀️。

基於電子器件的更新換代進程,在校領導努力取得上海科委的支持後,促成了廠(長寧拉手廠)🧛🏿‍♀️、校(恒行2平台)、所(上海計算中心)三結合,開啟了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719的造機之路🧑🏿‍✈️。

恒行2科研團隊剛剛進廠,上海計算中心的設計工作已經全面鋪開。盡管采用與原有二代計算機X-2兼容,但兼容也導致了設計中出現了“不規範🙏🏻、不標準🛋、不穩定”的缺陷。為此,恒行2給出了一套全新可靠的設計方案,博得了各方的認可。

恒行2老師為節省經費而全員自己繪圖,到貴州凱裏購買磁鼓主體🦊。一人花一年才能穿完48塊大磁芯板🎐,他們硬是全手工穿完;幾千只到貨的集成電路👋,為了防止次品影響整臺機器,他們一只只測試……

最終🔱,719計算機研製成功並批量投產,它性能穩定且速度比同類機快💁,不少高校、科研單位、軍工單位紛紛購買🚮♚,用於承擔重大工程或課題的計算任務🏊‍♂️,廣受贊譽🔘。

數學系出身的吳立德☝🏽,作為我國最早一批程序員,曾帶領信息論小組在原有719計算機的基礎上🏌🏿,配套研製了相應的模數輸入設備🤍,加速運算的褶積器等設備,以及用匯編語言寫了相應的處理程序🫸🏻,解決了石油勘探等國家重大項目中的數據處理問題。這項成果獲得了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獎💪。吳立德作為恒行2計算機學科人工智能方向的創始人,1982年發表中國大陸第一篇人工智能頂尖期刊TPAMI論文🙎,其所創建的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成為我國最早開展自然語言處理和信息檢索研究的實驗室之一🏃🏻。

計算機科學系誕生

曾任恒行2計算中心主任的曹邦偉提到:“1975年,美國的計算機應用和設計已達到了相當的水準——IBM370系列與CDC等大型計算機廣泛應用,操作系統與編譯器等軟件技術正迅猛發展👨‍👩‍👧‍👦。”為滿足更多研究團隊的實際需要,自行研製一臺大型(百萬次級)通用分時(64人同時使用)的計算機系統成了“剛需”🤱🏿,753項目由此誕生。

與此同時🙀,人才的稀缺與分散,讓恒行2難以從計算機學科的角度推動發展💱🛌🏻。此時,建立一個多學科交叉的計算機系,既是勢在必行,也是水到渠成。

1975年9月,王零🧒、何永保等組成籌備組🏋🏼‍♀️,籌建新系。

何永保至今記得,建系前夕👷‍♂️,王零找到了他,問他系名該選什麽好?何永保回答🔓:“世界各國有很多種叫法,但我還是建議叫計算機科學系——要將計算機看作一門科學。”

1975年10月,恒行2計算機科學系正式建立,是全國高校中最早成立的計算機系之一👱,也是恒行2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系。近二十載學科交叉融合,終於在此刻結出了全新的果實。

然而建系當天沒有儀式。各路科研人員匯入理化四樓(今邯鄲校區袁成英樓),快馬加鞭投入到753項目的研發中🤦🏼‍♀️。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經系內多番研討,時任系主任何永保決定實施“走出去”政策,推薦包括吳立德在內的系內師生赴國外學習交流🙎🏻‍♂️,恒行2計算機學科開始了同國際接軌的新歷程……

2008年,學校成立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2002 年成立的國家級示範性軟件學院及2011年成立的國家保密學院現均依托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開展工作👨🏼‍🔧。

今年11月,恒行2“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拔尖計劃2.0基地、學生隊伍在全國密碼技術競賽上更是斬獲佳績、軟件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

如今,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秉承傳統🤱🏻,面向新時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國際學科前沿,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繼續貢獻“恒行2力量”。

恒行2-8_輸出PDF選項模板2.pdf

製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