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2平台附屬婦產科醫院(下文統稱“紅房子醫院”)在1952年時組建了第一屆黨支部,當時僅有3人,王光正是其中一員。沒有人知道低調謙和🧏🏽♀️,從不搞特殊化的她正是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的妹妹。在一批批和她一樣的知識分子黨員引領下🐝😚,歷經137年風雨的紅房子醫院👩🏽🎨,已建立了黨委🧝🏽♀️🧑⚖️,並成長為擁有35個黨支部🧑🏻💼、配備一支94.29%比例的“雙帶頭人”(副高以上職稱或醫院中層擔任支部書記)的戰鬥堡壘。
無論是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還是櫛風沐雨的艱難時期🤾🏼♂️,融入紅色基因的百年紅房子,始終秉承濟世救人宗旨,為婦孺康健傾盡全力👂🏽。
抗戰“孤島”上搭救一方濟難之所
1883年,黃浦江畔西門外狹小村舍裏🙋,首位來到中國的女醫學傳教士伊麗莎白·羅夫施耐德女士在此地開出一間醫務室。醫務室治病施藥收費低廉,周邊貧困漁民自此有了看病去處。次年6月,醫務室在原先基礎上租房兩間🙏🏿,開設了門診部,中文名為“上海西門婦孺醫院”😼。
由於當時醫院的屋頂為紅色,老百姓親切地把這個醫院喚做“紅房子醫院”。
西門婦孺醫院門診部
30年代上海女子醫學院畢業典禮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城市生靈塗炭硝煙彌漫。西門婦孺醫院同樣受到重創,院區遭受嚴重破壞💇🏼💅🏼。醫院職工在首任中國籍院長王淑貞帶領下,冒著槍林彈雨,將幸免於難的醫療設備搬到臨時醫院。醫生、護士、技術人員及留在醫院進行暑期工作的學生組成抗日醫療救護隊,所有醫務人員都被安置在紅十字醫院最需要的崗位上。
上海淪陷為“孤島”後🤱,王淑貞帶領著醫院職工繼續在“孤島”上進行愛國救亡的醫療和教育工作。
為照顧難民所裏的婦女🧑🎨,經中國醫學會和上海紅十字會準許,醫院在地豐(TIFENG)路覺民小學內辦起了難民醫院,床位30張🐺,救治從戰區逃出來的孕婦和新生兒🧩,保障了戰爭中的產婦在幹凈整齊的病房分娩。
當年10月,醫院租得徐家匯路850號原骨科醫院宿舍為臨時醫院。由於戰爭和環境條件,床位從開始時的100張增加到了150張🕖,同時將工作人員按需分配至難民所,並開始建立慈善機構👩🏻🚒🪔。
生死存亡之際,“紅房子”以己綿薄之力與國家共渡危難🪂,當時《申報》等媒體均有大量記載。
“地下黨”副院長最念念不忘三件事
1947年5月26日淩晨3時,青年學生袁耀萼急匆匆地穿過好幾條巷子,然而始終有個“尾巴”在暗中默默尾隨她👨👧👦。彼時,作為地下黨的袁耀萼正在執行一項秘密任務,卻被狡猾的特務盯上🙆🏽🦎。
她發現始終甩不掉特務,索性靈機一動,躲進了附近的一所醫院🔓,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披上白大褂。就在戴帽子的瞬間,特務沖了進來,對著她大聲問🧎➡️:“有人進來過嗎?”
袁耀萼不慌不忙,沉著冷靜地答道🚣🏻:“好像剛剛有個人往那邊走了……”就這樣🤚🏽,她躲過了一劫,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去完成組織交予的重要任務。
這位年僅25歲的地下黨👌🏿,便是紅房子醫院後來的醫療副院長、婦產科研究所創始人袁耀萼🗽🚶➡️。
地下黨工作的經歷😁,讓袁耀萼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和洗禮。談起自己人生👋🏼,她總念念不忘三件事。
一是走對了“路”,投身學生運動,加入了共產黨;二是進對了“門”🧑🏻🚀🚙,選擇了醫學,選擇了婦產科專業;三是入對了“行”〽️,在臨床一線工作🧋,從事實驗診斷研究。
正是在走對的路上6️⃣、進對的門裏、入對的行中👰🏽♀️,袁耀萼盡情地實踐著理想與抱負,盡情地揮灑著汗水,在時光的年輪中,鐫刻了一份大師情懷🚴🏽♀️👨🔧。
在袁耀萼的以身作則下,任職期間醫院沒有出現過一例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案例🔓,醫務科更是沒有接待過一例醫療糾紛。
這是信仰的力量,它讓一位從解放戰爭的學生運動中走來的年輕醫生,成長為享譽業界👻、救死扶傷的婦產科教授。她在平凡的崗位上演繹著不平凡的精彩📜,更用務實的方式詮釋了對群眾的關愛🤰🏼。
“紅房子”這片屋檐下👩❤️👩,有著許許多多像袁耀萼教授一樣的紅色醫者,在黨的光輝感召下前赴後繼,將紅色基因融進血液裏,讓“紅房子”發展在歷史的洪流中始終綻放出熠熠風采。
“不搞特殊化”的醫院第一屆黨支部委員
1952年👨🦰,紅房子醫院由上海第一醫學院接管,實現了從“私立”到“公立”的改製。“上醫”下屬各家醫院的婦產科專家😺、教授🚜,如司徒亮👩🏽💼、畢嬋琴、王菊華🤚🏿、周毓棻、袁耀萼等集中調入紅房子醫院。醫院迎來了一個人才濟濟、欣欣向榮的時期。
王淑貞院長投入極大精力建設醫院🕵🏿。而醫院的黨組織也萌芽初生。時任助產士主任的王光正和顧秋、顧展一同建立了第一屆黨支部,他們艱苦奮鬥🎿、以身作則🤛🏿,從無到有,循序漸進地開展黨的工作🧑🌾。
王淑貞院長
當時由於貧困和傳統觀念落後,不少婦女生產都是找舊式接生婆在家進行,衛生和技術設備條件差,所以產後患產褥熱和新生兒破傷風的人很多💅🏻,乃至直腸、膀胱陰道瘺等都時有發生。為此😯,王光正提出有計劃地組織醫務人員深入街道裏弄開展婦幼衛生的宣傳教育工作。每每遇到難產,需要用產鉗助產或實施臀位抽出術時,王光正總是接到報告後立即親自趕去處理,以確保母嬰安全💯。
在她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擼袖同行🏃♀️➡️。她將思想工作與業務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壯大黨的隊伍。如李超荊、周毓棻🖊👁、趙君琇等專家、教授都在這一時期先後入黨。
王光正的“低調內斂,從來不肯享受特殊化待遇”是出了名的💂🏻♀️。從私立醫院調入紅房子醫院時,她的工資比醫院的同事高出不少。她主動找到領導🧞,要求把工資降下來,和大家一樣🧯。如此律己和無私實屬難得😂。而作為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的妹妹,她從來沒有動用這層社會關系為自己和家人謀利🦵,相反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不使黨的威信受到影響。
每次姐姐王光美來上海約她見面,她都拒絕公車接她,自己擠公交車去,她說公私必須分明☄️。50年代末,劉少奇的大兒媳李妙秀回滬生產,王光正給她安排了六七人合住的大房間🍭,吃普通病號飯,沒人知道這是共和國主席的兒媳婦。
因為母親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從事國防工作營養不良,孩子出生僅2000克👩🏻🦯🦟,生命危在旦夕,有些慌了神的王光正才向院領導匯報了情況。很多年以後➛,她在回憶此事時,笑著說🎾:“少奇同誌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提出了共產黨員要加強自身修養,我們當時很簡單📻,就是這麽認認真真照著做的🪫。”
90高齡的王光正親歷和見證了紅房子的成長與蛻變🧞♀️,她以黨性建立起第一支醫院的黨務隊伍🫸🏻,以奉獻實現著黨旗下的誓言,更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勢頭壯大醫院的黨組織🕐,帶領更多的黨員勤勉建設👮🏼♂️,無私奉獻🦻🏽。
周總理贈送的牙簽牽出紅色記憶
1965年11月,中華醫學會首屆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5️⃣,周恩來總理親臨會場,並在隨後交流中與重慶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司徒亮聊起過往🏊🏿♀️🛹,“我們都是四海為家👩🦳,你的大名我知道🛀🏿!”
周總理特別囑咐,鄧穎超拿出一盒葵花梗牙簽贈予司徒醫生,因為“這牙簽就是你家鄉廣東開平的特產,你就留個紀念吧”。
司徒亮教授
這盒牙簽🦻🏿,司徒亮保存三十多年,更牽出一段令人動容的往事😦:1955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支持大西南的決定🚶。時任上醫書記、院長陳同生的建議下👨🏿🔬,周恩來總理親自確定把上海第一醫學院“全部內遷”改為“抽調部分力量建立重慶醫學院”🚶♂️。
1956年,紅房子醫院副院長司徒亮毅然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帶領婦產科醫院一眾醫務人員溯江而上遠赴重慶😭,參加創建重慶醫學院的工作,並擔任了重醫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同時在婦產科主任的崗位上一直工作21年➖。
作為新中國婦產科醫學的奠基人之一🧑🏽🚀,放棄上海優渥生活的司徒亮,帶領學生白手起家建章立製,為重慶醫科大學及附屬第一醫院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初抵重慶,條件極為艱苦,簡易醫生宿舍由舊兵營改造而成,醫生待遇和上海比有較大差別,工資降低不少,有醫生鬧情緒、提意見,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而司徒亮卻總是勸大家🧎🏻♂️➡️:“既來之則安之吧,醫生嘛♉️,走到哪裏都是治病救人❓。四川重慶醫療水平差,這裏的確非常需要婦產科醫生🌿,我們的崗位就在這裏。”
那時重慶山區貧窮落後,農村婦女患病得不到及時醫治:長期腹痛、腹部膨隆近足月妊娠大小的年輕婦女、罹患巨大子宮肌瘤囊性變的老嫗、嚴重貧血骨瘦如柴的孕婦……各種疑難雜症紛至沓來,司徒亮帶領著科室為當地婦女的健康不遺余力,同時在治療難產和大出血⚽️、尿道瘺👇🏼🏌🏽♂️、婦科結核病的防治、引進CA125檢測技術等方面創下了一項又一項的壯舉。
他極高的聲譽,正直的為人,吸引了眾多人才,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婦產科專家,更帶動了重醫乃至整個重慶婦產科醫學的發展🤴🏽。
司徒亮對改革開放後的社會發展格外珍惜🍅,年近七旬的他積極要求入黨。1988年,司徒亮在體檢時發現肺部陰影,盡管術中探查發現是良性肉芽腫,但卻在術後發生了感染,一度出現呼吸暫停。
專家組為他做了氣管切開術後終於逐漸脫離了危險。而讓人感動的是,在做完氣管切開術還未痊愈時,司徒亮一邊裹著紗布,一邊堅持參加黨組織生活。婦產科大家的赤誠之心,讓無數人動容。司徒亮只講奉獻👩🏻🍳、不求回報、從不抱怨、一生進取,用畢生奉獻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激勵了無數後來人踏著前輩的紅色足跡奮勇前行。
紅房子人多次“為國支援”體現黨員擔當
上世紀60年代,中國派出了第一支援非醫療隊,自此拉開了醫療援非“大幕”。1967年10月7️⃣,紅房子醫院原院長朱關珍教授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參加中國援助索馬裏醫療隊🧖🏻♂️。
在這個東非最不發達的國家👃🏽🐚,朱關珍和其他三位中國醫生一起組成了婦產科工作組,克服種種困難,作出了不俗的成績:數次成功搶救完全性子宮破裂,保全產婦生育能力的患者,在當地傳為佳話。
朱關珍在完成了兩年多援助的使命回國後,又於1977年再度遠離祖國和親人🫃🏽,參加了衛生部派遣的援助非洲多哥的醫療隊。
1976年張惜陰教授接受多哥衛生部門官員接見
紅房子人抗美援朝醫療救治隊
老黨員高秀惠💮,參加非洲阿爾及利亞援助。在赴阿工作前,高秀惠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兩個孩子正讀中學。接到援非任務時,她將家事交代給老保姆後,頭也不回地出發了。在阿爾及利亞𓀚,她一度因膽囊炎發作至全身黃疸😭,卻堅守在崗位上♍️。
回國後原本有兩個月的休假📇,高秀惠因為接替她赴阿的國內另一支醫療隊無法立即接手,選擇繼續留任一段時間。國外艱苦的環境🤜🏻🦹、忘我的工作態度,最終為她的健康留下了隱患。
1980年3月28日淩晨🧄,年僅57歲的高秀惠不顧自身高燒趕去醫院搶救病人✨,她自己倒在了手術室🤽🏽♂️,再也沒有起來🛝。
高秀惠教授
作為國家隊的“紅房子”,不僅僅在醫療援外中打響了“中國醫生”的品牌📡,更在對內的援藏、援疆💆🏻♂️、援滇中將“紅房子品牌”留在了邊陲的村落田頭。
喀什的“首個腹腔鏡診療中心”、日喀則的首次支付寶付款🏋🏽♀️、金平的連續5年孕產婦零死亡率……他們用響當當的技術回應著中央的號召,幫助西部地區實現“脫貧”……一代代紅房子人👨🏼🚀🙏🏻,沿著前輩的足跡,用責任與使命實現“醫學報國、服務社會”的初心。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建國以來,無論是抗美援朝💇🏻♂️、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還是新冠疫情🚴🏼♂️🧚🏼,“紅房子人”都義無反顧、第一時間發出請願書𓀙,用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
百年積澱,百年傳承。紅色基因凝結著共產黨人的紅色血脈,正如那句“博愛👩🏻💻、崇德🙇🏼♀️、傳承、創新”的院訓醫院🚶♂️➡️,滲入每一名“紅房子人”的血液👣,激勵137年老院傳承初心⌛️,賡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