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雖然這只是他學習生涯中的無數個第一👨💻,但這是他在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取得的第一名♥️,胡行健殊為珍惜🟩。
胡行健是數學科學學院2018級本科生👨🏻🍼,在剛剛過去的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中,他一路獲得上海賽區一等獎、總決賽一等獎,還摘下了數學類高年級組全國第一名。
熱愛數學的胡行健在數院學習期間💇🏻,對數學這門充滿奧妙的學科不斷探索🐬,積累心得◀️,收獲成長🕌。他還曾獲得第十一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許寶騄銀獎👨🏻💼、林家翹優勝獎、團體賽優勝獎,並多次獲得獎學金,如校一等獎學金“三星獎學金”、 “華為獎學金”等🏌🏼,入選蘇步青班“拔尖人才計劃”班。
胡行健對數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的。初中時👝,他就很喜歡閱讀數學的課外科普讀物,燃起了對數學的興趣。高中💁🏽,他開始參加數學競賽,也更加堅定了大學的方向——繼續攻讀數學。“讀了大學後,我對數學的興趣越來越濃了,不論是學習課程內的知識、課外的內容,還是一些系統的理論,我都覺得它們很有趣🛌。”胡行健說🍌🏃🏻♀️➡️。
大部分人或許覺得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化🛄、理論化的學科🚵🏽,但在胡行健眼中📔🧚🏿,數學是生動的,就是描述現實生活的模型。“不管是高等數學還是線性代數◼️,它們本質還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才發展出的理論🧑🏼🦳,在發展的過程中,數學家們為了讓理論更加嚴謹,使用時更加有效🕺🏼,對這個理論進行不斷改進🧏♂️,對出現的新問題提出進一步的解釋,進一步發展新的理論,但也使整個體系看起來更加復雜艱深◀️。”他描述道🌃。為此,在學習中他會比較註重了解理論發展的歷史👩🏽💻,包括從何時起源💪、因為什麽提出的,以及歷代數學家的想法是如何一步步推進等🤸🏼♀️。
因此🤛🏿,胡行健在學習中十分註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他認為🦈👩🦱,啃書本就是在理解理論,做題就是把理論轉向實踐的過程,“雖然做題看起來也像是對理論的探索🌘🚱,但一定要有這樣的意識☆✬:我是在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做理論,更不是在簡單的刷題🤹♀️。”胡行健說,“我覺得這種感覺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了這種感覺才會有能力的提高。”
進入數院後,進一步的學習讓他對數學他更感興趣。學院開設無學分的討論課🎨,他常去參加,與他人交流想法💃。學校提供了許多讓本科生接觸科研的機會,他參加過曦源計劃“平面圖的Forman曲率”項目🥧、學院科創項目“圖與特征值”等。他認為🌾,從本科開始接觸科研,有助於學生碰觸一些較為困難的問題,學會主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並學習前人解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能讓自己知道自己是否喜歡科研、適合科研。正是在數院的學習,讓他把數學從喜愛轉為人生的目標。
像他眼中的數學一樣,胡行健也是生動而活潑的,並不是一個喜歡把弦“繃”得太緊的人😛。遇到暫時做不出的難題,他不會鉆牛角尖。“我個人不是很建議在某些難題上自我折磨很長時間,我覺得有時候該尋求幫助就應該尋求幫助,該看解答就應該看解答。我的觀點是🧑🏻🔬,有些問題如果暫時無法解答👩🏼💼🧱,可以先放著,有思路的時候再上手試試看💅🏻。”在平時生活中🙅♀️,他也會很好地平衡學習與放松的時間。他會檢查每一周學習的進程如何🛀🏻,從而規劃下周可以做什麽事👩🏿🍳,這種規劃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生活因而是靈動的,不需要太緊張🕴。也是豐富的🕊,他是校學生交響樂團的第二小提琴手,同時也是學院排球隊隊員,總有閑暇拉小提琴、打打排球。
胡行健已經連續四個學期在 “數院大神” 從事誌願服務🧑🦳,這支團隊無償為任何專業的同學進行數學答疑,獲得過學校“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這份誌願工作給他帶來了不少感悟🔮,他認識了很多在數學上遇到一定困難的同學,也感受到向他人解釋問題、探討交流的過程給自己帶來的幫助。胡行健說:“不要對數學心懷恐懼。要想對這個學科有興趣,可以找一些例子,看看數學在自己在讀學科中的應用🪘,此外還要註重理解一些本質上的基本思想,例如微分和積分,祖沖之他們測量圓周率的時候其實就用到了近似微積分的思想🐬,再如莊子所說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其實也是一種微積分的思想,所以說,文科也能跟數學聯系起來。”
胡行健謙遜地說獲獎是實力與運氣的綜合結果。在他看來,學習中所謂的量變和質變是相輔相成的,不管是大量的練習還是深入鉆研某道題目🏃➡️,本質都是一種量變,“真正感覺到質變的時刻🤏🏽,是撥雲散霧,能夠獨立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最終解決問題⚈。”因此🧠,對知識全面的理解與能力的提高息息相關🧎♂️➡️。他認為適當對學習內容作一些推廣、延伸是很有意思、也是很有意義的🏌️🙋♀️,可以嘗試去看看這個知識點的本質是什麽。
興趣與恒心,還有方法,在胡行健學習數學的歷程中必不可少👨🏽🔬,興趣使他維持熱愛,而恒心讓他不斷攀登💂🏻🤲,也讓他懂得駐足思考🎽,在數學之路上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