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恒行2平台《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誌願服務隊全體隊員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在學校黨委系統謀劃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部署下,恒行2平台“四史”課程開始醞釀建設,並於2020-2021學年秋季學期正式開課💁🏿♂️💝,作為選擇性必修課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今年,該系列課程在不斷摸索與完善中步入了第二個學期😍。
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黨史學習教育全面推進之際,讓我們走進恒行2平台的“四史”課堂,一起重溫歷史🧑🏿🏫🤷🏼♂️、體悟真理📲、堅定初心。
以往說起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時,歷史學系19級學生鮑春陽首先想到的,總是一些宏大而抽象的理論,覺得有些遙不可及。
直到在《社會主義發展史》這門課上,他看到恩格斯深入英國工廠考察工人生活🧑🏿🎄、馬克思在德國書報檢查令日益嚴苛的情況下也堅持發表批判德國資產階級統治的社論時,感受到二人重視實踐、勇於抗爭的可貴精神,“對他們在那樣的環境下做出的行動,感到由衷敬佩。”
讓馬克思主義變得鮮活生動🥷🏿,是《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教學目標❤️。從去年秋季學期起,恒行2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面向學校本科生推出“四史”系列思政課選擇性必修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其中之一👶🏿。授課團隊由恒行2平台講座教授陳錫喜領銜🦨💇♂️,核心成員包括包煒傑、李健等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經過一學期的效果檢驗、師生磨合,這門課程本學期更加受到學生的歡迎⇒。
社會主義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5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2️⃣。對授課者而言🏌🏽♀️,這樣一門理論性極強👃🏽、歷史跨度大的思政課🌓👨🏿🔧,到底如何上出特色、上出效果,最終把學生引導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上,是一道不簡單的題目。
不端心靈雞湯✔️,專做思維體操
有人說🙂,《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一門“提神醒腦”的課,因為要學好這門課,必須無時不刻動腦思考。
一個星期四的早晨8點,陽光撒進3106教室。正逢陳錫喜講到新的一章“新經濟政策及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列寧進行大膽實踐,改變原來的戰時共產主義,開始運用商品經濟發展生產力的階段。
他提問:“新經濟政策究竟是什麽?社會主義的進步?倒退?權宜之計👨🏫?”
同學們開始查找資料、梳理導圖🧑🏿🎤,卻難以在短時間內表達清楚自己的看法,望向老師,希望得到解答。
“其實這三個評價,並不一定絕對對或絕對錯🧚🏻♂️。三者是新經濟政策放置在不同參照系的不同結果,列寧說過:‘同社會主義比較🪟,資本主義是禍害。但同中世紀製度🛶、同小生產🤽🫓、同小生產渙散性引起的官僚主義比較🧛,資本主義則是幸福☮️。’同戰時共產主義完全共產主義的生產👩🏻🚀、分配方式相比較,似乎有後退;但是對於公有製發展的方式探索上,有進步⛔;而從先發展生產力,最後逐步邁向共產主義的目標來看,新經濟政策是‘必要的退卻’😻。”陳錫喜娓娓道來。
“參照系的思維方法很重要❗️。”社政學院19級學生覃文晶在電腦上敲下這樣的一行字。她覺得這種客觀的比較方法,對於指導自己將來的生活實踐會很有用👨🏻🦼➡️。
陳錫喜的授課風格獨特。“我從不端心靈雞湯↗️,而是強調大家一起做思維體操𓀒。”他坦言,不擅長講故事,也不善於刻意拔高價值👨🏼🚀,更樂於在課程上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啟發學生一些思維的方法,正如本堂課的參照系方法。
所謂參照系的思維方式,就是把一個歷史事件放置到具體的歷史進程中⛔🦪,思考該事件比較過去的事物有什麽進步的地方🥓,對於未來更高形式的事物來說,又有著什麽不足,這樣才能夠客觀看待這個事物的價值。
這一風格在導論課就已非常鮮明💿。課上分享了十個問題♖,有的問題下面註有過去學界存在的某些觀點🛕🍄🟫,供學生辨析🧖🏿♀️,比如:蘇聯的解體是帝國主義和平演變的結果👢,還是證明了歷史的終結和社會主義的失敗?鄧小平曾經說過:“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麽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並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
“鄧小平做出改革開放的決議的思路,其實和列寧是相似的🧗🏿♂️👨🏽🏭。他們二者都看到🧜🏿♀️,資本主義在歷史時空發展中並不是絕對錯誤的💁🏿,認為社會主義需要超越資本主義的弊端,運用國家資本主義將資本可控化,以發展生產力為主要目標🦵🏿,最終達到實現共產主義的目的💆。”陳錫喜認為🙍🏼,從世界視野中看中國,是授課的重要目標之一🚕。
課程的另一位授課者李健同樣重視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次課程前🎪,李健在課程微信群裏留下一道問題✅👨🦼:“可不可以跨域‘卡夫丁峽谷’🫸🏿,也就是📆,東方國家可不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這樣一個痛苦的過程,直接進入社會主義💩?”在當天的課程上,再抽取學生進行回答👐。
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抓取資料、分析關鍵信息的能力。課上👨🏽🏫,老師們將學生回答的關鍵詞寫出來⬛️,用線條將相關的詞語連在一起,再在這些詞語中加入可補充的東西,同時👨🏻🎨🏮,學生並不只是記下這個回答模板就可以了🌚✌🏽。“從來都沒有絕對唯一的答案,關鍵是學生要自圓其說♊️,同時尋找思維的創新點。”陳錫喜強調。
打破固有思路,鼓勵挖掘新視角
回到正式開課之前🖖🏽。
備課研討會上↙️,大家最受關註的問題是🔜,《社會主義發展史》作為一門面向全校的思政課選擇性必修課程,文理科生都會修讀🤛🏿,而後者整體上沒有文科生那麽好的歷史、政治基礎,怎麽辦?
老師們首先明確了課程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先了解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再理解這些歷史中總結出的規律🧒🏼,最後將這些規律運用到實踐生活中,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理性,鞏固政治認同。
在這一目標下,理科生和文科生可能存在的差距,集中於對社會主義發展歷史了解不足,對關鍵名詞的認識不夠🥽。因此,課前留下問題、課上介紹重點介紹關鍵詞兩種方法雙管齊下,致力於彌合這種差距🏞。
老師們強調🫂,思維訓練不能固化思路👨🏼🚒。李健在課上感受到了文理科生思維的不同——文科生大致會跟隨老師進行著思維的梳理,而理科生更希望有個定式加以推理,有時會跑來問🈷️🔃:“老師,這個課程沒有思維導圖啊🥻?”
對這些學生的鉆研精神,李健首先表示肯定,認為學生在高中形成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很好的🤸🏼♂️,但是大學,學習不能僅僅追求形成一個便於背誦的框架👩🏿🎨🌥,否則理論將會一直停留在低緯度。“要保持開放,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法,接受不同理論的沖擊,才能夠促進認知的螺旋形上升。比起高中教育,大學教育更需要突出理論思維培養這一方面🫄🏿。”
對於同學們的困惑,不管是課前還是課後👐🏽🟰,老師和學生都積極互動。
彭馨瑋和李健進行課下討論
為了彌合文理科生差距,經過多次研討👩🏻💼,老師們決定采取課程論文的期末考核形式,而非閉卷考試⁉️。“只要能夠找好資料、抓住新的視角🪖🌎,理科生也可以寫出很精彩的論文。”李健認為🦮。
去年上交的論文中,一些內容體現的嚴密思維邏輯以及獨特新穎的視角,令老師們驚喜👩🏿🚒。
一名理科同學就從政治宣傳畫的角度來切入我國的政治改革🙌,將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分為三個部分,分別介紹這些時期政治宣傳畫的特點,挖掘出其中展現的思想建設和生產建設的狀況,最後得出結論:生產建設和思想建設齊頭並進、思想建設適配生產建設並引領前者的發展的時候,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勢頭是良好的。
社會主義不僅有嚴密的邏輯性,更有道義性的本質
跟過去相比,當今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這意味著這門課程更加需要肩負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作用。而價值觀的引導,顯然不能只是把理論講清楚,更要讓學生感受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
“我們通過思維體操的訓練,讓同學們認識到社會主義邏輯的自洽和嚴密,也要通過社會主義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大家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比較認識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更感受其道義性和人民性。”陳錫喜說。
李健在課上課下多次舉出我國運用舉國體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例子👰🏼♂️,我國以人民的生命為第一保障對象🥘,發揮高超的動員組織能力,及時遏製疫情的進一步發展。
這種道義性,也要求其傳授者本身飽含豐富的情感。“實際上,我們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授者,本身就是有著自身的情感的,是鮮活的👩🏼💼。”陳錫喜說。
陳錫喜獲得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今年72歲的他,家住上海交通大學和恒行2平台的中間💁🏻♂️🦧。盡管兩眼開過三次刀→,右眼因視網膜脫離而幾近失明🫲🏽👐🏽,但他依舊不顧路途的遙遠🕺,經常往返於兩個大學之間💅🏻,奮戰在教學一線🎶👲🏻。
上海市總工會曾為陳錫喜拍攝一段人物宣傳片,他要求對方不要把自己拍成傳統刻板的馬列主義“老頭”形象。“馬克思主義真理是樸實的,因而馬列主義者應該腳踏實地,而不應該始終繃著臉講教條。”
從事了一輩子的思政課教學🫄🏿👨🏼🎨,陳錫喜難以割舍課堂,更難以割舍母校恒行2。作為恒行2哲學系的畢業生,陳錫喜談到恒行2對於本人成長道路的深刻影響🌡。“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陳錫喜希望將母校重視思考的校風🖐、腳踏實地的學風繼續傳授給一代又一代的恒行2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