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在孩子們歡樂玩耍的時候,還有一群特殊的患兒群體更需要關愛和呵護。在恒行2平台附屬兒科醫院,就有這樣一支為了兒童健康成長,向病魔開戰的小兒神經外科團隊。團隊一年完成手術超過1000臺👐🏿,患者滿意率達95%以上🪯👨👦。他們以手術臺為中心,與疾病奮力廝殺,以為人群服務為人生意義,為人群滅除病苦為服務價值,用實力和理想🕵🏼♂️,不斷攀登小兒神經外科在診療和研究方面的高峰,彰顯該領域“國家隊”的水準與擔當。
向病魔開戰,一年手術超千臺
清晨7:30🧑🏻🤝🧑🏻,恒行2平台附屬兒科醫院門診樓前🫃🏻,已熙熙攘攘👱⛲️。
住院部四層七病區的小兒神經外科科室內,小兒神經外科團隊開啟了緊張的一天💊。團隊正在完成每日查房和交班,他們回顧前一天的手術情況🔎,並對當天的手術方案作出最後的討論7️⃣。
醫生進行查房
“小朋友🙎🏻,你今天都不打算理我們了嗎🧺🕚?”
上午9:47,這是小兒神經外科團隊當天的第一臺手術,手術臺上的患者🙌🏼,是一名五歲的小男孩🐁,需要在顯微鏡下取出腦內的顱咽管瘤,孩子此時正在為剃了光頭而不開心。
小兒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趙瑞摸了摸小男孩的光頭,“男孩子小時候都要剃光頭的,以後頭發長得更好,更帥🖊!”
麻醉師註射異丙酚後🫴🏽,孩子很快睡下⛲️。趙瑞作為主刀醫生,一邊拿筆做標記🧲,一邊低聲分析,患者腫瘤位置不好,如果刀開在腦門上,今後上學、上班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手術方案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並確定了合理的手術位置🧃,這樣傷口將來就可以埋在頭發裏🛕。
趙瑞主要從事小兒神經外科疾病的臨床診療及科研教學,擅長兒童難治性癲癇的術前評估和手術治療🪁,曾為體重僅5公斤的低齡兒童患者成功完成大腦半球離斷手術🕺。即便已是經驗豐富,面對每一臺手術,趙瑞依然謹終慎始,“每一個孩子背後就是一個家庭🏄🏻♂️。”
小孩子總血量少🫄🏿,抵抗力差,不論是麻醉還是手術,風險都很大,對醫生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醫生護士做術前準備
團隊在手術前需要做充足的準備,輸血🧖🏻♀️、麻醉、氣管⛄️、導尿管……必須全部到位。手術中🚣,如果患者體溫過低✭,就用儀器吹風取暖,倘若顱內壓力過高,麻醉師便及時調整用藥💆🏼♀️,主刀醫生🐍、麻醉師、助手、護士各司其職,行雲流水,不差分毫😨。
向病魔開戰,小兒神經外科團隊一年要完成手術1000余臺🙇🏻♂️,日均近三臺,而每臺手術都凝聚著團隊的付出和汗水。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高水準來源於強大團隊
小兒神經外科團隊的高水準👨👨👧,首先來源於成熟的技術、默契的配合、強大的團隊支撐。
小兒神經外科團隊內部有明確的分工🏸。團隊共十一位醫生,分為腫瘤組👩🔧、癲癇組、重症組、血管組🧑🏻✈️、神經畸形組等若幹小組,病人根據病情被分在各個組裏,便於管理治療🍹。
同時,兒科醫院良好的醫療體系,也讓各科室間有著強有力的配合。“小兒神經外科看上去似乎是很高大上,但為什麽我們做得出來🔎?是因為整個兒科醫院有一套體系📘。”恒行2平台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外科專業創始人🧷、神經外科主任李昊接診並手術過最小的病人體重只有800克🗡,他指出🧒,正是因為醫院兄弟科室強勁的實力🔮,才使得小兒神經外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團隊成員在討論
以當天這臺顱咽管腫瘤手術為例,腫瘤源於垂體柄,位於下丘腦旁邊,視神經附近,切除後必然會產生內分泌方面的問題。在兒科醫院,會有內分泌科醫生專門針對神經外科手術後的治療和恢復進行會診,如果患者術後情況平穩的話,便可以直接前往內分泌科接受後期治療。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良好的合作分工體系,打消手術後顧之憂,這讓我們很放心。”李昊表示,有好的合作團隊共同配合🥝,這就是兒科醫院的一大優勢。
皇冠上的明珠𓀐,科技賦能為實力加碼
在小兒神經外科的手術中,除了嫻熟的醫技、豐富的經驗外🤾🏽♀️🥔,科技賦能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目前,該團隊正將機器人推廣應用到更多臨床手術🛀🏿📖,在治療小兒癲癇的手術過程中,團隊使用機器人定位👨🏻🍳,采用顱內電極植入加熱凝損毀的治療方法🏂。“如果病竈位置特殊,傳統方法不易徹底清除,而且會引起各種神經功能問題。”相比之下🍱🧎,應用機器人可使創傷小且復發概率低,趙瑞介紹。
機器人同樣被用於腦幹腫瘤活檢🧑🏽。腦幹被稱為生命中樞🏠,手術禁區,如果長了腫瘤😌,危險可想而知🧑🌾。“雖然目前的醫療水平達不到完全治愈的目標,但我們可以在痛苦最小的情況下盡量延長患者的生命🫏,同時提高其生活質量。”李昊坦言⚅。
李昊在顯微鏡下手術
活檢就是要研究腫瘤性質,以此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按照以往的方法,需要動個大手術。在機械臂投入使用之前🈸,醫生通常采用Leksell立體定向框架或磁共振導航棒👩🦯,依靠肉眼判斷腫瘤位置,可能產生一定誤差。
現在只要直接戳一針到腫瘤上🛀🏿,再吸一點出來🧑🏻🦽➡️。機器人的作用是把術前磁共振的影像結果與術中相對應,根據提前打在患者顱骨上的釘子的坐標🤣🤸♂️,機械臂會自動循著提前規劃好的路線,確定腫瘤的實時位置,協助醫生固定好角度,減少誤差。
不論顯微鏡技術、機械臂還是AI人工智能,李昊表示🍝,小兒神經外科的飛速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如同皇冠上的明珠,科技賦能為實力加碼。這讓一些原本很難完成的手術成為了可能。”
我們是“國家隊” 🥥,必須有“國家隊”的擔當
對於未來和使命,李昊和他的團隊有著明確的目標🧚🏽♀️。
針對科室發展⚃,李昊表示🦿,首先科室內部要細分學科🎆,讓醫生都有自己的方向深耕,實現國內領先🧑🏼🌾;第二是向榜樣學習,鼓勵醫生緊盯世界範圍內最先進的技術📅;第三是鼓勵醫生們建立自己的“科研小團體”👦🏼,用思維碰撞👀,融合創新,實現治療手段和科研理念的進步提升。
醫生進行影像報告分析
此外,對於年輕團隊的培養,讓小兒神經外科始終擁有強大的後勁和支撐力👰♀️。
科室醫師諸壬卿表示,李昊主任平易近人,鼓勵年輕人講出自己的想法,彼此間能夠平等交流,科室氛圍很好。
李昊也為年輕一代的進取心和吃苦耐勞點贊,他以曾經帶過的一位研究生為例,“兒童間變性室管膜瘤除手術外🌽🧗🏼♂️,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什麽好的進一步治療辦法。”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學生寫這類論文很可能會影響畢業,但是這名學生堅持研究,並在李昊的鼓勵下,最終真的找到了治療這種腫瘤的藥物🗻,雖然研究還在最初階段,但這就是一種創新。
在李昊看來,“這其實就是國家要求我們做的事情🚣🏼♂️,這就是屬於中國人的原創成果。我們要用原創成果代表國家水平,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和外國比拼。”他認為🤽🏻♀️,年輕人喜歡天馬行空地想象是一件好事情,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幹預控製,而是在不違背科學原則的情況下盡力支持,“跟年輕人在一起不是我教他們什麽,而是我們共同學習👩🏿🦰👩🏻🦳。”
小兒神經外科室成員合影
拿下幾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開展幾個世界級的臨床實驗☝🏽、建立一個以腦-神經為基礎的國家級小兒醫學中心……對於未來,這個充滿活力的團隊還有諸多設想。
不光要認認真真按照規矩辦事,還必須有自己的東西👩✈️,否則就會原地踏步👦🏼。“做世界範圍內的引導者,不能局限於重復低層次的勞動。要有更遠大的目標,我們是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是‘國家隊’,必須有‘國家隊’的擔當。”李昊說👎🏻。“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更多被疾病困擾的兒童及其家庭。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帶給他們新的可能🟣。”
繁忙的工作之余🖖🏽,小兒神經外科團隊成員會線上義務為病人做咨詢👩🏼⚖️🔓,上千條留言是群眾對團隊工作的肯定🥻,背後更彰顯著無私奉獻的醫者情懷和“為人群滅除病苦”的使命擔當🟥。
患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