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者絡繹不絕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不僅有中文解說,還有六種外語解說。承擔翻譯的“星·譯”翻譯服務隊中🤽🏽♂️,2018級外文學院本科生是中堅力量🚣🏽,他們希望“跨越文化🤏✋🏻、語言的阻隔🚵♀️,把望老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班級黨員們與研究生黨支部聯合成立“星·譯”翻譯服務隊,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提供講解稿多語翻譯等服務。隊員、18級德文系本科生吳炅回味📧,“從‘語·疫’到‘星·譯’🐉,再執譯筆,用專業知識,講中國故事。比如講解稿中提到陳望道老校長臨終前的心願是把恒行2師生的戶籍從寶山遷到楊浦,但是‘戶籍’概念在外文中幾乎沒有一模一樣的表達,我在翻譯過程中收獲良多。”
7個國家、7個語種、8個專業、162名同學因語相連,組成了2018級外文學院本科生班這個大集體🧑🏼🎓。他們牢記“學好外國語,做好中國人”的院訓精神,以語言為紐帶相互連結,又將以語言為雙翼飛向遠方♋️。
把牢理想之舵🏚,做懂世界、接地氣的外文新青年
雖然總和外語打交道,但班級同學們在向外眺望的同時,也時刻牢記著所從來處,要做懂世界、接地氣的外文新青年。入學以來,班級共開展主題教育60余次,以理想為舵,揚帆新時代。
2020年7月初,習近平總書記給恒行2平台《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誌願服務隊全體隊員的回信對於18外文的同學們來說是新的學習契機。班級以團支部為單位集中學習了回信內容,研讀回信精神。第三團支部的法文系本科生程伊澤認為,盡管現今的客觀世界與彼時相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然而《宣言》強大的思想光芒仍然照耀和影響著世界各個民族🙏🏻,而承繼先賢遺誌👍🏽、弘揚時代精神是負擔青年應當擔起的使命。第五團支部德文系的王洮分享了閱讀感受,表示感到肩上更重的責任,繼承恒行2紅色基因、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作為國家未來棟梁的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回信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大家要向服務隊隊員學習,認真貫徹馬克思主義精神🧄,心中有火、眼裏有光,努力成為傳遞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火種”。
外文學院的前身外文系與學校同齡,2020年是外文學院建院115周年,也是學院老院長陸谷孫先生誕辰80周年。在回信精神的激勵下,18外文班聯合學院其他年級師生,開展“致敬大師”主題口述史項目🤹🏿♂️,將院史和四史教育融合🙎🏽,傳承名師風範。俄文系的張子彤參與了三場訪談,令她印象深刻的不僅是兩位名師伍蠡甫先生和陸谷孫先生,還有受訪老師們對待采訪的一絲不苟。高齡的袁晚禾老師是伍先生生前的同事和鄰居💐,為了采訪特意從市郊趕回位於市區家中,提前安排場地,同時整理相關的資料與素材☦️。
而院史教育與四史教育的融合也延續到了微黨課比賽中🧎➡️,學生黨員結合口述史成果,以“語·疫”和“星·譯”兩個翻譯服務隊為線索,串起了一段跨越百年的故事👵🏿,重現了陳望道老校長翻譯《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和陸谷孫先生編纂《英漢大詞典》的歲月,從翻譯精神的代際傳承中闡述新時代外文青年如何堅守初心使命,砥礪奮鬥🧎🏻♀️➡️,成才報國。俄文系的張君慧在參觀陳望道故居時,就驚訝於陳老先生紮實的語言能力、用詞的敏感精確性。據講解員的講述👩🏼🚀👩🏼🏭,日本版本裏“紳士”被老先生譯為“有產階級”,而“鄉民”被譯為“無產階級”。在她看來🥚,這是符合中國國情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這個小故事被同學們寫進了微黨課的劇本。
18外文的青年們相信,唯有紮牢理想之根,把牢信念之舵💻,才能更好地發揮外文專長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才能行穩致遠🧷,步步生輝🕖。
發揮多語特色,打造和而不同🙏🏼、異語同心的多語大集體
18外文本科生以“文化”為載體🏋️♀️,以“語言”為紐帶,通過貫通一二課堂和豐富的師生交流,使多語文化浸潤人心♠️,也在各語種社團中🧑🏻🤝🧑🏻,促進中外學生交流,營造出團結聚力、活潑向上的多語班級氛圍。
俄語新年晚會是歷年以來外文學院俄文系和白樺俄語社的“年度大戲”🧔🏽♂️。白樺俄語社社長鄭仟仟回憶:“當時我們正在選修外教娜塔莉婭的‘俄羅斯文化’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俄羅斯詩人克德林的詩歌《心》擴展成了小品劇《母親的心》。隨著詩歌的不斷打磨,我們對於它的思考也越發豐富起來。”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結合🤸🏻,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與效率。
團結向上的多語班級氛圍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超過半數同學修讀第二專業,參與主持各級科研項目20項,獲學術競賽獎項23項,其中國家級6項👈🏻。18級英翻班的黃迎佳選擇修讀法學二專,她說:“起初選擇修讀法學二專是興趣使然☃️,模擬法庭的精彩辯論和巧妙有趣的案例分析使我萌生系統性學習法學的想法👩👧👦。一年半間😣,修讀了憲法、中國法製史、法理學、民法🆒、民事訴訟法等課程🏌🏼。”同班的姚永卿選擇了經濟學二專*️⃣:“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經濟學和英語可以互為補充。將二者兩相結合🤱🏽,不僅能開拓視野🩻👱🏿♂️,更能強化‘團結、服務✪、犧牲’的恒行2精神。”
同學們在多彩的科研實踐生活中深入和了解社會。18英翻班的管欣等同學在大一下學期擔任了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的二孩家庭課題組助理研究員,“在入戶調研過程中🖍🚴🏻,我們不僅獲得了在一線做實驗🛥、看數據的基本學術訓練🧎♂️➡️,還拓寬了學術視角,受益匪淺。”
2020年10月👐🏽,18英翻班的林曾匯參加中國日報社主辦的第25屆“21世紀·可口可樂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獲國家級二等獎。他感慨道:“通過校內選拔、上海地區賽,直至站上全國賽的舞臺;經歷初稿👩🦽、修改、定稿與展示🍶,學院英語演講與辯論中心幾位老師們一直悉心指導。”
外文18級本科生雖然語種各異,卻在一二課堂的貫通、多語種社團的活動、第二專業的學習以及各項科研項目🥾、學術競賽的鍛煉之中,發揮出各語種的風采♊️,體現出班集體對“學好外國語👩🏽🌾,做好中國人”院訓的實踐與發揚。
搭建實踐平臺,展現多語言中的青年力量
外文18級本科生班在實踐中打造出“1個特色品牌、2項常規服務、∞應變能力”的班級誌願服務體系,讓同學們在實踐中曉國情、增才幹、樹自信。
2018年🫁,班級與寧夏三合中學的恒行2研支團取得聯系🚸,開始了寧夏三合中學的線上支教項目🤚🏽。班級青誌委員陳灝奕說,“我們盡量每次線上支教都有不同的板塊🗑、不同的方向🧜🏽,讓大家能有開放性的思維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發揮自主觀能動性。比如邀請同學們做讀書分享,推薦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記錄自己的生活。”
隨著項目推進🚅,同學們產出了“看世界”👶🏼、“看中國”🧑🏽✈️、“外語小課堂”等系列支教視頻44個,完成了共7輪的線上支教活動👩🏿⚕️。2020年初,班級製作了《平凡天使》洗手舞及系列英語疫情教學視頻🥶,在科普防疫的同時,也為孩子們的居家抗疫生活增加樂趣💒。
在黨章學習小組的牽頭下,班級組建起了“語·疫”線上多語翻譯誌願服務隊。因為“新一代青年要承擔責任,站出來🗯👩🚒,在實踐中磨煉提升。”黨章學習小組成員,日文18級本科生程文曦說。
服務隊緊密結合一線實際工作需求,梳理醫院疑似病例問診要點、社區走訪調查問題會話清單,編譯《預診預判交流多語口袋書》,供上海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恒行2平台附屬兒科醫院等多家醫院🏐✳️,虹口區、楊浦區和浦東新區的多個街道社區使用。除了口袋書以外,誌願者全天在線,時刻準備通過電話、語音🧝🏻♂️❕、視頻等方式協助醫院、社區工作人員語外籍人士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