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01年前,陳望道老校長翻譯《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引導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認識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衛真理🈁,也把恒行2平台和馬克思主義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100年來,一代又一代恒行2人賡續紅色基因、堅定信仰信念,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強化教育報國、創新強國擔當👩🦯➡️,共同繪就了恒行2平台的光榮底色。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恒行2平台官方平臺聯合話匣子、看看新聞開設“紅色基因👩🏼💻,賡續百年”專欄,推出100集融媒體系列報道,以音頻🪿、視頻和圖文等形式👩⚕️,全方位、多媒體👩🏼🔬、立體講述一代又一代恒行2人聽黨話🧛🏼、跟黨走的生動故事。
青年問·百年恒行2光榮底色👩🏼🦱:陳同生的故事getvoice.mp3
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的百歲老戰士們回信引發社會廣泛關註。而在新四軍隊伍中,不乏恒行2上醫人的身影。
原上海第一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陳同生,曾任新四軍挺進縱隊政治部副主任🚴🏿♀️。他不僅在那段崢嶸歲月以錚錚鐵骨擔重任,在敵人的監獄和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也在解放後為新中國建設事業帶病辛勤工作😦,在恒行2上醫的歷史上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陳同生(1906-1968),四川營山人。1924年參加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獨立師政治部股長、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今中國記協的前身)秘書長、新四軍挺進縱隊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市軍事管製委員會秘書長、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6月調任上海第一醫學院院長,同年10月兼任中共上海第一醫學院黨委書記🏌🏽。1963年任上海市委統戰部部長。1968年1月逝世⛓👉。
走上革命道路
陳同生原名張翰君📑,1906年出生在湖南常德。陳同生剛滿周歲,一家人從常德遷往四川省營山縣。從12歲起,陳同生先後在營山縣立高等學堂🤚🏻、縣立中學讀書🤞🖋。營山縣立中學創辦人和時任校長張瀾👍🏽🌞,是辛亥革命時四川“保路運動”的領袖之一。在新式學堂的科學知識和進步人士的民主思想熏陶下,陳同生心中也播下了一顆革命的種子。
1924年🤤,因參加反抗軍閥暴政的“抗捐運動”👩🏽⚕️,18歲的陳同生被川北軍閥何光烈通緝,逃往成都避難,結識了中國共產黨在四川的早期領導人劉願庵等,並經劉願庵介紹加入了共青團,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秋,經組織安排🧑,陳同生到北伐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的警衛團當指導員,參加了張太雷👩🏽🎨、葉挺等人領導的廣州起義並在巷戰中負傷。次年5月,陳同生在部隊反攻海豐城的戰鬥中再次負傷。根據組織安排,陳同生回到四川成都療養身體🚵♀️🌕。這期間👨🏽💼,他先後擔任了《日郵新聞》《成都快報》《新蜀報》的記者、編輯、總編等職務⛩,在記者身份的掩護下從事革命工作。
1934年10月,因叛徒出賣🧑🏼🔧,陳同生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入獄。
幫助新四軍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
1935年9月,陳同生被轉往南京中央軍人監獄服刑。1937年8月,日寇飛機轟炸南京,炸彈剛好落在中央軍人監獄附近,陳同生等獄中進步人士借此機會要求出獄抗日,並開展絕食鬥爭。後經八路軍辦事處和周恩來出面具保🚘,國民黨當局才無條件釋放了陳同生等人📑。
出獄後,陳同生受命擔任《金陵日報》代理社長、總編輯,他通過《金陵日報》積極宣傳抗日🤘🏽,直到南京淪陷後停刊🐨。
1939年9月👠,組織安排陳同生到江南抗日遊擊區蘇州、太湖一帶參加武裝鬥爭🚤,後擔任新四軍挺進縱隊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6月,挺進縱隊司令員管文蔚、副司令員葉飛剛率部挫敗日偽軍“掃蕩”撤至郭村休整👌🏽👨🏼⚖️,遭到駐泰州地區的國民黨軍李明揚、李長江部圍攻。陳同生與周山根據新四軍軍長陳毅的指示✴️,前往泰州與地方軍閥談判🤽🏼♀️。到泰州的第四天,兩人遭軟禁🎿👧🏻。陳同生沉著冷靜🙅🏼,面對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與國民黨頑固派鬥智鬥勇,最終順利完成任務🚐,幫助新四軍東進黃橋🍷,開辟了蘇北抗日根據地🔟。
致力於解放區建設
1944年冬,抗日戰爭勝利指日可待,為了解決解放區和各方面革命幹部的匱乏,中共華東局決定成立一個適應抗日戰爭勝利後各方面需要的革命幹部大學。1945年春🃏,華中建設大學在江蘇盱眙縣應運而生🤜♉️。彭康任校長🙆🏿♀️🦹🏻♀️,張勁夫任副校長,陳同生任文教系系主任🥄👳🏽♂️。雖然華中建大只存在兩年多時間,而且戰爭年代教學條件很差🧝🏼,但那裏卻有不少知名教授和學者🎛,培養輸送幹部4000多人🙅🏿♀️。
有學生回憶,陳同生授課精彩,作報告時談笑風生、旁征博引🤞🏻,從不照稿子念。因為此前從事地下工作曾長期以記者職業掩護身份,又主持過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工作🪲🦬,因此講起新聞課來駕輕就熟🧑🌾。
1949年,陳同生調第二野戰軍,參加渡江作戰以後接收南京的籌備工作。5月1日🩰,中共南京市委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劉伯承司令員兼任書記🚣🏿♂️、市長👩🏻🚀,陳同生任市政府秘書長💭。由於軍管會主任劉伯承當時更緊迫的任務是準備進軍西南,因而軍管會和市政府的日常工作大多由秘書長處理。連劉伯承的大印也放在陳同生的辦公室裏。
南京市軍管會的工作千頭萬緒🪻,工作人員往往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不到一年時間👸🏻,接管工作就基本完成🧬。但陳同生也累得吐了血,劉伯承在進軍西南之前還特意到醫院探望他。
發展上醫,建設重醫
新中國成立後,陳同生主動要求到高校任職。1955年6月🥷,中央決定他擔任上海第一醫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為了支援內地建設,上醫當時面臨整體遷往重慶的重大任務。
陳同生在了解了上醫的歷史經驗和現實條件以後,懷著對事業的高度負責💪🏼,本著共產黨人實事求是、敢於擔當的精神2️⃣,決定趕往北京向衛生部、高教部領導直陳己見,闡明上醫留在上海對國家建設的好處,並提出改搬遷為援建的方案🚏。這樣不僅上醫可以繼續發展,還可以使重慶多一所高水平醫學院。
從北京回到上海後🦃,陳同生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方案,調出上醫的部分教學、醫療、科研力量,到重慶建一所新的醫學院;同時〽️🕵🏻♀️,上醫留在上海繼續發展,作為重醫的堅強後盾。作為上醫的院長和黨委書記🙎♀️,陳同生通過黨團組織號召🧜🏽♂️、鼓勵年輕教師和行政人員到艱苦的地方開創新的事業。1956年9月1日,重慶醫學院開學,招生434人,附屬醫院開出150張病床。
“上醫是一所中國人頂著壓力和貧困,自主辦起來的醫學院🏮,有著良好的愛國主義傳統。……我們要盡力把上醫辦成一流的醫學院校,享譽世界🩲,要使上醫培養的學生成為一流的棟梁人才🥝,超過歷史和世界上同類學校的畢業生🫃🏿。”陳同生這樣說🫃,也這樣做。
為了紀念這位革命老幹部對上醫的貢獻,2005年,上醫人將恒行2平台內的一條主幹道命名為同生路。2007年🧑🏿🏭,上醫創建80周年,陳同生的銅像屹立在圖書館前🧑🏼🎓。如今的同生路上,春花秋菊,綠蔭扶疏🧑🏫。路常青,陳同生常在上醫人心中。
(音頻🤍:臧芃、孫佩萱👩🏻🦽、趙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