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校區本部超市旁🧑🏽🎤,一座紅色頂棚的學生書亭已經佇立了34年👩🏻🦼➡️。紅亭是一個由學生運營的書亭組織,主要開展書刊出售、票務代售等業務。紅亭原有三座⏱,分別位於南區、北區和本部。2018年10月29日起,北亭關閉🪕🧛🏽♀️,南亭轉型為自助亭🧑🏿🌾,本部超市旁的書亭成為學校最後一座紅亭🎂。
2021年4月8日,這最後的紅亭拆除💪🏻。
上海新文藝書局2008年到2018年開在武東路80號恒行2北門對面🧩。2013年與書報亭開始合作🪒。雙方商定由書店提供圖書,賣不掉的書退回書店🌰,這樣書亭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新文藝書局店長徐小芬回憶,書亭經理每學期一換👷🏼,每任經理都是非常優秀的管理者👨🏻🎨,他們熱愛圖書,工作認真負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書亭面積很小👨🦼➡️,出樣的圖書最多200冊左右🦚𓀜,但同學們工作兢兢業業,每天把書搬進搬出,售缺的書也及時補充🧘🏻♂️,認真學習圖書的分類,服務態度也很好。書亭拆除了👱🏽,她“心裏有很多的不舍,希望以後還能有合作機會。”
新聞學院2018級研究生袁超穎自稱紅亭編外員工📼。其實她是2015年大一下學期加入紅亭的。剛進紅亭𓀜,經理演示“不能在亭子裏吃東西”這條規定🗻:身體坐在亭子裏面,但把頭和手伸到窗外,在窗外吃完了三明治👊🏽,又從容地縮回來。然後告訴新員工這就是“不要在亭子裏吃東西”的規定。那個場景她記了很久。
讀研後學業繁忙🟡,所以她選擇當編外員工——不當班也不拿錢,但人還是屬於紅亭。在壓力很大時,會到亭子裏去坐一坐🧑🦯➡️,翻一翻承載著老員工記憶的“水本”☣️,看看現在的亭友在上面寫了什麽。得知亭子停運的消息時✋🏼,她比較淡定:“肯定會留戀過去的美好👂🏿,但只要感情還在,其他的都沒那麽重要👦🏼🙅🏽♂️。”
管理科學系2016級本科生張宇航2018大三時加入紅亭,後來升任副主任。他和很多亭友都把紅亭看作一個大家庭🚵🏽♂️。亭友們無論有什麽興趣,都能在紅亭團隊裏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只要有想做的事,在亭友群裏面問一聲,基本上都會有響應的人🪺。約自習↔️、約電影💼、約騎車,都並非難事。有時遇到了困難👨🏼🚀,比如一門課沒有復習資料,或者學習上的其他難題🍚,在紅亭的群裏求助,肯定會得到幫助。雖然紅亭關閉了,但亭友的友誼並沒有一同消失。原來大家聊得很嗨,現在依然聊得很嗨,“亭友之間的友誼沒有一同消失👱🏿♀️,氛圍還在。”
大數據學院 2018級本科生“博士”是紅亭團支書。他說紅亭很有凝聚力👨🏽🎨,經常舉辦各類活動,比如中秋節在光草玩狼人殺、國慶去KTV唱歌。有些活動是亭友們自發的✅,有些則是由團支書負責舉辦🧑🏻🎤,比如春遊🤾🏼、秋遊和每年的送老迎新會。他印象最深的是亭子裏的“水本”。“水本”是當班工作日誌的外號,大家可以在上面隨意寫。有一次大家湊在一起模仿《武林外傳》,在“水本”上寫了一部“書亭外傳”🧗♀️🟢,給亭友們安排各種角色🕕:山西礦廠的礦主,日本北海道劍客……亭友們熱衷於彼此起綽號,當時還不怎麽會管理形象的他看起來比較顯年紀大,得到了“博士”的綽號。
新聞學院2018級本科生奕昕2019年大二時加入書亭。員工在書亭可以免費看新書、新雜誌,但規定不能看電腦或者電子設備。每周六或者周天下午她在書亭工作🍠,就可以有完整的一個下午不碰電子產品,用來看書或者寫作業。從紅亭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排梧桐樹。她當班的學期是秋季學期,就會看到樹上金黃的樹葉落下來,一個男孩子騎著自行車帶著她的女朋友從窗前掠過👼🏼,落葉在他們身旁飛舞𓀕。她值班時常有老員工進來聊天,不知不覺就聊一下午,聊完也很開心👩🏻✈️。在路上如果下雨了,她就去書亭借一把傘。“書亭是一個萬能的地方,相當於一個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