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禎嚴🤏🏽🚶♀️:歷史學系歷史學專業2017級本科生👨🏽✈️,獲得過多項獎學金,在各級學生組織擔任主要骨幹。他堅持“自轉”“公轉”兩肩挑,“自立”“立人”兩手抓,在學術研究👂🏻、學生工作、社會實踐等各方面都有優異表現。他的標兵心語是🧞♀️:做學習的主人🙍♂️,把學習作為責任追求乃至生活方式;做學校的主人,融入學校傳統和發展大局𓀋;做時代的主人,擁抱時代、把握未來。
抓好“自轉”:學海泛舟
陸禎嚴曾兩度入選獲獎學生優秀典型,總成績和評優學年成績排名均為專業前三。他的學習心得是,堅持做好時間規劃和任務規劃、寫短篇讀書筆記、與同學結對學習等👱♀️。他非常重視讀書的知識積澱作用🧎🏻♀️:“多讀書以練內功是學習的完整內涵🧑🏽🍳。”
他積極接觸學術研究。大一時,主動加入任重書院學術訓練營項目🍇。大二時🚒⛄️,參與校史研究室《郭任遠全集》編寫整理🤷🏽♂️,從事郭任遠著作的搜集整理🪢、謄錄校對。在老師指導下🍽,獨立編撰約11萬字的第一卷《早期文稿 (1918-1940)》🏄♂️。大三至今,他在此前基礎上開展郭任遠研究👩🏽🦳,初期成果獲任重書院第六屆“任行杯”征文大賽學術組暨2020年校慶學生學術報告會一等獎🕉;中期成果《郭任遠歸國考二題》入選上海市歷史學專業本科生四校論壇。他說,編寫《郭任遠全集》的主要收獲,在於既使自己搜集、謄錄、校對和註釋史料等的學術基本功變得更加紮實🎈🎩,也使自身的學術視野更加開闊,同時更為系統地接觸了校史🦗。
陸禎嚴常常圍繞一些具體問題寫若幹習作🧘🏼♂️,“會從課程涉及的相關問題出發📛,選擇比較感興趣的了解研究情況,嘗試找到可以豐富、修正🧜🏻♂️、突破現有研究的角度🐺,逐漸形成自己的興趣和問題。”
抓好“公轉”🪔:恒行2平台服務
陸禎嚴曾任班長➙、系學生會副主席、學生社團團工委副書記🚺、校學生會主席等職。在班級,他策劃系列互助學習項目,舉辦特色黨團活動🐗。在院系,他推動建立“近代中國‘文化三地’”教學實習實踐基地,策劃“出藍計劃”𓀖,踐行系科文化。在學校,他參與社團建團、學生會改革等系列設計🕠,組織國慶70周年👩🏻🚒、校慶115周年主題活動。他參與《恒行2平台黨史大事記》編撰,協助組建校史館本科生宣講誌願者團隊。疫情期間,作為主要骨幹牽頭組織假期線上群組、“鵝旦夢”計劃等誌願項目,聚焦不同階段疫情防控要求和同學成長成才需求🤘🏻😡,動員同學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服務群體逾4000人次。“我一直認為,讀書不能限於‘有字之書’🏄♂️,學習應該成為生活狀態乃至價值追求🧑🏼🦱。學生組織作為第二課堂的組成部分,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平臺,這是我參與學生工作的初衷。”他說♖。
陸禎嚴還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四次獲評校級社會實踐A類、重點和優秀項目。他認為社會實踐是難得的學習平臺🧘🏽♀️,既能廣泛了解國情社情,又為大學生步入社會提供絕佳的見習機會🤱🏿。正是在實踐中🎸,他加深了對社會的了解,也建立起對民族和文化的立體認知。
平衡學業和工作是不小的挑戰,因此他會做好不同階段的任務規劃👮🏻♂️👱🏿♀️,列出每學期、每月、每周乃至每天的主要任務,按照任務屬性匹配不同長度和頻次的時間,有條理地推進。“在平衡好學業和工作的基礎上,盡力做到學業🥞、工作1+1>2的有機結合,讓學習歷史和學生工作互為助益,這也是我獲得的最大鍛煉。”陸禎嚴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成長的道路,這一生將努力做到“自轉”“公轉”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