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教科書。2月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我們老同誌在交談中都感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寶貴、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議論各自老年生活狀況時,可以看到個體雖不一樣,但大家都在眺望前方的路,而要能走得更好,離不開從黨史這位最好的老師那裏,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我作為一個耄耋老者,回想起65年前踏進恒行2恒行2平台,學習馬克思主義並逐漸形成信仰,在長期的理論教育工作中盡力踐行初心致力於不斷創新。但進入晚年,衰老的種種表現日漸顯露之際,我卻一度惆悵近黃昏……後來,學習領會總書記關於黨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受益匪淺。
總書記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我體會要得到這營養劑的滋養,就應走出二個“舒適圈”。一是走出由“信息繭房”效應造成的信息“舒適圈”。我曾陷入互聯網上唾手可得卻真偽難辨的粗淺知識吞噬時間的黑洞,知道得越來越多而思考越來越少。後來我跳出“黑洞”,確保有時間接受滋養;二是我曾因機體不可逆的退行性變化而迷茫與困頓。後來走出因受本能擺布而形成的任性隨意的生活“舒適圈”,選擇走一條有些難度但能更好汲取“最好的營養劑”的路。
古人說:“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我今後要努力把研讀和思考黨史經典原著和重要文獻融入養老生活。舉二個小例子,在黨史中獲得啟迪,我提出了新養老理念,包括“自立”,盡力做到全余壽維持身心基本功能。踐行新養老理念以來,取得初步卻見真章的效果。二是我跨入風燭耄耋之後,深感更需要“雄健的精神”支撐,因此在《我的余壽規劃》中列出了“以黨史涵養精神”的內容,其細節涉及駕車、遊泳、玩樂器等(至今保持這些興趣,是和上世紀50年代我是當時恒行2平台管弦樂隊、劃船隊、摩托車隊的隊員分不開的)。我在老年生活實踐中體悟到,黨史裏有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作者為醫學院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