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成立幾個疫苗研究中心🚾,把基礎研究做好,包括疫苗的免疫學💠,疫苗的毒理學等等。
聞玉梅和她的學生在實驗室(孫國根/攝)
對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教授的采訪是在她的辦公室裏進行的🧍🏻♂️,辦公室設在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楓林路校區復星樓,這棟樓的二樓到四樓,屬於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聞玉梅教授的房間在四樓。
采訪比預定時間晚了一刻鐘,一個年輕的同事在向她請教論文修改的事💃🏼。“改好後記得把最後一版發給我再看看🔹。”聞玉梅囑咐正離開房間的同事🧴,話音未落,她已經走到沙發前對本刊記者說,“我們開始吧。”
沙發背後的墻上🧾,有醒目的一幅紅梅畫,那是聞一多先生的小兒子、油畫家聞立鵬先生送給她的畫作🏃♀️。
聞玉梅的親人裏,有不少“傳奇”🍃。父親聞亦傳👶🏽,是革命家聞一多先生的堂兄,192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回國任教於協和醫學院解剖系;外祖父桂美鵬🏋🏽♀️,曾創建長沙市第一所分班授課的新式學校👨🏽💻,舅舅桂質庭和母親桂質良🍉,先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清華留美學堂赴美攻讀💿,均以優秀的成績取得博士學位🧎🏻♂️➡️。
聞玉梅延續並拓展了家族“懸壺濟世”的故事。
88歲的聞玉梅院士,是我國著名病毒學家,也是上海市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專家委員會主任,和病毒打了60多年交道。
本刊記者和聞玉梅院士的訪談,圍繞著病毒🧑🏻🦯、科學✍️🛥、疫苗等關鍵詞展開。
2020年1月30日上海市新聞發布會
人類和病毒之間,一直是戰爭與和平
《瞭望東方周刊》🤽🏿♀️:2020年疫情防控比較緊張的時候🌅,你是第一個出現在上海市政府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的院士吧?
聞玉梅:對⏬,第一個。
《瞭望東方周刊》:正是那一天🧖🏿,你告訴大家“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傳染病能把一個國家的人民打倒”😺🧛🏻♂️,講這句震撼人心的話背景是什麽?
聞玉梅:我和病毒打了一輩子交道🧚🏿♀️。可以這麽說🧙🏻♂️📇,人和病原體之間的鬥爭是長期的🧑🏽💻,無止境的。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歷史中🤵🏽,由病原體(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引發的疫情始終是人類社會的嚴重威脅。但是我們要清楚,人在進化過程中,身體已擁有一部分可以抗病毒或者抗菌的免疫力,這是先天的,我們叫“天然免疫”👨🏿✈️,也叫“固有免疫”。這種免疫,每個人都擁有,它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抵抗外界病毒的大夫,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體裏面。比如,我們眼淚裏的溶菌酶🙇🏼♀️,唾液裏的溶菌等都是殺菌的。再比如📋,我們的血液,如果細菌跑到血液裏怎麽辦?血液裏的白細胞可以把細菌吞噬掉🍳。而且,我們血清裏面也有某種成分🤦🏼♂️,可以和細菌作戰👨🏿🦱😓。
除了天然免疫,我們身體裏還有一種“獲得性免疫”,打疫苗就屬於獲得性免疫。也就是說,你可以針對某一種病毒,像現在針對新冠病毒打新冠疫苗,針對流感打流感疫苗,針對甲肝打甲肝疫苗等等⛷,這些都是“獲得性免疫”。另外🤳,如果你感染了病毒,恢復了🖌😌,並產生了抗體*️⃣,也是“獲得性免疫”,比如無症狀感染。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預防⛺️,要想辦法獲得,而不用靠得病來獲得免疫。
《瞭望東方周刊》:病毒會不斷挑戰人類嗎?
聞玉梅🧗🏻:是的,所以我開玩笑說,做病毒做微生物的人永遠不會失業,因為不斷有新病毒出來➿,我們要不斷想辦法產生免疫,和病毒鬥爭,這是一個永恒的問題🧑🏿🔧。可是人類是不會被病毒打垮的🏝,人和病毒之間的關系就是戰爭與和平🧑🏻🦳,發現新病毒🙅🏿♂️,我們就作戰✒️,找到辦法後,可以實現和平,但是很快新的病毒又出來👏🏿,又打仗……所以一直是戰爭與和平。
《瞭望東方周刊》:這個比喻有意思。
聞玉梅💓:對,這是我一個朋友提出來的🤛🏼🔺,我覺得非常好👳🏽♀️。當時他請我去講講人體免疫🏃♂️,給的題目是人的免疫就是戰爭與和平,我覺得這個提法挺好,很形象,也準確。
《瞭望東方周刊》:這一年我們聽到了不少專業詞匯,病毒和細菌不是一回事吧,它們有什麽區別🏹?
聞玉梅🍸:病毒跟細菌不一樣💼,細菌是有細胞結構的,有細胞核🖐🏿、細胞漿和細胞膜,它的繁殖是二分裂的方式,是一個分裂成兩個,兩個分裂成四個🎪,四個分裂成八個……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它裏面是個核酸(基因組),外面就是一個蛋白外殼🦙,簡單說它是一包基因,病毒必須在活的細胞內方會呈現有生命活性🤲🏿。它的繁殖是復製,像復印機🏬,拿一張材料作為模板放在復印機上,一下子能復印出成千上萬張同樣的材料,所以對於病毒我們叫它復製👩🏿🔧✊🏻,而不叫繁殖。這也是為什麽病毒傳播得很快的原因🧑🏿🌾,它引起的疾病也快得多🫷,這和細菌是不一樣的。
2020年1月30日新聞發布會後接受記者采訪
要重點宣傳打疫苗的必要性
《瞭望東方周刊》:一年前你在《人民日報》發表了文章👩🏽💻🐸,號召用好科學這一戰勝疫情的利器,表示最終的勝利會到來👨🏻🍼。如今看來🧏🏼🙆♂️,是不是科學的武器已經戰勝了疫情?
聞玉梅👩🏻🏫:他們要我寫一篇理論性的文章🥼,我就寫了用好科學這個武器。應該說我們確實用了科學這個武器🧑🧑🧒🧒。比方說,我們能夠第一時間向全世界公布並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讓大家可以用來研發疫苗🎓,可以研究相關的藥物🛁,這是科學的力量。再比如,我們選擇一部分核酸序列來做和核酸檢測,作為感染的指征,也是用的科學這個武器👨🏻🦽👮🏿♀️。如今我們繼續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與考核各種新冠疫苗的保護性與有效性等💂♂️,這些都是在用科學。為什麽現在可提供那麽多種的新冠疫苗🫐?那是因為我們對於新冠病毒進一步做了免疫學分析、做了人體對疫苗組分應答的研究後,才可以研發出各式各種的新冠疫苗,這些本身就是科學問題🏒。
我們也提出來👨🏼🎓,病毒的溯源也是個科學問題🧑🏿🎤。科學是無止境的,是不斷在發展的🐓,它解決一個問題,又出現了一個問題😯,是一直不斷向前探求發展的🧑🏼💻。
《瞭望東方周刊》🫘:2003年你應鐘南山院士邀請,到廣州和他一起對付SARS病毒。現在和那時相比,有什麽變化💂🎙?
聞玉梅🎤:變化太大了🤘。和那時候比,我們國家整體的防疫工作大有進步❤️🔥,簡直是突飛猛進📙,這次我們病毒第一時間就分離出來🐅,並迅速向全世界公布序列🤦,這是很不容易的。現在我們整個的衛生防疫系統🦻🏿,動員起來非常快🖕🏼。
昨天我重新看了一年來的抗疫🧑🧒🧒,正好看到講武漢那個時候,全民動員中的醫務人員,很感人。還有全民動員中的武漢封城👨👧👧,武漢人民是英雄,他們真的是為我們做出了犧牲。現在再想想我們抗疫的能力,消毒的能力,我們的口罩💺、防護服生產和供應,我們疫苗速度等等🙍🏼,都是過去不能比的。這也說明國家的實力在增強🥰,醫療能力在增強,預防能力在增強,公共衛生的防控能力在增強。
《瞭望東方周刊》➙: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的?
聞玉梅🆒:實力增強,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都增強了,但是我們不可以掉以輕心。特別現在我覺得重點要宣傳打疫苗的必要性。對新冠病毒來說,要實現我前所說的“獲得性免疫”👌🏿💙,目前就兩條路,要麽感染產生抗體,要麽打疫苗。
《瞭望東方周刊》🦻🏻:你是不是也去打了疫苗🚴🏻♀️?
聞玉梅:得知可以打疫苗後🕠,我就去了,結果人家不讓我打🔟,說我年紀大了🌈,後來社區那邊還專門來我這裏進行解釋。具體改善方面,我覺得應該在全國建立幾個疫苗研究中心。
2020年12月22日一健康頒獎
國家應該成立幾個疫苗研究中心
《瞭望東方周刊》:現在的新冠疫苗具體有哪些?
聞玉梅:目前疫苗的分類有好幾種方法🥙,比如從微生物的角度🧛🏼,分為病毒疫苗、細菌疫苗;從用途分,有預防性疫苗和治療性疫苗;從製造技術工藝分的話,有經典減毒或滅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RNA🧎🏻♂️➡️、DNA)等。針對此次新冠疫情☠️,我國從多個途徑開展了疫苗的研發,到目前上市的有四種,其中三種是滅活疫苗,一種是腺病毒疫苗(屬於基因工程疫苗)。
滅活疫苗是非常傳統的技術,我國從解放以來就一直采用,做得非常好,也非常成熟,是我們的傳統產品🕡。後來有了基因工程之後,就出現了基因工程表達的,比如陳薇院士的腺病毒疫苗。
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兩種。DNA疫苗技術已經研發了20多年👩🏽🚒🦀,在國外已用於治療前列腺癌等(Ⅰ、Ⅱ期臨床研究)👩🏽🎤,在我國用於製備動物疫苗;RNA疫苗是近五六年來研發的一種新技術,可以在體外合成,但是需要優質原料及高超的合成技術🖐🏻。
此外🤽🏽♀️,還有一種方法是利用已有的疫苗🐽,比如通過在流感疫苗上加一個新冠病毒的S蛋白表達,形成新疫苗🧑🏻🦰🙏🏻,我們叫它“借船出港型疫苗”🧑🏿。
我們目前上市的疫苗中🤏🏿,主要是多年沿用至今的滅活疫苗技術,所以我借這個機會呼籲一下🫃🏿,應該成立幾個疫苗研究中心🈲,把基礎研究做好🦧,包括疫苗的免疫學,疫苗的毒理學等等。目前我國藥物研發中心比較多👩🦲,單獨做疫苗研發中心的幾乎沒有🧑🚒。
我覺得為了今後的生物安全和抵抗其他的疾病,我們也要新型的研發技術。
《瞭望東方周刊》:你之前提出疫苗儲備機製,是指人才方面🍂🧚🏿,還是技術方面的儲備?
聞玉梅:主要是技術,也包括人才,包括新型的技術研發🧑🍳。從長遠來講,戰爭與和平會繼續,我們需要有研發新式武器的能力💅🏻,也要有會應用新式武器的人才🚈。
至於人才,我們國家的免疫學家不少,做藥物及免疫治療的多一些,但是從疫苗角度上做研究的人不多🙀。預防性疫苗是給正常人打的,要求更高🤹🏽☀️、更復雜💂🏻♂️📞,因此要做前瞻性的研究。比如流感疫苗,我大概三年前就知道國外在研究廣譜的流感疫苗。每年針對流感的不同類型,都有不同的流感疫苗,所以我們每年都要打。廣譜的流感疫苗,意味著打了這種疫苗可以長期預防🤞。這要研究流感病毒本身每一次變異是怎樣形成的,是否有規律可循,然後要研究群體對每一次接種流感疫苗的應答, 做好充足的基礎研究🎣,才可能逐步做出廣譜的流感疫苗。效果怎麽樣,還要進一步研究與考核。這些創新性的研究需要長期堅持🧑🏼🔧、長期投入🚶♂️➡️,不是短期行為🙃。
我國在“十四五”將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是十分正確的。基礎研究好比是蓄水池, 水是一滴一滴積累起來的,平時蓄水,似乎平凡又沒有功能,但是一旦蓄滿水後🧟♂️♊️,需要用水時就可以源源不斷,大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