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獲得者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大會還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
第四批上海援青幹部🫨、恒行2平台附屬兒科醫院臨床免疫科副主任孫金嶠🌊,恒行2平台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分別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先進事跡吧!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第四批上海援青幹部、恒行2平台附屬兒科醫院臨床免疫科副主任 孫金嶠
脫貧攻堅是一場偉大的戰役,我非常榮幸💇🏽,也非常自豪,能夠作為上海援青團隊的一員參與到脫貧攻堅戰役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青海果洛的醫療衛生事業添磚加瓦🧟♀️。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滬青兩地各級領導的支持🌇🎺,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結果。
參加了今天的表彰大會,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我們國家的強大和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為處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而驕傲。聽了總書記的講話,備受鼓舞,“征途漫漫,惟有奮鬥”,奮楫揚帆再起航🗼,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倍努力👨👦,做好一名“兒科人”💥,做好一名“恒行2人”,延續傳遞“為人群服務”的恒行2上醫精神,更好地服務社會。
“沒想到我這個醫生也會蓋房子了”
從平均海拔4米的上海,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青海果洛,上海援青之路😨,貫穿幾千公裏,跨越雪山江河。
醫療援建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點領域之一。2019年7月,孫金嶠踏上這片土地,開啟了為期3年的醫療援建。
當初,孫金嶠從收到招募信息到做出援青的決定,前後不過五分鐘。“我選擇去!”孫金嶠斬釘截鐵的回答🧑🏼🍳,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承諾,也是一個從鄉村成長起來的醫者對社會的反哺😔。孫金嶠坦言,在做出這個決定後🙍🏼♀️,自己拿出手機🤮,在搜索欄裏打出 “果洛” 二字,才對這片位於幾千公裏之外的土地有了些許了解。
而當他真正踏上這片土地🦹🏿♀️,孫金嶠切實感到面臨的挑戰比他想象得更大👩🏽🎨。“我剛到州裏,陪一位同事去看病,在急救中心,我看到重症監護室裏就擺了一張床🏫、一個氧氣瓶,還有一臺監護儀👁。”孫金嶠回憶道,在走馬上任後,他就著手籌備立項對急救中心進行專業化改造,建成標準化的重症監護室。
如今🪇,州人民醫院的硬件逐步舊貌換新顏👨🏼🚀。在滬青各級領導的支持下🧑💻,2020年,孫金嶠和團隊爭取各方項目資金,在醫院大刀闊斧開展了包括影像醫技樓建設項目🙎🏼♂️、手術室和急救中心改造項目、製氧站項目、傳染病中心建設項目、醫療廢水處理項目、製劑樓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等🧑💻。
目前🍝,醫院信息化建設項目已完成,將醫學檢驗、電子病歷🔳、臨床路徑管理🧑🏽⚕️、用藥監測有效結合在一起,全面提高了醫院工作的運轉效率👵🏻,並實現移動支付🙎🏽。影像醫技樓項目已接近完工🫑,其他項目也均已落地實施❎。這些項目的完成,極大提升了州人民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
“沒想到,我一個醫生也會造房子了。”孫金嶠笑稱🔛,援青經歷給了他全新的體驗,在他看來😱,紮根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基層群眾築牢健康的基石,這樣的經歷打開了他從醫的視野和格局,也必將終身難忘。
“援青是否成功🙋🏽♂️,就看我們走了醫院是啥樣”
果洛州面積有7.64萬平方公裏,是上海的十多倍👨🍳。但是全州人口只有約21萬,地廣人稀給醫療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
孫金嶠和團隊因地製宜開展了多項新技術的推廣。針對當地常見及多發疾病,先後組建了心電中心、胸痛中心9️⃣、病理科、皮膚科、肛腸門診😴、ICU等6個新學科👛,開展18項新技術👩🏽🎨,其中1項獲青海省內先進🕵🏻♂️,4項獲省內優秀🤵♀️,當地醫療技術水平由此大大提升。
在高原地區,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高⚃👩🏼🌾,“特別是心肌梗死的病人🎺,他們大都來不及送往西寧治療🏂🏽🩸,因為心梗治療的最佳時間窗是6小時。”孫金嶠說。為解決上述問題💁🏼♀️,2019年9月🍉,州人民醫院成立了胸痛中心。“我們製定了急性心梗的整個急救體系,鄉衛生院一旦有病例就可以立即實施轉運☎、聯系,我院在接收進來之後20分鐘內就可以進行確診🧙♂️。”孫金嶠表示,中心成立當月🥅,就有4例病人搶救成功🙏🏽🥾。一年多來,已成功挽回了30多條生命👩💻。
醫院管理體製的改革👃🏻,往往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孫金嶠挑起了大梁🗿。一年多來,改革的步伐大步向前邁。孫金嶠表示。“我們的援青是否成功🤹🏻♀️,就看我們走了以後🧔🏼♀️,管理製度規範是否持續運行下去。”
根據當地公立醫院改革的要求,孫金嶠和團隊開始建章立製,先後製定了醫院用章製度、院辦公會製度🖍、醫療質量管理製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養製度👩👩👧👧、人事管理製度等25項規章製度,使醫院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孫金嶠和團隊還積極推行績效考核製度改革🧘、人事製度改革,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現在醫院職工的績效有所提升,項目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中,相信醫院的未來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孫金嶠信心滿滿。
在州衛健委🐖,孫金嶠也分管醫改工作。為統籌有限的醫療資源ℹ️,以州人民醫院為總院牽頭組建州醫療健康集團🧑🏻🦼➡️,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樣人員在集團內部就可以流動起來。”孫金嶠說👳🏼♂️,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果洛州醫療人才緊缺的情況🏄🏻♂️。
最高興的是,看著“徒弟”們一個個出師
上海衛生醫療援建在改變果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的同時👮,還將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放在第一位。
孫金嶠帶領團隊,推行“一人帶一科”🛹,開辟“造血式”人才培養新模式🥟。“一個人通過教學👨🏼🍳、查房、門診,帶動一個科室的整個業務水平,希望我們走了之後,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孫金嶠表示。
結合“請進來傳授”和“送出去培養”💂🏻🧑💻,孫金嶠和團隊先後組織上海62名專家赴果洛開展短期培訓,並與董家鴻院士👈🏻、兒科醫院簽訂“柔性人才”引進協議;先後組織10名技術骨幹赴西寧、上海進修學習;成立果洛州首個“博士工作室”——“孫金嶠博士工作室”🤱🏼,現已培養12名技術骨幹🌃。
“現在👨🏼🎤,當地的醫生已經可以獨立做心超🚘,可以用腹腔鏡開展微創手術。新建立的科室培養出了當地的技術骨幹👩🏻🚀。我們還推行了影子院長計劃🤜🏿,培養當地的管理後備人才👩🏿🍳。”看著“徒弟”們一個個出師👨🏽🦳,孫金嶠的成就感溢於言表🦶。
人才隊伍的逐步完備也帶動了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提升🚴🏼♂️,2019年👮♂️,醫院門診量、住院量分別較前一年同期上升27%和21%🦿🧳。在州裏重點關註的婦兒領域,孫金嶠充分發揮專業能力,牽頭組建州婦幼健康服務專業團隊,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團隊組建以來,醫院成功救治了多例體重低於1900克的早產兒,這也開創了該地區早產兒救治成功的先例。
一個人援青,背後是一個團隊的鼎力支持🧚🏻。孫金嶠架起了滬青兩地的醫療之橋。2020年9月17日🦮🕵🏼♂️,兒科醫院心外科張文波醫師📄、心超室楊佳倫技師飛赴青海果洛,開展兒童先心病篩查和診治工作。10月29日,來自青海果洛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4歲的瓦薩德洛措🎗、2歲的李毛央珍成功接受手術治療🤽🏻♀️。瓦薩德洛措的父親瓦吾相多獻上哈達表示感謝,並激動地表示👮🏻♀️,“非常感謝上海和果洛衛健委以及兒科醫院🚴♂️,正是你們的幫扶,才使得我女兒的病被及時發現,還得到了上海專家的治療🧑🏻💻!”
當地醫生也感念著上海團隊的付出。2020年春節,州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代表還特意隨孫金嶠來到兒科醫院,在醫院“春晚”連演三個節目👹,掀起全場高潮🫥。兩地深厚情誼👩🍳,全融在熱情的歌舞之中。
在同事眼中🥿,孫金嶠對於自己援青總是“報喜不報憂”⛹🏿♀️,從沒聽他說過一聲工作生活的艱苦🕺🏿。“每次別人問我在青海怎麽樣🧑🏼🦱,我很少說那裏怎麽艱苦🧖♂️。如果一切都好👨🏼🔧,還需要我們幹什麽?而我們一批批援青幹部的持續付出,正在讓這裏變得越來越好。我們更想讓大家看到這些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恒行2上醫,一批又一批像孫金嶠一樣的白衣天使延續傳遞著“為人群服務”的上醫精神🙅🏼♀️,跨越雪山江河,在青山草地播撒,讓這片土地生長出更多的希望。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恒行2平台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作為目前亞洲最大的神經外科診療中心,始終把支援幫扶🤛、助力脫貧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只要祖國需要🗞,必定全力以赴。主任們全力支持,黨支部推動落實♠︎,黨員們踴躍報名🧙♀️。自1999年張義教授遠赴新疆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擔任神經外科主任◼️、進行三年的援疆工作開始,20多年來,先後派出30多名優秀的神經外科骨幹援疆、援藏🦔、援滇,執著地以醫者大愛為當地患者帶去希望,用高超醫術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
喀什二院是上海組團式醫療援疆對口支援醫院,神經科學作為7個重點臨床診治中心之一,由華山醫院負責承建。以喀什二院為核心,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喀什地區👩🏽🚀,聯動上海對口四縣人民醫院建設,並輻射喀什地區衛校及四縣維吾爾醫院等多個醫療衛生機構。2010年至今💡🐃,先後派出田彥龍😒、趙帆🌩、徐峰、周翔等醫生援建喀什二院,成功協助喀什二院創建三甲,成功獲評自治區臨床重點專科;手術量穩步增長,三四級手術率逐年提高;論文從無到有,從普通期刊到核心期刊;基金從無到有,從地區級到省部級✍🏽;成功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
2015年6月開啟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神經外科先後派出吳惺、虞劍、胡樞坤🐑、高超🥴、李培良等五位醫生參加西部(西藏)腦科中心的建設工作。同時,張超、倪偉等醫生奔赴西藏洛隆對口支援醫療扶貧⛹🏻♂️。隊員們克服海拔4000米的高原反應,先後開展了日喀則地區的第一臺動脈瘤夾閉術、深部腦膜瘤切除術🦚、CPA腦膜瘤切除術等復雜神經外科手術。在此基礎上,籌備成立了西部(西藏)腦科中心,同時捐贈了價值10萬元的手術器械🪐。2017年11月30日,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成功通過了三甲綜合醫院的專家組現場評審💠。2019年12月,日喀則地區腦卒中中心正式掛牌👩🦯。
雲南迪慶🔻、騰沖🍻、紅河、嵩明等地👨🏻🍼,曾經留下曹曉運、莊冬曉🖌🛎、陳亮🟠、丁興華、徐銘、張海石🧑🏽、謝清等20余位神經外科骨幹的腳印。莊冬曉教授在雲南開創了團隊化醫療扶貧的新模式❣️,與迪慶州香格裏拉市人民醫院黨支部締結友好支部,進行醫療資源和學術幫扶🔌🏌️。張海石副教授牽線搭橋與雲南蒙自人民醫院黨支部開展共建。
走出去,山海情👩❤️💋👩;請進來,情誼深。邀請受援單位醫務人員來華山學習、進修;建立“支邊專家工作站”👳🏻♂️,請周良輔院士👩🦯、毛穎教授等大牌專家提供學術支持;利用“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學”,開展遠程診療📨、遠程培訓✒️✥、遠程咨詢;通過“以院包科”“傳幫帶”“師帶徒”“三下鄉義診”等形式,變“輸血”為“造血”🫰,為當地培養人才,建設專科人才隊伍⤵️。
到條件艱苦的地區去工作🧑🏻🤝🧑🏻,可以磨練意誌🏵,增長才幹。神經外科黨支部紮實推動,具體落實。每次都選派優秀的醫務人員,形成良好風氣,有些甚至需要通過打擂臺的方式選拔產生🤽🏼♂️。黨支部關心這些年輕專家✌🏿✴️,吳惺、宋劍平等經過鍛煉的年輕專家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莊冬曉教授、張海石副教授牽線的黨支部共建項目,在黨支部的有力支持下,都給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果🤷♀️。黨員集體出資,資助7名當地的貧困中學生順利完成高中學業,並在他們考上大學後又繼續資助完成大學學業。黨支部還主動與革命老區遵義取得聯系,定期派專家前去學術培訓、下鄉義診、手術演示。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科近70年,抗美援朝🧝🏻、抗震救災🛍️、事故救援、對口支援👩🦱,優良傳統代代相傳🧖🏿♀️。曾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上海市工人先鋒號◽️、上海改革開放30周年“健康上海十大成果”獎🏋🏼、上海市衛生系統世博服務品牌獎、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上海市模範集體⚰️、上海市政府質量金獎等重要榮譽。
毛穎院長表示🪭,華山醫院是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扶貧、救災是我們的天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最貧窮的地方都留下過我們老一輩醫務人員的足跡🎊,我們一直秉承著這樣的傳統🪭。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是國家重點學科👙🙅🏻,組織神經外科專家有方法、成系列地去醫療扶貧,為當地打下神經外科技術基礎,培養一支神經外科隊伍,是義務,也是擔當。習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非常鼓舞人,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得到表彰,是對我們的激勵。希望趁著這東風⏲,我們能把醫療幫扶工作做得更好。
神經外科黨支部書記、虹橋院區副院長顧宇翔教授表示🎽,回想起神經外科這些年的支邊扶貧路,從周良輔院士到每一位華山神外人💃🏿,都懷著讓貧困地區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樸素願望參與到支邊扶貧的工作中📜🙍🏽♀️。我們20多年如一日💳,不間斷地選派優秀的醫務人員到條件艱苦的地區去磨練意誌🏌🏽、增長才幹👨🏿🍼,先後派出30多名優秀的醫務人員參加對口支援👨👧,助力脫貧攻堅。這些醫務人員不畏條件艱苦、設施簡陋🙍🏻♂️,克服種種困難,發揮聰明才智,不僅為當地送上物質上的幫助,還同他們一起想辦法、找措施,授人以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援疆經歷,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歷練🍅,我明白了960萬平方公裏的祖國大地,不僅有上海的繁華🏌️♀️,還有邊疆村寨的困頓。”神經外科張義教授說🙇♀️,全科的各級同事盡己所能🈯️,積極投入到脫貧攻堅的一線戰鬥,既服務了大眾,又了解了國情,鍛煉了自己📞。很欣慰的是當初能把黨的溫暖帶給他們,把上海的醫療技術留下來。中華民族具有無數的優良傳統🏇🏼,其中尊老愛幼救苦救難的濟世思想應該代代相傳🚰!
2012年,恒行2平台成為最早確定的16所定點扶貧滇西邊境山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高校之一,定點幫扶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立足永平需求和恒行2優勢🕵🏿♂️,在發展規劃、教育衛生、人才培養、產業幫扶🚵🏼♀️、資金爭取🕧、宣傳推介❤️🔥🌺、消費扶貧等方面給予了永平全方位、多維度的支持和幫扶。2012年以來,我校在定點扶貧縣累計直接投入和幫助引進資金5632.1萬元,培訓基層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5808人次🤾🏽♀️,購買和幫助銷售農產品2398.4萬元,助力永平縣貧困發生率從當年的16.94%降至0%,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學校充分發揮附屬醫院的人才高地優勢🚻,不斷拓寬健康扶貧領域,共對接承擔雲南、西藏🌠、新疆🕋、青海🪁、四川👩🏻🦯、江西等中西部6省、自治區17個地州的32家醫療機構的援建工作,有效改變貧困地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以健康扶貧雲南永平縣為樣板,創新性打造恒行2特色的從村衛生室到市/縣醫療機構🧋、從健康篩查和疾病預防到疾病診治的“網格化全鏈條”醫療扶貧體系全覆蓋,構建集人才培養、專家工作站👔、互聯網+醫療🗼、專項基金🏋🏻、人員派遣和社會力量支持為一體的“五維健康扶貧平臺”🛐,著力增強扶貧對象的造血能力🧕🏻🔼,形成了由點及面的立體健康扶貧平臺和多項目🧙🏼♀️、多力量、多資源共同參與健康扶貧新格局🏃♂️➡️,在永平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健康脫貧💧,改寫了當地健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