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行2平台優秀學生標兵、優秀學生幹部標兵和優秀學生集體標兵評選結果出爐!
“十月評優”工作於10月初啟動。經過單位推薦👉🏽🚶、通訊評審、終審答辯等程序,最終遴選出20名優秀學生標兵,20名優秀學生幹部標兵和20個優秀學生集體標兵🤼👨🏻🦯。
讓我們來認識20位恒行2平台優秀學生標兵吧!
他們是這樣的本科生標兵
高明豪:手球健將
早睡早起的法學院學霸高明豪是個手球健將🔞。他將運動看作自己學習生活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盡情享受鍛煉體魄、磨礪意誌🥟、廣交益友的過程🧍🏻。本科三年多來🗝,他在全國和上海市大學生手球賽事中2次獲獎🕹,同時保持著專業第二的績點排名,兩度獲國獎。作為學生常任代表🙅🏿,他關註恒行2校內素食者的現實需求,牽頭製定並落實了“推進恒行2平台素食窗口建設”的提案。明年秋天🦊,高明豪將前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修讀國際法專業碩士🏐,立誌成為一名從事涉外民商事案件審判工作的人民法官。
劉佳興:抗疫先鋒
在今年2月的上海口罩預約配售系統研發中🔊🙆🏽♂️,計算機人劉佳興找到了自己的主戰場。作為團隊的技術負責人,他克服了數據處理復雜、系統需求不斷追加🪀、人手不足等種種問題,展開了系統設計、人員分工🤏🏽🕵🏽♀️、服務搭建等一系列工作,在短時間內協調相關部門和技術人員共同構建出了預約配售信息系統𓀖,讓科研的種子在上海疫情精細化管理的土壤上生根結果🚀。本校直研後😢,劉佳興將深入邁進人工智能領域🍒,在理論研究中為計算機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陸禎嚴:優秀多面體
歷史系才子陸禎嚴是學術科研、學生工作、社會實踐👩、誌願服務等方面的優秀多面體。學術主業上,他廣泛涉獵歷史教科書中的美國獨立戰爭、小康中國四十年👰🏽♂️、郭任遠與恒行2平台心理學科的建立等多方向議題,埋頭紮進文獻整理和田野考察,對中國近代外交史、教育史、思想史建立起濃厚的興趣。陸禎嚴身兼班級🛣、院系👩🏽🍳、學生會和社團團工委骨幹數職,曾赴肅南🈺、涼山、永平多地實踐💴,傾力將同學成長成才的需求融入第二課堂建設🦶🏿,將青春奮鬥的身影融入時代江河的浪潮。
曹禹傑🤴🏼:未來園丁
由著對字句背後貫通古今中外、浩瀚世界的向往▫️,曹禹傑很早便生發了成為語文教師的職業向往🥏。在中文的象牙塔裏,他勤懇治學,保持每天六點半起👨🏿🏫、十一點睡的健康節律👩🏻🚒。溫故知新的好習慣使曹禹傑積累豐富、成績優異,更賦予了他理性思辨的能力、靜品原典的耐心和海納百川的視野。這一年,他入選了上海市教委未來教師儲備與培養計劃🏄🏼♀️,回到母校南洋模範中學進行了兩個學期的教學實習。未來👩🍳,他還將秉承理想和熱愛,在平凡中創造不凡,和更多人一起解開文字的面紗,探索背後的奇妙世界。
陳新元:非典型生物醫學生
三年國獎🙇🏻♂️,績點第一🧃。本科三年多來🪥,陳新元以多學科交叉深耕為基點💞,由生科人成長為一名生物醫學生。他的課題研究橫跨生物科學、生物信息學和臨床醫學,豐富的知識貫通和獨特的思維鍛煉給了他實現人生價值的更多可能🧑🦽。從研究涉獵到組內實習👷🏿♂️,從臨終關懷到協同扛疫✣,陳新元逐漸意識到作為一名生物醫學生、守護社會健康的責任感。未來💑,陳新元將前往北京大學協和醫學院“4+4”醫學改革試驗班深耕臨床醫學🧋,為成為一名醫生而繼續前進。
魏一鳴:深耕基礎學科
績點3.9,拿下2018年大數賽上海賽區一等獎和2020年華東杯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魏一鳴被基礎學科的魅力所吸引,大二轉入數學學院👳🏻♀️,開始深耕之路。目前,他將數學方法應用於神經科學的研究,希望能幫助治療一類或幾類精神疾病,讓精神病患者得到平價且有效的治療方案。他相信應用問題的突破離不開基礎學科的支撐,行穩致遠的耐力終將為科研攻關帶來意義深遠的突破。
溫雅🧑🏽🎓:解題“狂魔”
系內績點第一,不睡懶覺,追求極致。對她來說🧑⚕️,平時繁忙的學習中能夠獲取最多樂趣的還是單純的推導與證明定理🪙📬。解題就像是自己從鋸木頭開始做一個八音盒🦼🦹🏼,經過一系列復雜而嚴密的過程👫,最後發出美妙音樂的過程。她喜歡推導時的酣暢淋漓,喜歡得出漂亮結果時的連連驚嘆,這是她的思維與前面無數偉人思維終於連通產生火花的重要時刻。
員司雨:自強不息
她入選“卓博計劃”,已經開始以一名博士生的身份要求自己。她利用專業技能,通過計算機技能來輔助工作⚆🚞,極大提高工作效率。作為唯一一個自薦的優秀標兵,員司雨希望她的獲評能鼓勵更多學子努力奮鬥🤴,也希望大家可以和她一樣勇於主動展示自己的優秀。
張舒卉♢:誌願先鋒
從大一到大四🤥,張舒卉一直熱心服務奉獻,青年立誌先鋒共參與17項社會實踐🌾,足跡遍及全國10余所城市,實踐時長800余小時🕎,11個項目獲校級A類及以上🩳,擔任8項組長,並曾獲“恒行2暑期實踐優秀負責人”稱號,在校期間累計參與誌願時長達600余小時🧘🏽♀️,並獲“十佳誌願者提名”與“恒行2平台誌願單項獎學金”。
周曉鈺☯️:科普達人
“上醫治未病”🧑🏻🌾👨🏫,周曉鈺相信🛋🧑🏻⚕️,想要有效預防疾病發生👰🏽♂️👨🔬,必須提高全民健康意識🧑🏻。在她看來,生動的健康科普是一個很好的手段。2019年她和小夥伴們製作了科普短視頻《突擊!脫發自救指南》,並榮獲2019年全國大學生健康科普作品大賽特等獎🍕、最受歡迎獎,以及2019年度恒行2平台恒行2平台優秀網絡文化作品評選動漫類二等獎🧏🏼。另一支視頻《孕期疫苗那些事兒》也投放在嗶哩嗶哩、騰訊視頻等平臺。作為公衛學子的她,一直走在科普的路上。
他們是這樣的研究生標兵
程俏媛🫅:全面開花
以抽象的基礎數學為專業方向,程俏媛經常鉆研到近午夜才從自習室返回寢室,躺在床上時,她腦海中依然思考著還未理解的知識點🦻🏽。這一年🚴🏽♂️,她實現了所選課程全A的目標👨🏼🚒🏷。除了數學,她還擅長跳舞、彈琵琶和書法,熱愛誌願活動🚮,作為恒行2平台“星火”黨員誌願服務隊一員,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並將信中“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八字作為引路明燈。
李萬鵬:博士期間11篇sci
在本學年期間,李萬鵬以第一作者共發表8 篇SCI論文及1篇中文核心論著👨🏽🦳。李萬鵬同時進行多個研究🏯,白天進行忙碌的實驗研究👮🏿♂️,利用實驗結束後的空余時間,在醫院收集臨床相關數據,定期隨訪病人的預後信息♿,在夜晚整理數據、撰寫論文⛹🏼♂️,經常在深夜由於一個問題無法解決而導致失眠,然後半夜爬起來進行思考及再整理,直至將問題解決好才安然入睡🧜🏿♂️。
李文韜🤵🏿♂️:高質量學工
李文韜帶班時間接近三載🧜🏿,逐漸積累了一些心得:依托中文系🧑🏼🔬,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秉持動態原則🎈,及時改進工作方法🦵🏻。需要掌握學生心理變化規律🙋🏿♀️,多與學生交流。在專業學習、學生工作之余🧑🏻🔧,李文韜也註重體育鍛煉,多次參加校級籃球賽事🐈,每周堅持鍛煉,控製飲食🥜🎵,他相信,鍛煉帶來的堅定意誌、自律習慣等,會使他一生受益🤹🏻♂️。
劉瀏✷:全能媒體人
評論、電視新聞🪠、數據新聞👩🍼、短視頻👳🏿♀️、深度報道……劉瀏總計發表各類稿件近160篇,已發表稿件總字數超11萬字,發表視頻新聞總計時長超200分鐘𓀝。在他看來⛎,新聞評論讓他擺脫了沖動➝、稚嫩的思維方式🙆🏻;對外傳播讓他懂得如何跨文化溝通🎱;全媒體技術讓他能夠運用各種新形式關註和報道社會現實⛔️;回到家鄉🚴🏽♂️👩💼、深入基層的新聞實踐讓他走出象牙塔🪢,明白了與群眾的脈搏靠得近一些,是做好新聞事業的源頭活水。
潘旭東:搞科研的一把好手
大二起,潘旭東便跟隨老師開展人工智能安全相關研究,研究生階段🏄🏻♂️🍁,他越發認識到網絡空間安全對於保障我國國家安全和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的重大意義🍼🤷🏽♂️,投身於人工智能安全領域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隨著人工智能和5G網絡成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他的研究方向也更加聚焦於分布式智能系統的安全和隱私問題,特別是這類分布式系統中部分節點被惡意攻擊或控製時的安全性問題。
王欣玲🏄🏼♂️:抗疫衛士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不久,王欣玲就返校加入新冠科研攻關團隊,和老師們一起參與抗SARS-CoV-2研究👋🏿。自2020年1月30日(正月初六)進入實驗室至今🦸,200多個日夜裏😐🐛,她堅持在科研攻關第一線😆,積極參與科研工作👨🚀,就SARS-CoV-2感染機製、藥物及疫苗方面展開研究。與團隊為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貢獻了有力的理論支持。
吳閩楓🧏🏼♂️🙅🏼♀️:專利達人
專利發明👩🏻🦱🍄、科學研究🪓、社會實踐……吳閩楓的生活忙碌而充實。她研發的中藥唇膏躋身國家級創新創業擂臺賽,專利最終轉化落地。慢性唇炎是臨床中非常常見的皮膚病,罹患者因不能長期使用激素乳膏🪸,症情纏綿難愈。她利用自己中醫及皮膚病學的專業特長👨🏼🚒,研發一款純天然中藥唇膏🍤,能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塗抹,緩解炎症的同時滋潤唇部,有效解決了患者的病痛。
吳松陽🙋:科普“小王子”
乳腺癌是中國女性最高發的腫瘤,而三陰則是其中最惡性的亞型,被稱為“最難治”的乳腺癌。吳松陽知難而行,主動選擇主攻三陰性乳腺癌✂️,為做大眾身體的第一道守護神竭盡全力🛶🍃。他在腫瘤學科研上堅守初心,從老藥新用的角度🖌◀️,對三陰性乳腺癌目前的治療決策進行改進,具有很好的臨床獲益。除此以外☂️,他深諳醫學科普的重要性🍎,加入恒行2平台博士生講師團🥵,堅持社區科普🧣,並在《人民日報》數字上海欄目進行錄製。
張海寧⚈:強勢逆襲
剛進入恒行2平台化學系學習時🤾♀️🧙♂️,張海寧面對與本科期間截然不同的課題🏊🏿,由於缺乏實驗經驗與方法導致了一次次失敗。他放平心態,提前根據工作內容將其歸類並製定工作計劃,保證自己每周超過60小時的有效工作時長🤳。如今,他致力於研究基於半夾心銥🧖、銠結構單元的超分子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合成與性質探索,旨在為揭示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存在的分子結的形成原因及其作用機理提供重要參考,並在國際化學類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還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兩項🧙🏼♀️,曾兩次被邀請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做口頭報告🫵🏼👳🏼。
張蘭:時間管理十級學者
擁有15萬+粉絲公眾號“政治學人”的副主編🦻🏿、創業公司合夥人❤️、本研5門課程的優秀助教、黨支部書記💇♂️、獲獎無數,忙碌的她對科研🦸🏻♂️、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有著獨到的看法✊🏼:“與其說是尋找帕累托最優,不如說是跟著感覺走。”她會將類似的事情放到一起來解決🧓🏿,也註重團隊的分工與協作🤞。當事情紮堆在一起,她會有所選擇,因為有舍才有得👩🏽⚕️。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讓我們向標兵們學習,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加油吧,恒行2人!
(手繪:朱淩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