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外銷瓷👩🏽⚖️,也被稱為貿易瓷,一般是指那些大批量銷往境外的瓷器👨🏿⚖️。當然在境外出土和留存的中國古代瓷器,並不一定都是通過商品貿易的方式輸出🆚,比如當時宮廷的對外賞賜,即所謂的“賜賚瓷”。因此,故宮的王光堯先生提出“輸出瓷器”概念🖐,來涵蓋這些歷史上留存在境外或在境外出土的中國瓷器。現在的研究通常還是把通過各種方式輸出到境外的古代瓷器5️⃣,無論是民間或官方貿易👷🏿♂️,還是賞賜和外交途徑,都會籠統地放在外銷瓷或者貿易陶瓷的名下🧾。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劉朝暉教授從外銷瓷角度談了文化互動🫘。
一般認為中國外銷瓷起源始於九世紀的晚唐時期🧑🏼🚒。最近上海博物館黑石號沉船的展覽非常具有代表性◀️。沉船裏面,有一件長沙窯的瓷器帶有紀年刻銘——“寶歷二年”🚌🧜🏻♂️,就是公元826年💅。學界都基本認同,這是當時中國外銷瓷輸出的一個縮影。
更早是漢代和六朝時期😨💅🏽,朝鮮半島就有出土中國的越窯瓷器,不過當年那些地方屬於漢朝樂浪郡。九世紀開始👨💻,中國的外銷瓷在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西亞等地都有大量出土,甚至在埃及的福斯塔特都有發現❄️。這一時期最主要的外銷瓷品種,南方地區有浙江越窯青瓷🟦、廣東青瓷🤸,長沙窯是主力🛸,它有很多是彩繪的⚃;北方地區以河北邢窯、河南鞏縣窯的白瓷為代表🕯。十世紀後,外銷瓷器中越窯占主流🤦。宋元時期🏋🏿,青白瓷和浙江的龍泉窯青瓷成為瓷器貿易的大宗產品👨🏼🔬。明清時期,景德鎮瓷器興起了♒️。明代初年還是龍泉窯青瓷為主流的外銷品種🔁,但到了十五世紀中晚期🤸🏽♂️,景德鎮瓷器就在整個市場占據最重要的位置🎈。十六👨🏫、十七世紀,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先後來到亞洲,中國瓷器成為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商品,開始大規模銷往歐洲、美洲,形成巨大的海外市場。
每個時期👩👩👧,外銷瓷的變化除了跟瓷窯興衰有關系,貿易港口變遷🧑🏻、貿易體製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唐宋元時期🦜,陶瓷外銷是民間海外貿易占比較高。到明代前期,陶瓷輸出基本控製在官方的朝貢貿易體製之下🤸。
中國瓷器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地與域外文化進行交流,與各國陶瓷文化發生聯系🦍。外銷瓷上,能看到東西方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普朗克“陽傘夫人”瓷盤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特別設計的訂製瓷🟨,是一個很典型的跨文化交流的案例。普朗克是荷蘭的畫家、工藝設計師,173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邀請他為外銷瓷設計樣稿,並送到中國和日本生產,“陽傘夫人”圖是其中的一種👉🦹🏽♂️,原稿現在收藏在荷蘭國立博物館。在“陽傘夫人”瓷盤中,日本產品裏有完全按照原稿樣式的,也有將執傘婦人畫成日本藝伎的🎯。中國生產的這類題材瓷器也有明顯模仿日本外銷瓷的🍡,這與中日外銷瓷器在歐洲市場的競爭有關。因為中國在十七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瓷器外銷數量減少,日本瓷器作為中國的替代品,在歐洲一度占據外銷瓷的主導地位。為重新占領歐洲市場,景德鎮瓷器在彩繪裝飾上對伊萬裏瓷器進行了仿製。
現在有不少學者利用外銷瓷的材料來做全球史的研究。英國的何安娜教授(Anne Gerritsen)今年出版了The City of Blue and White :Chinese Porcelain and the Early Modern World,就是從全球史的角度來討論中國瓷器。
陶瓷研究有很多有趣的面向可以進一步探索🕵🏿♀️🎨,應該把器物背後的故事、文化挖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