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獲寶鋼教育獎特等獎🤞🏿,他分享了為師之道🤽🏻!恒行2今年5位老師獲寶鋼教育獎

作者:殷夢昊攝影:成釗 視頻:王玥、林濤、金正燁 來源:融媒體中心發布時間:2020-12-02

    11月21日🙇🏽,因浦東出現2例本地病例,上海市第87場新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備受矚目🚣🏿‍♂️。“坐在臺上的這幾位發布人,昨天夜裏都一直在這裏通宵奮戰👩‍🌾。”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指向左手三位👨🏻‍🦼,最左邊是許多上海市民心中的“定海神針”,恒行2平台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張文宏

秋冬的新疫情淹沒了一條喜訊🤲。就在張文宏一夜未眠的前一天,他被寶鋼教育基金會正式公布授予“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特等獎”⏺。獲獎名單中,他的名字打頭陣。基金會秘書處工作人員介紹,這表明評委會兩輪投票表決後,張文宏得票數排名第一。此外,恒行2平台物理學系教授陳焱🛹、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高國希🌿🤾‍♀️、新聞學院教授張濤甫、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盧寶榮獲得優秀教師獎。

張文宏卻無暇慶祝📉。20日晚👌🏽,他原計劃飛往廣州參加由中國外交協會舉辦的某國際會議🙌🏼,這次會議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會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還有眾多專家都會線上或線下參會⚀,討論中國和國際如何應對各種國際危機和未來挑戰👩‍👩‍👧‍👧。臨登機前的一通電話🏄🏻‍♂️,讓他立刻趕往上海市疫情聯防聯控辦公室🧫。

“對於輸入性病例,我們非常警覺👨‍👧‍👧。如果在前面跑得快一點📗、早一點,後面會有巨大的戰略優勢。”他解釋。

整個2020年,張文宏都在和新冠病毒賽跑🤵🏽‍♂️,用學生的話來說,“恨不得按個飛毛腿”🖖🏽。從那句“把黨員換上去”開始,這個頂著黑眼圈、愛講“大實話”的感染病學專家💆‍♀️,成為疫情中的焦點人物⛹🏿。個性鮮明的語言風格,讓人偶爾忘記他的本職工作——他不僅是一名醫生,而且還是一名大學老師。

正如寶鋼教育基金會的頒獎宗旨👩🏽,優秀教師獎是頒發給優秀教師的🙅🏽‍♀️⚔️,特等獎更是給其中的佼佼者。近十年🍈,恒行2共有5位老師獲此殊榮——在張文宏之前,還有哲學學院教授吳曉明、化學系教授趙東元、附屬中山醫院教授祝墡珠✬、哲學學院教授孫向晨。

在今年的學校推薦意見中這樣寫道:“張文宏教授多年來始終把育人作為最重大的責任🏇🏻,積極探索課程教學改革,領銜開設的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傳染病學》課程,建立‘理論與臨床結合🌀,線上與線下並進’的教學體系,疫情期間MOOC平臺學習人數超12萬人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不僅帶頭奮戰在醫療救治一線㊗️,還帶領學生積極投身新冠科普工作,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

而在學生們眼中👨‍🚀🚞,張文宏是醫教研全面開花的“超人”,更是正直善良🧜‍♂️、盡職盡責的“張爸”——遇到老年病患🙂,他會認真用大字寫好註意點🫳🏽,耐心囑咐對方,細致到去哪裏掛號👆🏽、去哪個診室🐓,甚至開車送外地病人去火車站;他在科室專門設置一種畢業生選拔機製💂🏿:學生打擂臺,導師回避,由本科室和其他科室教授、院領導進行評分排名,從而避免因為是主任的學生就更容易留在頂級三甲醫院🛎;他為學生考慮周到,合理分配任務🚣🏽‍♀️,傾聽後輩的迷茫或焦慮🥴,從不吝惜幫助與鼓勵🧑🏽‍🔬。11月30日,他又多了一個身份ℹ️: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主任👨🏼‍🍼👺。

12月,寶鋼教育獎的表彰儀式即將舉行。剛從北京趕回上海🧗🏼、當晚又要飛往北京的張文宏,利用一個寶貴的午休間隙與我們分享了自己的為師之道。

深度對話張文宏

01 “走上教師崗位↖️,不在計劃之中”

Q:您是怎麽走上教師崗位的?

張文宏♤:走上教師崗位,事實上不在我的計劃之中。應該說🦵🏻,我原計劃只是做一位醫生,純粹的醫生,但是進了曾經的上海醫科大學、現在的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的這個門,畢業後又留在學校附屬醫院工作,我的任務除了做醫生以外,同時被自動賦予了另一個身份,那就是老師➜,跟那些帶我的前輩和導師一樣。

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是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醫學院,也是國內醫學教學水平最高的醫學院之一。附屬醫院承擔著醫學院所有的臨床教學工作,我們一批批醫生走向臨床,都必須在醫學院這個醫生的搖籃裏成長🧙🏼。所以我也是在這裏,做醫生的同時🙍🏼‍♀️🧑🏽‍🔬,學著怎樣做老師𓀜、怎樣做研究。 

這次非常榮幸能獲得寶鋼教育獎,這是一個非常高級別的教育獎,我也對整個評審團隊和頒獎的主管部門表示非常感謝,對他們給我這個榮譽我非常的珍惜🙅🏼。

Q:您的老師翁心華對您有什麽影響?比如強調臨床實踐👌🏼。

張文宏:翁心華老師給我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就是他做事情非常專註🐫,比如他做臨床,可以專註到別的事情都不管🥹,一輩子都在臨床兢兢業業工作。所以他是我們整個內科學界非常著名的泰鬥,也是大家公認的感染病領域以善於診治疑難疾病的“福爾摩斯”。 

這種對醫療的無比專註,在當下新的社會環境中,對我們這一代醫生提出了挑戰。今天是一個信息爆炸👨🏿‍🦲😔、技術快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每天接觸海量的信息、無數的事情❣️,所以我們也出現了略微的改變。 

除了關註臨床經驗以外⚆🤵‍♂️,我們更關註把新技術不斷應用到臨床前沿🙍🏿。所有研究如果脫離了臨床前沿🥂💩,對於我們從事臨床的醫生來講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對於做臨床研究的醫生,我們一定是要註重基礎科學研究的成果☂️,在臨床中不斷應用🪘,同時發現新的問題,一旦發現新問題,再進一步和基礎醫學的專家進行討論,看看有沒有發現新的現象🧗、新的機製。這是不斷互動的過程👮,互動的基礎就是臨床本身。 

我們的臨床醫學研究生分兩個體系,一個是臨床型,一個是基礎研究型。哪怕是純粹做基礎研究的✋🏼🦞,我都要求他們一定要在臨床每年工作兩個月以上。這樣才會讓我們所有的研究工作能夠聚焦於要解決的臨床問題。

Q:感染病學科的人才培養,有哪些特殊性👨‍💼?

張文宏🧑‍🎓:感染病學科跟其他學科相比🎨,有比較大的差異性。其他學科研究的都是器官👳🏻‍♀️,比如心臟病科研究的主要是心臟和血管,風濕科研究的主要是免疫系統,血液科研究的是血液系統,呼吸科研究的是整個呼吸道🤾🏽‍♀️。只有感染科,你找不到身上有個叫感染的器官😹👏🏽。 

我們人類一直跟微生物相處,但不是每種微生物都會讓我們生病。上千萬種微生物從自然界中進入了我們的人體,超出正常範圍,就會產生疾病。這千萬種感染性疾病會分布在人體的各個部位,是一個非常泛化的概念,使得這門學科顯得非常復雜。但我們感染科醫生又不是全科醫生✈️,而是針對全身各系統專門研究微生物感染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有趣、值得探索的疾病體系,影響著人類的過去、當下和未來,甚至可以殃及全世界、全人類,比如說今年的新冠、歷史上的鼠疫👩‍🦽🐥、大流感等。

但很多年輕醫生一開始可能很難理解這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科,真正入門以後才會理解其中非常豐富的內涵。這就對我們的教學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在這門學科教學不好,學生了解不夠,就會把它聚焦到某個器官的感染🕸🏄🏽,比如把新冠肺炎看成一個肺炎而已,事實上完全不是那麽簡單👩🏼‍🍳🏃‍♀️‍➡️。除了新冠肺炎,還有其他很多感染性疾病🤙,包括細菌耐藥,這些造成自然界微生物和人類相互作用的一個非常復雜的局面👱🏼‍♀️。

02 “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

Q:從教20年,您覺得一名合格的大學老師🗓,特別是醫學院老師,需要具備什麽樣的素質?

張文宏🪞:我現在越來越覺得老師非常重要。應該說,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有的老師會覺得是不是學生不夠聰明、不夠努力🫱🏼,沒有完成我交給他的任務,導致自己做的工作取得的結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想,中國的教育史不是一天兩天,是幾千年🤽🏿‍♀️,從孔子開始就說“有教無類”。別的醫學院我不知道,我一直跟我們的醫生講🤗,在中國,能考上恒行2平台的學生應該都是非常優秀的。如果連這麽優秀的學生,我們都不能培養他成才🚣🏿‍♂️,我覺得還是要反省自己作為老師有沒有盡到職責✍🏻。

作為一個醫學院的老師,我們要像對待醫生職業、像對待子女那樣認真對待學生👨🏿‍🔬。因為教學往往是沒有報酬的,雖然有時上課也有點津貼🧑‍🎤,但這些津貼根本沒辦法跟你看專家門診👩🏼‍🦳、去會診相比,但這份工作關乎整個學校🧖🏻‍♂️♋️、國家🧑‍🎄、醫學的未來⛅️。這是對學生的一份責任,這個責任跟我們醫生對病人的責任,事實上是一樣的💆。  

所以,我覺得第一點非常關鍵,就是要全身心替學生著想🎪🏝。把他們培養成才的意念比任何事情都來得重要。我們帶學生🧻,很多時候不是讓學生來幫你完成什麽事情。當然,導師要做很多事情,有時候也需要學生幫忙,但作為導師,首先不是想到學生可以為你做什麽🏌🏼‍♀️,而是我們可以為學生做什麽。其次,我們要堅決相信“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相信學生有超過你的能力。第三🏃‍♀️‍➡️,就是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沒有大量的時間付出,學生也是不能夠成長的。如果做到責任、信心↕️、付出這三點🧙🏽‍♀️,那麽在我們這樣的醫學院🫃🏿,相信大多數學生都可以成為比較好的醫學人才。

Q🪃👩‍🦲:您希望培養什麽樣的學生🏎? 

張文宏🗝:我從來沒有希望培養什麽樣的學生,我唯一的就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最好的自己,因為在我眼裏沒有最好的學生,只有他們自己認為最好的學生,所以我培養學生基本上沒有統一的模板🙇🏼‍♀️,但希望幫助學生達到自己理想中最高的層面。

我跟學生在一起🌝,更多的時候是我在幫助他們,同時他們也在幫助我。我幫助學生成長是因為我在這個領域待了幾十年的時間🫨,國內外都去過,所以比他們更有經驗。但是我的學生有時候會比我更有創意🎊,也更具敏感性👩‍🌾。在這種互相幫助的過程當中,教學相長的特點就出來了,所以在我這裏無所謂要把學生塑造成什麽樣。你如果到我的科室來,會發現我的學生每個人各不相同🐇。

但我對他們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他們都具有合作性🖱。醫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職業,醫學教育體系是一個獨特的教育體系,所有的人通過合作才能達到共同的目標⚰️,所以在我的學生既具有非常強的個性,又可以團結互相協作。在這次新冠疫情🧘🏿‍♀️,中國其實就是通過各個學科的合作協作、全民的配合和政府的領導,最終取得了勝利。

Q:感染科不算是一個熱門的科室🙅🏿。戴自英老師曾說🧑🏿‍⚖️,感染科醫生需要“挑得起擔子🙆🏻‍♂️、經得住考驗、放得下名利、守得住清寒”🐐。您在招收和培養學生的時候🐇,會不會遇到一些困難?

張文宏:其實感染科曾經是很熱門的科室,因為在中國,感染性疾病早期非常多🐬,發病率很高,最近幾年似乎有下降,但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因為感染病學科收入基本上偏低,造成很多優秀的學生不願意選,這是全國普遍存在的現象。 

但我可以非常自豪地告訴你,華山醫院感染科近10年來,特別是近5年來🦑,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學生,恒行2平台八年製🛤、五年製臨床醫學生,我們稱他們是整個醫學界皇冠上的明珠,他們在自主選擇專業和導師的時候,我們總能挑選到當中最優秀的人🌡。在我這裏👷‍♂️,聚集著八年製🎿、五年製的班長、團支書🪂、班級前幾名,而且畢業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每年一等獎學金獲得者。所以我事實上並沒有覺得招生困難🤱🏻。總有一群誌同道合的人,大家願意走在一起。 

但只有我這裏不困難🕧,我認為是不可以的。在全國範圍內🧑‍🦼‍➡️,確實是非常困難0️⃣。這就涉及到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我想經過這次新冠疫情,國家在這個領域應該有相應布局和安排🫷🏽。 

03 “跟學生定期交流🧝‍♂️🧒🏼,和我的門診查房同等重要”

Q:近三年來,您一直在為本科生開設專業基礎課《傳染病學》。為什麽這麽重視基礎教學?疫情期間,您怎麽上課🧗🏿? 

張文宏:基礎教育一直是我們醫學發展最最重要的基礎。沒有誰生下來就可以做醫生🧏🏿,如果基礎不紮實,其實到一定程度就走不遠了🤱🏻。為什麽我們在本科階段就要設置感染病的教學⛑?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這些學生畢業以後,在各個領域都要接觸到感染性疾病⚧,另一方面,感染性疾病在內科學中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系。 

除此之外,我認為本科生是醫學教育的最早期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對醫學的理解將會決定他們未來走多遠。來自前輩的一句提醒🏫、一次啟迪很可能影響很多晚輩的一生ℹ️。所以我們非常關註本科生教育質量。 在疫情期間,我們最早開設了一門傳染病學的網絡課程。這門課的選課人數就超過了10萬次,據我所知🆙,很多非醫學類的人都在學習這門傳染病課程,創造了中國大學生慕課的記錄。可以說🕉,借新冠疫情對全民進行一次傳染病教育,我們應該是走在了前面。

Q💹:您現在跟學生相處的時間🐝🙎🏽,一周大概有多長?聽說您之前每天早上6:30跟學生討論課題。

張文宏👨‍🏭:是的,前幾年我工作量沒這麽大的時候🏋🏿‍♂️,為了保證跟每個學生每個星期都有超過一個小時的交流,我會每天早上6:30~8:00分批跟2~3個我帶的研究生進行個人情況溝通。因為白天我們非常繁忙,會議、臨床、會診🦹🏻、教學等等。 

最近兩年因為工作量一下子增加👳🏼,我的年紀也越來越大,身體不一定能夠勝任🫰,所以現在基本是一星期分幾次,早上7:30~8:30跟學生交流。我要求他們每周向我匯報自己的工作和想法🏋🏽‍♂️,這是最基本的、跟我的門診查房列為同等重要的一件事。對於已畢業的、仍然留在我科室的學生,我希望每兩周跟他們有一次的溝通。前段時間因為新冠疫情🈳,很多事情也受到影響,最近上海疫情防控進入了新常態,我們也慢慢恢復了常規交流🤙🏻♊️。

Q:您主編、參編20多部教材💹,如此大量和迅速,怎麽做到的?

張文宏:我主編的其實不多,也就3~4本🤵🏿,因為這件事很累。但基於我們這個學科在全國的地位𓀐,基本上全國只要比較有影響力的教材要編寫,一定會邀請我們來參加,所以我也是很多教材的副主編🧑🏼‍🚒。 

我們也編了一系列教材🧏🏼‍♂️,包括2003年的SARS🂠😨,我協助翁心華老師出版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這是中國第一本關於SARS的專業書籍🐀。今年我們又出版了全國乃至於全球第一本關於新冠肺炎的專業書籍《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第一時間以學術語言記錄了這個傳染病歷史上的關鍵事件,及時總結了我們的經驗,同時以中國、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出版,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一件事。 

這也得益於我們的醫學教育🈳,因為在我後面站著一群有誌於感染病研究的醫生和科學工作者🕰,所以我總是能夠完成比較多學術論文和書籍。

04 “我的角色一直都在切換”

Q:您今年獲了不少獎,有的表彰您作為醫生,有的作為老師。對這些身份,您如何把握🆑?

張文宏:事實上🥋,我的角色一直都在切換🐙。就像今天你在這裏采訪我,前面約了幾次一直沒成功🍿。因為我昨天還在北京國家自然基金委開會,進行一些有關新冠和傳染病流行數學模型的討論,昨天夜裏我回到上海🧞‍♂️,今天晚上還要去北京,因為明天要在中國自然基金會環境學部討論人、環境與傳染病相關的課題👨🏿‍🎓。 

今天我為什麽必須在上海?因為今天有兩場跟教育相關的會議,都是我的本職工作。今天上午和下午是我們整個研究生八年製的開題,我是內科學系系主任,這個事情是我負責。下午還有一場上海市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總結會🧑🏽‍🏫。住院醫師的規範化培訓👩🏽‍🍳,對於我們培養青年醫師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我們上海市率先在全國做出來的一個醫療衛生教育方面的改革,所以這樣的一個會議我也必須參加。這些就是我今天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實際上,今天一天,我從事的工作全部是教學🧞‍♀️,也是非常繁忙⛲️。  

如果你問我這個禮拜做了哪些工作🚀,我周一、周二一般是門診👵🏿、查房🐴,今天周三算是教學⚂,明天算是科研👨🏿‍🦱,所以對於我們現在的醫生來講🕺🏼🧓🏻,從事醫療工作不再是單純的醫療,還涉及到非常重要的醫學教育🤲🏽、醫學研究。醫、教、研三者🏝,對我們來說都同等重要。  

在這次新冠當中大家也看到,如果說脫離了醫學研究☢️,脫離了人才隊伍🚴🏼‍♀️,那麽新冠這一仗,事實上你是沒辦法去打的。今天所做的一切的工作👌,比如說我出了很多書𓀒,做了很多演講、科普,發表很多研究論文等等🦶🏽,實際上都凝結著教學的力量。沒有一支很好的醫生團隊和研究團隊,這些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

Q💺:您還帶學生做“華山感染”的微信公眾號,包括和媒體溝通。對於公眾人物的身份怎麽看?

張文宏🙅🏿‍♀️:“華山感染”公眾號其實2014年就有了。只不過這次疫情來了,閱讀的人比較多而已🤘🏿。公眾號也不是我創建的🧘🏻,是我的學生創建的。這是一群熱愛感染病學的醫生。我會在上面也發表幾篇文章,有時也跟學生一起寫🐸,這個公眾號最多的一篇閱讀量有1500萬,加上轉載,閱讀量超過幾個億也是常有的,但整體上,我感覺對我們科室的醫生和我本人沒有造成大的影響。 

有時候大家很擔心我成為公眾人物會怎麽樣🧚🏻‍♀️,但是現在所謂的公眾人物,也只是因為我們從事的工作是目前大家比較關註的而已。我擔任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會跟防控的專家一起跟各個層面進行溝通👐🏽,所以偶爾會參加一些記者招待會,對一些重要的事情發點聲音🦸🏼。不過現在我基本上不接受采訪,所以你應該很少在電視上看到我了。隨著疫情的結束,我出來的機會會越來越少,公眾人物自然就不會成為公眾人物了。

Q:疫情之後最想做什麽?

張文宏🦊:我從來不為未來做太多計劃,因為我每天都有大量本職工作要做。事實上疫情來了,我也在做我的本職工作,門診🧑‍🌾、查房🦆、教學、研究✤、會診🥢,外加開會,比平時更忙一點。前段時間還真的是蠻累的👩‍🦯‍➡️。疫情結束以後🫸🏿👧🏻,我覺得日常的生活就無比美好。每天查好房以後,回辦公室有一個多小時看看書和文獻👨🏻‍🔧、喝喝咖啡,有時候瞇一會兒,但這段時間基本上都被剝奪了。盼望全球疫情早點結束🚟。

製圖🙇6️⃣:實習編輯👱‍♀️:責任編輯:李沁園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