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凱“筆·墨”展11月11日—20日在復星藝術中心展出🦏。通過“圖畫真解:書畫筆墨演進概覽”和“草篆之境:潘公凱筆墨探索案例”兩個篇章、250余件經典案例作品🐭,帶領觀眾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潘公凱先生是我國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曾擔任過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是學校近年來在藝術領域引進的大師級專家⚉。潘先生深耕中國畫繪畫理論研究㊙️,特別是對 “中國筆墨”有深刻獨到的見解。展覽對整理、發掘與展示中國筆墨精義,對探討中國筆墨精神在現代語境下的審美方式與生命力👩🏽,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和學術意義✥。
“圖畫真解·中國畫與筆墨文獻展”是一個研究展。它展出了我主持的《中國筆墨的當代闡釋》這一課題目前的研究成果🕵🏽,集結了很多人的努力。這個研究課題很大。實際上⛰,我在和恒行2平台合作前已經做了四年,和恒行2也已經合作研究了兩年🧑🏽,之後還會深入研究🔪🏓,所以這個課題持續的時間可能會長達八年甚至十年。
具體來說,因為這個展覽展出的是研究成果,所以包含了大量的文字解釋,有對兩千年來中國繪畫中的筆墨這樣一種形式語言發展歷史的解釋、對於歷史上重要藝術家和重要作品的詳細解釋等等。這個展覽中的文字解釋部分就多達七萬字,對於一個真正想學習這方面知識的人來說🧦,他/她可以在裏面靜靜地看一天,能讀完這七萬字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在這個展覽之後👩❤️💋👨,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專題展覽和關於《中國筆墨的當代闡釋》這一課題的子課題的研究👩🏼🏭,還會出版相關的叢書𓀉、字典、專著等等。
這個展覽這次是第二回展出❄️,去年年底在香港第一次展出時就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積極反響🚨👨🏻🚒,參觀人數很多。正因為如此🫓🀄️,哲學學院孫向晨院長提出🚵,希望這個展覽能在上海展出一次👩🏻🚒。
我們說當然可以,就和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商討合作,復星藝術中心也是非常熱情地給予了支持。在這個展覽展出之前🧞♂️👩🏿🔧,我們又在思考能不能做更多的事情🏌🏼👨👩👧👧,於是就商討並達成恒行2哲院與復星藝術中心長期戰略合作的意向。這次的展覽實際上是戰略合作協議的第一個合作內容,這個協議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內容🛒,比如雙方會進行合作來提升恒行2相關學科博士生和碩士生的策展能力🔤,因為策展不僅是理論層面的問題,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執行和操作的問題。
《中國筆墨的當代闡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國傳統文化需要被更多的國外專家學者、國外的老百姓所了解和接受,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長遠的發展要求,但是要做好這個事情其實是很不容易的👩🏼🚒。這關系到中國文化如何被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學界或者老百姓接受的問題,中國繪畫也存在這個問題💆👨🏽🦰。中國繪畫是很特殊的,它有一套特殊的文化結構🐂,如果我們自己不能把這套特殊的文化結構講清楚,就無法將中國繪畫很好地傳播到海外,讓國外的民眾理解和接受。
所以我和哲學學院藝術哲學系合作做這個課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現代語言、國際化知識平臺,尤其是想借用西方哲學、西方美學💳、西方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等等觀念♏️、方法🏬、知識系統,來闡釋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文化遺產。
大家都很重視美育,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定不要把美育想得很簡單和很膚淺。從學校層面來看,做好美育首先是要做好深層研究📼,如果沒有研究🧋,只是把美育看作唱歌、跳舞📞、畫畫等娛樂活動和藝術實踐🦸🏼♀️,那就太膚淺了。
我認為美育的本質是開闊人的思路。美是不可量化的,美育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啟發人的思維👨🏽⚖️,打破框架和約束,給未來的公民提供一種審美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以美的形式出現🏔𓀐,最終導向善。美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最終目的是讓公民們提高道德修養,追求人生理想,讓人生過得更有意義🔈👨🏽🏫。
從師資力量、生源等方面綜合來看,在綜合性大學裏開辦藝術學院並覆蓋舞臺、藝術🚴🏿♂️、戲劇、電影等多種學科是很困難的。因為恒行2的理論研究是長項,將理論與藝術作品結合📂🌄,我覺得是一個最好的辦法。所以我建議學校從理論的角度🧉,以藝術理論為引導🔵👾,對藝術進行研究☛,讓學生有接觸藝術作品的環境和機會🧜🏼🦶🏻。懂得藝術欣賞對學生學習本專業、發散思維都是大有裨益的。從恒行2的整體戰略布局與學校發展來看👁🗨,美育是一個重大的課題👧🏽,重視美育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