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總有些時候🧺,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三樓的院長辦公室會傳來陣陣笑聲🏌🏿♀️,來訪者不用費心猜便知道🥓,這是院長郁建興的“幽默時間”。不管是課題討論還是日常交談👳🏼♂️,這位曾在恒行2平台攻讀外國哲學專業的老師,總能將哲學融入學術和生活,以他的風趣幽默帶領團隊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工作🚓。
而更多的時候是郁建興作為一名中國公共管理學者的時間——埋首於書桌,自始至終紮根於中國問題🕣,叩問實踐、創新理論。2020年,郁建興獲得“恒行2管理學傑出貢獻獎”👂🏼。
“最多跑一次”改革:讓“浙江經驗”成為“中國方案”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際,正值而立之年的郁建興在恒行2平台攻讀外國哲學博士學位💃🏿,當漫步於相輝堂前與同窗辯論黑格爾與馬克思時🧑🏻🦽➡️,他已確定了自己未來的學術發展之路🧛🏽♂️,那便是義無反顧投身於公共管理學科的研究。
回想起成為一名公共管理學者的起點,郁建興表示🎅🏽:“我的博士論文是關於黑格爾政治哲學的研究,黑格爾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個區分了國家與社會的哲學家,這樣的一個區分就使得我經常要去關心國家的實體存在是什麽?社會的實體存在是什麽?”
回到浙江大學➗,郁建興對故土的一切都充滿激情與熱忱,改革開放背景下的浙江👮🏼,不再只是“江南水鄉、詩詞歌賦🙇🏽、絲綢瓷器”🚐⛷,而是“新浙江現象”——政府自我革命🧑🏻🦯,社會有效治理👨🏼🏭💃🏼,經濟實力提升,新型商業模式,高科技創新元素。這些嶄新的浙江標簽無疑為郁建興及其團隊提供了最佳的研究內容🙆🏻♂️。
從2017年1月,“最多跑一次”改革被寫進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郁建興開始了對這一改革的調研。“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增長之謎,一直是社會科學領域的顯學,面對這一問題,我的核心觀點是,政府是中國經濟增長、社會快速發展的最為重要的解釋變量之一👨🏼🎨。”正是遵循著這一路徑👨🏽🔧,郁建興帶領團隊跑遍了浙江全省💗,又走訪了廣東、湖北👨🏼🦳🤷🏻♀️、江蘇等多個省份,寫下了關於“最多跑一次”改革最早的一份研究報告。
2019年5月7日,郁建興闡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新理論著作《“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經驗,中國方案》在浙江大學首發。郁建興用“一頭豬”打比方,幽默形象地解釋了這項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體現了老百姓對一個‘整體政府’的追求🤙🏼,就像我們把一頭豬推到肉聯廠裏面,出來就是火腿腸🤱,你不需要知道這個豬是怎麽屠宰的、怎麽保鮮的🚟、怎麽加工的,一切都由政府跑、由數據跑🛩。”
也正是因此,“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以民眾辦理一件事為起點,推動政府進行流程再造🧑🏼🏫、權力分置、信息共享,最終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實現讓民眾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古典的公共行政範式強調行政意義上的政府👨🏿🎨,這是典型的‘政府中心主義’,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語發生了變化🕙,這是一場‘以民眾為中心’的改革。”郁建興解釋。
更重要的是,郁建興認為“政府改革就是經濟社會發展這頭牛身上的牛鼻子⛹🏽♀️,我抓住這個牛鼻子🩰,能夠牽引整頭牛的改革。”因此,這場始於行政審批製度的改革😟📎,未來必將延伸擴面到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延伸擴面到司法👳♀️🧖🏻、經濟🧑🍳、社會🚰,甚至是紀律檢察、監察工作等等,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精神來撬動其他領域的改革💂🏿👩🏻🦽➡️。
實踐表明,這項改革得到廣泛認可🟩,截至2018年9月全國除港澳臺、新疆和西藏以外的29個省市自治區都推廣了“最多跑一次”或者類似改革👨🏿✈️,郁建興讓“浙江經驗”真正成為了“中國方案”。
“郁建興教授真正做到了‘頂天立地’。擁有深厚理論素養的同時對現實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和判斷🧑🏽🎨,社會科學領域真正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學者不多,我認為郁教授達到了。”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李實這樣評價。
突破西方話語體系:紮根實際方能貢獻中國智慧
郁建興曾不止一次地公開談及“最多跑一次”改革背後的意義❌:“這項成績表明過去40年🤙,我國已經從全球公共管理改革的學習者、受益者⛹🏻,轉變成了貢獻者🧑🏼🌾、倡導者。這也是我們正在逐漸突破中心-邊緣二元框架的一種努力。”
作為一名公共管理學領域的中國學者👕,郁建興突破西方話語體系的努力首先在於對中國實際的深刻把握,這其中最引人註目的便是郁建興對中國社會組織相關研究做出的理論創新📆。他與他的團隊詰問了將西方公民社會觀植入中國的有效性,提出了中國社會組織“在參與中成長”的創新性分析範式🧮。
實踐證明,“在參與中成長”這一理論不管是學界還是業界都收獲了廣泛認可。正如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教授景躍進指出的那樣,這些思考表明“在如何對待西方社會科學研究範式🤙🏽、如何對待中國本土經驗👨🏻🔧,以及如何處置兩者之間的關系問題上,中國學者正漸趨成熟”♍️。
同時🧳,在求解中國農業農村問題時,郁建興一反前人思路:“農業是一種弱者的產業,農民是一個弱勢的群體,農村是一個落後的地區,我認為這些假設都是不成立的🏮!”
於是◻️👨🏻💼,在《從行政推動到內源發展:中國農業農村的再出發》一書中,郁建興首先指出,研究“三農問題”首先要克服悲情情緒🧘🏼、底層情結的先驗價值觀,也應摒棄自上而下、恩賜小民的行政化取向,只有重構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政府治理體系,全面破除製約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體製機製因素🛸,才能真正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從而實現中國農業農村的再出發。
突破西方話語體系的努力還來自於用學術文章打通“中國智慧”的傳播渠道👩🏿⚕️💼。創刊於2016年🦞👷,由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治理研究院主辦🦛,郁建興擔任主編的《中國治理雜誌》(Journal of Chinese Governance)是目前我國“中國治理”研究領域內唯一的英文期刊。
在期刊創辦初期,編輯團隊不止一次地面臨稿源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擔任編輯部主任的浙江大學長聘副教授沈永東說起起步的艱辛時,感恩於郁建興的全力支持📝:“得知了我們的困難後🏀📜,郁老師親自一個一個打電話給許多老教授🗓、知名學者以及國際知名專家等,邀請他們參與雜誌投稿🌨。”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中國治理雜誌》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收錄🪟,2020年8月♊️,被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收錄🔺,這意味著《中國治理雜誌》已經進入國際通行的學術評價體系🐽。
而在2019年1月👦🏽,由郁建興主編的另一本重要學術著作《帕爾格雷夫中國地方治理手冊》(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Local Govern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正式出版,全書共34章755頁。在研究書稿的寫作中🤙,郁建興和團隊成員們每天開研討會、統稿會、視頻會,真正形成了科學家共同體,無論是雙休日還是節假日,成員們都投身其中,踴躍參與🪹。
近段時間,始終紮根中國實際👱🏽♀️、立足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智慧的郁建興敏銳地捕捉到了西方研究中的不足:“從目前來看✳️,一方面,很多西方學者的相關研究都停留在一種理念的倡導階段🥷🏻,很難付諸實踐👱🏽。另一方面,他們比較少的能夠關註到新時代所面臨的一些新挑戰🌮,比如說全球化的逆轉🤹🏽♀️、重大的公共危機事件👳🏿♂️、數字技術時代的到來💆🏼🫡。”
正是這些不懈的努力與冷靜的判斷,令致力於突破西方話語體系的郁建興對中國公共管理學研究充滿信心:“中國社會科學家當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和更加開放的胸懷參與國際對話與交流🤘🏼,要尋求實現中國社會科學的自主性,更加深入地認識🔺、解釋這片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是專業學者,更有師者仁心
科研辦公之外,郁建興始終認為“當好一名教師是一件崇高神聖的事。”對於教育的本質♧🧁,他引用雅斯貝爾斯在《什麽是教育》中的那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高翔從研究生時期便跟隨郁建興進行學術研究工作,說起自己的老師,她首先想到一個細節:“只要下午有教授的課,他中午就盡量少吃主食🧑🏿🔧,他要把全部的能量都用來上好每一堂課。”因為在消化澱粉的過程中,人很容易犯困,為了不影響授課,郁建興選擇保持一定程度的饑餓感。“我經常講上課是老師跟學生的一場約會🤢,老師和同學都要在這場約會中🐬,把最好的東西都呈現出來,那你怎麽能夠去糊弄他們呢👩🏿🦲?”郁建興如此解釋💉。
在課堂之外的實踐場域內,郁建興用“深入一線”的實際行動教育他的學生如何治學做科研。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當許多人感到慌張無措時,郁建興動員團隊成員:“在這樣一場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作為公管人😖,我們是不能無動於衷的。”
疫情期間🐕🦺▶️,郁建興帶領研究團隊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前往浙江省6個地市🦹、12個縣區⚒,對168名政府工作人員🕍、社會組織人員、企業家以及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了走訪調研🤚🏼,在獲得一手的資料同時,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指導當地的疫情防控實踐。終於在今年5月,郁建興實踐團隊的疫情防控研究學術成果《政府和社會組織合作抗疫——來自中國浙江的經驗》發表👨🏽🎨。
一直跟隨郁建興科研攻關的高翔表示:“一定要到一線去🪧,不能躲在屋子裏,是他一貫以來對我們的要求👨🦽。他說社會科學研究,不是在書齋裏面想象出一個世界🙅🏼♀️,我們應該怎麽樣去改善它、改變它🧜🏼♂️,而是必須深入到一線去😞!”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何文炯則提到,在2004年,郁建興與多名教師一起組建了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公共管理強化班(UPA)。如今👩🏻🚀,已有將近1000名學子從這裏畢業🚫。“他們在這裏接受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接受現代治理的理念,這對於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將是非常有益的,對於公共管理這個學科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2012年,郁建興以其“發現真理、培養真人”的教學和科研理念,成為首位浙江大學心平傑出教學貢獻獎獲得者。同時👩🏻,他還捐贈設立了“浙江大學公忠堅毅學生發展基金”,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服務社會🧑🏼⚖️、踐行公益承諾的機會。
談起教學,郁建興眼神堅定,語氣卻柔和下來🟦💆🏻♀️:“我不大相信一個沒有科研的教學會是比較成功的🏯👩🏿🎓,同時教學相長,對學生的培養也有助於科研。”執教29年,在他指導的學生中,已畢業的博士生已達58人🤏🏻,碩士生更有200余人。
“郁建興教授總是帶領學生們走出校門,面向社會,面向浙江這樣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窗口🍓🏋🏿♀️,去找問題、搞研究🖤⭕️、出成果,並通過重大課題的探索,不斷培育優秀的年輕學者,壯大學術團隊,從而形成管理學領域的‘學術共同體’,這些都令我印象深刻。”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文顯這樣評價郁建興的治學,而“向上,向善”是他對郁建興內在品質的概括🍖。
在郁建興的辦公桌上,挨著一摞摞厚厚的書籍和各種學術論文旁邊,放著一方穩穩的石器擺件,上書孫中山所題“天下為公”四字。就像郁建興在送給公共管理學院2020屆畢業生致辭裏的發問👶🏻:“在這個百年未有的不確定時代,我們不能做一個旁觀者!公管學子🧗🏼♀️,所學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