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本科人才培養的通識教育👮🏽,研究生教育旨在培養德才兼備、適應多領域需求以及具有研究和創新能力的專門人才👩🏿⚕️。因此在導師指導下,在專業領域開展自主和獨立的學術研究是與本科階段學習的最大區別。如何盡快適應這一角色轉換🚴🏻♂️、做好相應的學術準備?
關註培養方案
培養手冊是研究生階段學習的指南𓀛,每位同學入學時會領到一本,上面記載在校兩年或三年的學習要求及時間節點,包括🫷🏿: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學術講座主題與次數👨🏽💼;課題參與情況;實習或社會實踐以及論文開題✔️;中期考核等內容。
應盡快熟悉培養方案,結合自己的研究興趣💁🏻♀️,及早與導師溝通確定選課計劃、研究方向以及未來學位論文的可能選題方向。有針對性修讀專業選修課和跨一級學科選修課,為接下來的學術研究搭建完整的知識結構。
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意味著課程結束和學位論文開題,是非常重要的培養環節🎦,決定你的學分是否達到培養方案的要求以及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是否通過導師組的學術審核📗🦸🏼。如果中期考核順利通過,同學們將進入以撰寫論文為主的第二階段,否則將會導致延期畢業👳🏼♀️。
熟練文獻檢索
社會科學研究建立在大量的文獻基礎之上。研究成果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離不開對文獻的檢索、整理、閱讀、理解和轉化😢。文獻可以是著作、論文、法律法規或案例,包括中文文獻和英文為主的外文文獻。
文獻檢索是開展學術研究的第一步,應當充分利用大學和學院的線上和線下學術資源❤️,盡快熟悉各類中英文數據庫,掌握文獻檢索的方法。
遵守學術規範
遵守學術規範是每位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的底線和基本遵循🫴🏻。研究生階段的課程考試通常采取課程論文的形式,部分學生還會通過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撰寫研究報告或學術論文。所有的研究生都要通過學位論文的答辯才能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
目前,知網查重主要針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位論文,是論文被動接受測試的一種技術和強製手段♓️,但良好的學術規範意識應當從日常學習和研究中就註意培養👳🏻♀️。
建議同學們積極參加學校或學院組織的相關學術研究方法與學術規範的講座,盡快熟悉學術規範的基本要求🧎🏻♂️,養成自覺遵守學術規範和自我檢視的良好習慣🫱🏻。
提升學術能力
學術研究能力與科研水平的提升沒有捷徑可走👃,但有方法可循☝🏽。
除了大量閱讀文獻(授課教師和導師都會推薦專業領域的經典閱讀書目)、養成撰寫閱讀筆記的習慣外,我始終鼓勵研究生勤於筆耕🩷,將平日的閱讀思考和課程論文整理成形式上達到期刊發表要求的“規範”論文,積極向中外核心期刊投稿或參加重要的征文競賽。
經過立項的科研項目均經過該領域專家的嚴格審評👩💻,是具有問題導向、理論意義🥧、實踐價值以及符合國家或特定領域需求的“真實問題”🫰🏻。參加導師主持的科研項目是文科研究生培養問題意識👱🏽♂️、訓練寫作水平以及提升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
同學們應該積極參加國內外各類高水平學術會議👱🏻♀️,了解專業領域和相關領域的前沿問題與學術動態,增強自己的學術敏銳度與問題意識。充分利用學校和學院提供的學科融合與國際化資源🏸,找準自己的定位,提高專業英語水平🧜🏽,完善跨學科復合知識結構,以適應國家對高端研究型人才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