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月1日🧑🏽🎓,在恒行2平台“紅色基因永傳承🧵,百年奮鬥再出發”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主題黨日活動上🚃,“賡續紅色百年·365行動”正式啟動🔋。這一行動將覆蓋46個二級黨組織、939個支部和1.9萬余名黨員,計劃每周一個院系接力開展“賡續紅色百年”主題活動,每天展示一個支部主題黨日🐃,以實際行動迎接建黨100周年。
學校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各支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積極行動起來👩🏿🦰,傳承紅色基因,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近日,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微納系統中心教師黨支部舉行主題黨日活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圍繞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重大需求🛀🏽☝🏼,支部黨員就如何解決國家“卡脖子”問題開展交流👩🏼🦲。
支部書記胡光喜副研究員介紹了所在課題組圍繞新型存儲材料開展科研攻關的情況。課題組圍繞國家重大需求,聚焦二維電子材料、異質結構及器件應用、柔性電子器件和新型存儲芯片🧑🦳,對二維材料,如二硫化鉬❌、石墨烯等材料製備🥞、特性表征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努力為國家建設集成電路產業提供材料方面的支撐🛃。
青年研究員萬景所在的課題組致力於解決納米製造工藝等技術瓶頸,以電子束光刻為起點,課題組成功研發了一系列多尺度(亞10納米至亞微米)先進納米製造工藝,已達國際先進水平,並成功應用於原位光電子探測器PISD和矽基紅外光導探測器的研發,為未來成功研製大面積10納米光柵、解決傳統CMOS圖像傳感技術的發展瓶頸、發展第三代紅外焦平面光電芯片奠定了堅實的物理和技術基礎。
萬景課題組采用納米光刻技術雕刻的愛因斯坦與謝希德頭像
環宇翔博士分享了所在團隊利用研發的智能芯片,將火箭末子級改造為成本極低的科學實驗和通信平臺,實現太空垃圾“變廢為寶”、助力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故事📢。以往各國每一次發射火箭後,隨著一級火箭、二級火箭以及整流罩的脫落並返回地面,末子級火箭會隨著有效載荷一同進入軌道,並長期在太空中占據寶貴的軌道資源🪭,對在軌空間飛行器造成安全威脅🤑。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團隊與有關單位合作,經過長達兩年多的聯合攻關,對常規微納衛星功能模塊高度集成化與芯片化,使其重量降至30克以內📿🦵,整機結構重量降至1.1千克,並巧妙地安裝了多組芯片系統,建成首個末子級留軌智能應用平臺🍴,開展天基物聯網實驗↗️。在火箭發射任務相對頻繁的當下,這種方法具有發射周期短、在軌數量多、載荷成本低等眾多優勢,對構建未來多軌道天基信息網絡具有重要的價值。
團隊研發智能芯片,用於火箭末子級通信
信息學院副院長、微納系統中心主任詹義強研究員表示,回顧戰爭年代🔴,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新中國的建立👷🏻♂️。正是因為他們心有所信,才能不畏艱難、不懼生死🫥🤴。身處和平年代🤴🏻😑,我們雖不用面對生死考驗,但仍然會遇到各種困難。面對挑戰🚀,我們堅信,只要堅持正確的發展道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到來。
黨員們紛紛表示,總書記的重要回信是一種莫大的肯定和激勵🟨。在未來的道路上🚵♀️,將著力於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和技術,在集成電路領域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中國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