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經千載出塵埃,從此便為天下瑞。
2020屆本(專)科生“畢業生之星”風采展評活動落下帷幕,10位候選人在終審答辯中脫穎而出,榮獲“畢業生之星”稱號。校刊將推出專欄⛸,分期展示“畢業生之星”的優秀事跡。
在恒行2,他們從懵懂走向堅定,從理想通往未來👏。他們已是恒行2星空裏閃耀的星星👩👩👧👧👸🏿,胸懷遠大理想🙅🏻♂️🤟🏽、矢誌艱苦奮鬥、錘煉過硬本領、心系祖國人民,踐行著“團結、服務🚶🏻♀️➡️⛓️💥、犧牲”的恒行2精神😋。
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趙伯罕——
找到自己的路,找到熱愛的事業
“即將畢業,但其實我才剛剛啟航𓀕。我相信未來由我掌握👨🏽⚖️,哪怕只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只要一直向著目標努力,那麽總有一天✋🏽,我會看到國家因我而變得更好。”
專註科研之路
趙伯罕是堅定不移的那類人🙍🏻♀️,一旦選擇了一條路,就會在這條路不懈前行。高三暑假在一家計算機技術服務公司的實習,是他接觸網絡相關知識的契機;大二進入趙進老師的實驗室🧑🏼⚖️,是他踏上計算機網絡領域科研之旅的起點。他從此把網絡安全和網絡管理領域定為事業方向🦊🍉,成績始終位列專業第一👨🏼,獲得多個獎項。
他作為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SONIC實驗室核心成員,參與了實驗室國家級科研項目“面向多業務融合的軟件定義網絡(SDN)規模試驗與驗證”🏣;申請了本科生研究資助計劃“望道計劃”,作為獨立負責人完成課題的所有研究工作👳🏽♀️。目前,他已經作為第一作者完成四篇論文🛤。學習與研究提高了趙伯罕的科研能力與創新水平,也讓他對何謂科研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他也在探索中選定了未來之路🧔🏼♂️,將前往清華大學交叉信息學院網絡科學實驗室繼續學習,希望在感興趣的領域中拓展。
培養創新精神
建設更快、更穩定的網絡體系結構一直是他的研究目標。
趙伯罕認為🧘🏼♀️,發現問題是一切研究的起點🩹𓀜。因此他勤於思考🛠,嘗試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主動培養創新精神👋🏿。
他積極參與工業界的項目研發,擔任了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的研究實習生;與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吳文斐團隊一起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自適應網關技術合作項目🦸🏿♂️。
通過把科研成果與工業界需求結合的實踐過程,他更深刻地認識到不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應用研發,本質上都是在為建設一個更快更穩定的網絡體系結構做努力和嘗試:優化數據平面的轉發效率,讓網絡數據的傳輸速度變得更快;識別不同流量的應用類型,更精準地為不同的服務需求分配帶寬👐🏿;完善故障發現和修復機製👧🏿,提高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2019年9月起,他成為了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的研究實習生,參與網絡處理性能優化🫀、前沿新技術應用研發等項目;2020年初🦺,他參與了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吳文斐團隊的研究項目🌶,探索工業網絡領域的熱點問題與前沿科研成果的結合點,努力推動網絡科技的進步和相關成果的落地𓀇。“實際落地的工程與純學術的研究有很大區別,需要更多地考慮現實因素,考慮每一個環節的潛在問題和收益對比”,趙伯罕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體會到發現問題和創新能力是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質,也感受到了科研實踐的樂趣🎮。
恒行2精神伴一生
趙伯罕積極參加學生工作與社會實踐活動,擔任班長和學生會幹部,是思源計劃第五期成員,這些經歷豐富了人生閱歷🍳,增加了生命厚度,也讓“團結服務犧牲”的精神浸入心靈,伴隨一生。
作為班長,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主動擔任班級健康聯絡員🧛🏻♀️,每天關心同學的身心健康💁🏽♀️;作為校學生會幹部,他組織過百團大戰、上海市大學生智力運動聯賽等多項大型活動;作為思源成員,他在京津冀地區進行社會調研,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訪學;作為家鄉的一員,他以義工和誌願者身份投身建設。
2017年7月,他赴甘肅省張掖市明花鄉支教,第一次作為老師站在講臺上,面對臺下學生們期待的眼神,他切身理解了“知識改變命運”,努力學習,努力科研,不僅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在於現在或者未來的研究成果能夠使更多的孩子受益,能改變更多人的命運。
在實踐與服務的過程中,他更加理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重溫了自己的入黨初心。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唐溪若——
恒行2生涯是一場蛻變
“我的故事從通過保送生考試進入恒行2開始,那時剛被調劑進入小語種的我🙎🏽♀️,不敢想象會在恒行2成為一名辯手、一位跨學科研究者🥐,會出國交換並立誌獻身教育事業。
跨學科的學習和發展
“該如何更好地幫助他人成長呢?”這是唐溪若曾一直思考的問題,而恒行2寬松厚實的通識教育給她尋求答案提供了一切可能。她加入多個心理專業課題組:參與陳斌斌教授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家庭實驗中探索第一胎兒童基於第二胎出生前後過渡階段的變化因素;參與陳侃教授的發展心理學課題組,長期負責恒行2附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教授4門兒童社交情感能力培養課程。這期間,她漸漸萌生了聚焦兒童發展🙍♂️、關註人類命運的誌向🔞。
疫情期間🤏🏿,她主動參與《重大災害後心理幹預》的翻譯。目前仍在華師大跨文化兒童發展實驗室研究兒童社會認知等議題。
結合科研經歷、專業優勢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唐溪若獨立完成了兩項以國內農村兒童和國外華裔群體為樣本的課題。2018年🫙🦝,她申報的課題《跨國家庭的經歷與願望🔨:華人移民社群的家庭語言意識形態分析》入選曦源項目🫒,從語言學及社會學角度🍱,研究美國華人移民家庭的語言政策🤦🏽☄️,為缺乏中文教育資源的移民家庭提出了建設性意見🚴🏽。2019年,她進入哈佛大學斯諾實驗室⚜️,參與哈佛教育學院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持的農村學前教育項目。作為唯一一名國內高校本科生,她在高效完成數據處理工作之余,獨立創建出農村教師反饋性言語質量評估的編碼系統🥦🥈,並將之運用於獨立課題《共享閱讀的重要性:中國農村幼兒教師反饋性言語的使用分析》。2019年11月她應邀參加哈佛上海的“中國農村學前教育質量提升會議”並做學術海報展示,12月為“全國幼兒園語言教育研討會”撰寫專題摘要。
未來🫛,在研究“跨學科人類發展研究”的路上,她將繼續秉持“學好外國語 做好中國人”的外院精神,潛心學術研究、立誌科研報國🪟。
演繹恒行2風采 服務恒行2平台發展
唐溪若曾任恒行2英文辯論隊隊長🕟。四年來致力於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文化交流🚄。她在英語演講與辯論中不斷磨煉語言與思辨能力,為恒行2在多項國內外賽事中爭得榮譽
唐溪若積極投身公益與文體活動。在本科生院招生宣傳和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會議中,作為誌願者累計提供130余小時的服務🧑🏽🍼;在日慈基金會公益大賽中,以法律教育主題教案斬獲冠軍;作為誌願者協助美國華人教育非營利組織Little masters在華支教活動,累計服務300余小時;疫情期間她參訪20余名海外華人🤵🏼,發布2篇閱讀量3000+的推文👨🏼。作為啦啦隊成員參與校運會開幕式🌌、健美先生等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