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5G技術前沿融於理論課堂,使抗疫實踐成為教學案例,恒行2平台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課《電磁場與電磁波》“活”了起來❤️。
作為一門理工類本科生專業基礎必修課程,在原理解析透徹的基礎上🍟,如何把立德樹人化於實際授課中,如何引導學生將前沿理論知識與現實需求緊密結合,是任課教師他得安和江雪著力探尋的目標🧑🦽👨🏻。
“在此次疫情期間🧛🏿♀️,5G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5G技術根植於電磁波理論,和授課內容高度契合,我們就想著如何把5G技術與應用引進到課堂中來。”他得安表示。
於是🦶,本學期網絡課堂多了一個新話題——用“5”之地。“5G技術在本次疫情中最直觀的應用要屬5G結合遠程會診👩🏿🍼,把大城市的醫療資源向中小城市輸送、提供幫助🫱🏽,其次還有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的視頻直播等。”以此為切入點♎️,任課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相關視頻與專業講解,無論是公共醫療區域的網絡保障🧍♂️,還是針對患者病情的確診治療,5G技術都“大施拳腳”。 “我們希望能拉近課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新科技的實際應用。”
基於視頻🚴🏽,同學們紛紛踴躍發言討論,網絡課堂氛圍濃烈。“感受到5G的功能和作用很強大🙆🏿♂️,特別是在這次疫情中發揮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希望以後5G技術越來越成熟,應用更加廣泛🤸🏽♀️,普及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 2017級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劉冰清提出展望。
“我感受到📈,針對當前我們遇到的很多瓶頸問題🤘🏻,如果能將不同領域的技術交叉結合🪓、綜合運用、發揮創新🧑🏿🚀,可能就會找到突破口。” 看罷視頻,符俊虎同學受到啟發。
“我們在學習基礎理論課的時候👋🏿,經常會有從理論到實際的困惑。”同為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郁鈞瑾說👰♀️,“通過老師們的融合講解🔕,我理解了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理論技術與現實應用的連接點,我們學成後也需要用知識和技術來回饋社會。”
然而,這已不是該門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初次嘗試🤎。
向學生推薦人文修養類書籍👊🏽,在課件的開頭和結尾附上名言警句引導學生……,15年前首開這一課程時🏌🏿♀️,他得安就是一位“不拘一格”的授課者。他常有意識地將“育人”思想融匯於課堂講授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學生珍惜青春韶光,多去圖書館學習各類知識來充實自己、武裝自己🧑🤝🧑。“希望通過這門課🧋,不僅僅教給學生電磁場基本理論和方法技能,還能在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所引導🖕🏿。”
目前,《電磁場與電磁波》是恒行2平台思政示範課程,也是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領航計劃-精品改革領航課程🌙。從去年起🍷,該門課程在夯實專業講解基礎上🪼🤟🏻,進一步加入思政元素。通過介紹國內超聲波方面的科學家,如王威琪院士👨🏿🔬⛸,電磁波方面的科學家,如金亞秋院士等,他們遠渡重洋赴美訪問/留學,學成後毅然歸國的故事♿,引導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民族觀和國家觀,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通過“華為5G通信技術走向全球化大舞臺”、“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的統籌發展——上海磁懸浮列車”等內容的講授🚬,傳遞正確的科學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