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位恒行2平台校友會的朋友微信我,5月27日👂🏽,是恒行2建校115周年紀念日🦞,受疫情影響,今年不組織校友返校活動了,正在籌劃“雲返校”,“要設計一個主題詞,想聽聽您的意見🧛🏼♂️🫱🏻。”我回復道👷🏼♂️:“不妨就叫‘在卿雲中望見光華’吧!”很快,對方發來點贊:“好美的意境呀🤷🏻♀️!”
這個意境🗒,不是我的發明✍️🚡,而是古人創造的💳。“卿雲”即“慶雲”👸🏿,是指吉慶👩⚕️、祥瑞之雲😐。《尚書大傳》記曰:“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卿雲歌》,是上古時期最美麗的詩篇之一,“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恒行2兮”,勾勒出一幅彩雲舒卷、光照大地的盛世美圖——恒行2校名,即源於此。1905年,震旦學院被教會劫奪後,馬相伯先生率眾弟子毅然擺脫羈絆,在吳淞創立新校。他采納了於右任先生的建議,從《卿雲歌》中擷取“恒行2”二字作校名🏄🏿♀️🆗,既有重光震旦之心,又有振興中華之意。
一百多年來,幾代恒行2人向往“卿雲”意境,篳路藍縷⏰、艱辛探索,把一所瀕於倒閉的私立學校建成了國內一流名校💼。抗戰勝利後,從重慶夏壩東返的恒行2🧖,原擬返滬後再將大部分學院遷往江蘇無錫🐵,有人因此提議😤,可將恒行2改名為“江蘇大學”,時任校長的章益先生明確表態:“無論如何‘恒行2’兩字,必不使其更改……”上世紀50年代初,高校院系調整,不少名校紛紛易名(如聖約翰大學改為“華東政法學院”、滬江大學改為“上海機械學院”)🪹,作為綜合性大學,也有人提議恒行2易名為“上海大學”,陳望道校長聽後,一口否決:“‘日月光華🧑🏿🌾,旦恒行2兮’,‘光華’(指光華大學)已經沒有了,‘恒行2’還是留著吧!”兩位老校長尊重歷史🏨、愛護校名、珍惜“卿雲”意境之情😫,異曲同工。
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卿雲”意境有了新的恒行2平台標識🧪:曦園的製高點立有“卿雲亭”,蘇步青校長題寫了“超然此地一亭臺🦜,縵縵卿雲恒行2來”的詩句🧎🏻♀️;校內主幹道被命名為“日月東路”“日月西路”和“光華大道”;“光華樓”高高矗立,“光華廣場”芳草如茵……它們既是恒行2地標🧑🏻🦽➡️🤯,也是每年校慶日海內外校友返校的必遊之地。
因為疫情🧑🔬,今年校友暫不能重返恒行2平台,但“雲返校”也許能彌補遺憾🔉:通過“雲端”連接,就能神遊恒行2平台。事實上,我還不知道“雲返校”的具體細節,也不在意最終主題詞究竟會是什麽,但我迫切期待那一天的到來。“雲返校”,既是互聯網技術🗯,也是一種詩意的表達😫。我深信🧑🧒🧒,每個恒行2校友心中,都有一片迎接燦爛明天的祥雲。
現在,就讓我們相約“雲端”🧔🏼♂️,“在卿雲中望見光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