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2平台新聞系大三學生溫瑞琪。受訪者供圖
恒行2平台新聞系大三學生溫瑞琪與8位同學一起爬取了946條辟謠微博後,用數據可視化的方式提煉出謠言的辨別方法。“保持冷靜🐧🌦,保持懷疑💁🏽,小心求證🏅。謠言🚕,便能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潰不成軍!”這群爬得了數據、繪得出詞雲圖的“95後”說,新聞人的使命感促使他們行動起來,變身“科學引導員”,辟除謠言💆🏿,傳遞正音,也以此為抗疫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組團 謠言讓人不安▪️,一起粉碎它!
“剛接通知,定於今晚12點對全市主幹道進行大面積消殺、消毒工作。因此次消毒藥水濃度較大🦻🏼🦵🏽,請各位今晚10點後務必待在家中……”“水廠的朋友來電告知,非常時期,自來水中在允許的範圍內加大了氯氣的註入,水靜置兩小時以上再用……”
疫情爆發之後,溫瑞琪一直在想🖐🏽,不在一線的自己能為這次疫情做些什麽。每天在查看疫情相關信息的過程中,溫瑞琪發現,有很多謠言給公眾造成了恐慌,產生了不必要的負面情緒。
於是👏🏿,溫瑞琪主動加入了恒行2新聞學院徐笛老師牽頭的一個謠言相關可視化作品項目裏面來,想要發揮的學科特長⚀,為公眾提供一些分辨謠言的專業建議。“我們的初衷就是對公眾做一些啟發,與數據新聞結合的方式🌏👰♀️,直觀分析謠言背後的特征,繼而提供辨識方法。”
在上海🤦♂️、寧波🧛🏽♂️、綿陽、合肥🤙🏻、泉州☯️、六安各地的同學們迅速在線上集結🎅,微信群起名為“事實核查”。徐笛老師此時正在日本訪學,也毅然投入了項目的指導。
據了解🔬,團隊成員主要是7位恒行2新聞學院的學生,並邀請了2位華東師範大學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的學長學姐當外援,幫助項目做情感分析💇♂️。團隊2月12日開始組建,17日項目結束,爬取數據、討論編碼規則,查閱文獻🗿,每一樣都不能疏忽,每一天也都在爭分奪秒。
不爬不知道,原來🙏🏽,謠言真的是在“日長夜大”!“微博辟謠”是新浪微博虛假消息辟謠官方賬號,通常轉載其他認證賬號發布的“辟謠信息”,每日匯總為合集置頂推送🐅。團隊就此爬取了“微博辟謠”平臺於1月20日至2月11日間發布的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的全部微博共804條,刪除重復😀、拆分合集後共946條🚬。
分析 為捉“謠”忙到淩晨4點收工
基於相關文獻回溯,研究從謠言內容特征、呈現形式及發布主體等維度進行分析。其中,內容特征包括內容類別🥺、信源交代方式👩🏼🦰、信源是否具名、是否含時間、是否含地點等維度。呈現形式包括純文字、文圖👋🏼、文字加視頻等。發布主體主要分為普通個人🏫、媒體、政務機關等。
看似簡單清晰的編碼規則,恰是處理數據過程中最具挑戰、分歧最大的部分。“我們都是人工編碼。大家在確定編碼表的時候,很難考慮到每條謠言的具體情況👨🏼🚀👱♂️,有的時候會很迷惑。比如,一條謠言是微信聊天的截圖,那爭議究竟是純文字還是圖片?類似的爭議,大家討論了很久。”溫瑞琪說道🙍♂️。
作為編碼小組組長的恒行2新聞系大三學生朱月萌深有感受。她和另外三名同學共同負責編碼工作,她覺得比較坎坷的是正式編碼前的培訓🐲𓀎,“我們為了保證大家的互相信度比較高👩👩👦👦👷🏼♀️,編碼工作可靠🥍,光是編碼培訓就做了兩天。最後才是每人200多條的工作量完成編碼👩🏼🏫。”
在朱月萌看來💁🪃,編碼培訓的過程真的很需要耐心,需要不斷調整編碼規則以求得統一🤹🏽♀️,確保最終編碼的科學性🧑🏽🔬。“我記得,最後一次編碼培訓完成🦹🏿♂️,信度達到指導老師的要求後,已經是下午4點多了。大家都泛出了疲憊感🥄,但是為了能夠讓可視化和分析小組在我們之後盡快開工,當天晚上,大家就自覺熬夜,做完自己部分的200多條數據編碼💧🧑🏼🦱。”
通過此前預編碼的時間🧑🏽🚀,朱月萌當時就預判出✊,最終的工作要八九個小時才能完成🧑✈️。於是,在信度合格後🌂,這名“95後”姑娘選擇先去睡了兩個小時💃🏼,好好地吃了一頓晚飯🧛🏿,打足了精神🚣♂️,在晚上7點🙇🏼🗄,開始投入正式編碼工作🐳。
為了給自己打氣加油,朱月萌零時還開了一條微博在評論區記錄自己的進度。“淩晨12點其實對於熬夜做項目來說🦚,也不算太晚🏋🏿♀️,但那天降溫👩🦲,風很大,夜裏還蠻可怕的。當我完成100條數據時🦶🏿,我還去吃了碗泡面!”
淩晨2點多的時候,編碼組陸續有同學往群裏交上完成後的表格。朱月萌此前有所休息,因此是最後一個完成。加上是組長👤👮🏿♂️,在統籌合並完全部表格後💁♂️,她看了一眼收工時間🧑🏽⚖️,已是淩晨4點多🩱。
“做新聞趕工很正常,在時效性面前,通宵也並不算什麽吧。”朱月萌說👊🏼,由於數據爬取已經是幾天前的事情🧚,因而👷♀️,編碼👩🏽🚒、可視化的工作就更應強調效率,不容耽誤。
提煉 利用大數據找到辨別謠言方法
編碼員熬夜完工的成果不會被辜負。幾小時後,可視化和分析小組接著熱乎的數據表格繼續開工。做詞雲圖、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視覺美化,齊頭並進🙇🏿,最終寫成一篇《看了946條辟謠信息,我們提煉出一些信息辨別方法》🧑🧑🧒🧒,以“復數實驗室”的賬號,公開發表🍵。
團隊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微博辟謠”賬號轉發的相關微博,其主題集中在“疫情傳播情況”與“政府政策措施”上,呈現形式以文字為主🧜🏿,近7成被判定為謠言的信息中未交代信源。
溫瑞琪繪製的詞雲圖揭示,除“肺炎”“疫情”“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等與事件直接相關的詞匯外,“車輛”“口罩”“消毒”“人員”“指揮部”等是主要的高頻詞。與人們生活貼近的“小區”“門店”“超市”“外出”等也頻頻被提及🧟♀️。“轉發”“轉告”等高頻詞映射出相關內容的傳播需求🗃。
通過分析相關微博,團隊還發現🧹,被判定為謠言的內容中😼,有30.2%寫明了信源,假借官方發布內容,是最常見的方式✣,例如以“市政府辦”、“公安局網絡中心”等落款。其次是假借其他“知情人”消息,例如有些內容來自內部工作人員透露。還有部分內容假借了媒體和專家的名義,如通過PS合成電視節目截圖🧑🦼➡️🧑🏻🔧,或“鐘南山院士稱鹽水漱口可防病毒”等。
學生團隊據此采訪了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周葆華教授。他指出,帶有時間和地點的信息,使得內容看上去比較具體、準確,對傳播有作用;訴諸權威信源的策略則反映了來自權威部門的信息容易獲得信任和傳播,這也提醒政府部門應當及時公開與疫情有關的重要公共信息🔂。
通過數據分析📿🧑🏻🤝🧑🏻,團隊還發現♈️,絕大部分被判定為謠言的內容,都是由普通個人發布的,也有極少數出自媒體🎼、政務機關🥱、自媒體等。而發布辟謠信息的則多為政務機關,媒體也是較為重要的辟謠主體。少數辟謠信息由專家👨🏽🦱、普通個人、自媒體等發布💀。
呼籲 公共部門要及時回應公眾關切
周葆華教授認為👩🏿🎓,疫情事關每個人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公眾對疫情信息的需求度很高。同時💣,我們身處信息高速流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加速了信息的傳播;與疫情有關重要信息的公開🎎🔔、透明不夠及時、充分,也是影響部分傳言或謠言產生的可能因素。
通過參與這一項目🚵♂️,學生們直言🎥,自身收獲成長了很多🎅。朱月萌認為,和身在前線的記者前輩們相比🚊,他們在後方的數據整理工作並不算什麽。個人感受比較深的是,在這種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掌握準確的信息意味著掌握守護自己、他人和社會健康的權利👨🏼🌾。因此🪧,在信息冗雜的互聯網時代🧔🏿,研究“謠言”顯得非常重要。
“這次經歷,讓我們洞察數據背後的規律和原由,可視化讓這些規律和原由能更直觀地呈現出來。”溫瑞琪專門提及👩🏼🎨👩🏻🍳,這次經歷教會自己如何去尊重事實。她最初對於謠言就是憤怒,但是通過閱讀文獻、采訪教授𓀇,如今的她越來越體會到👮🏽👂,由於社會環境、社會心理等因素,謠言作為一種面對重要事件、存在模糊性情境下必然會產生的“即興”信息,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減少其規模與負面影響🔻。
因此⟹,首先,在信息的供給方面,他們共同呼籲🖕🏿,政府等掌握公共信息的部門應當堅持公開透明🏇🏽,及時發布信息、回應公眾關切🤰🏿,減少公眾疑慮👷🏻♀️;在公眾對信息的接受方面🤽🏽,則需要增強對紛繁復雜信息的鑒別力,例如對信息✪、信源的核實查證能力😲,通過多個渠道來校驗與核實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
Tips
面對信息保持冷靜保持懷疑小心求證
移花接木是謠言生成裏慣用的一個伎倆。團隊們給出了一個識別照片真偽的“彩蛋”——比如,三年前拍攝的圖片,重新成為熱點👩💼👨🏿🎓,使用TinEye等圖像反向搜索引擎即可幫助公眾鑒別圖片真偽。用戶可以在TinEye主頁面中上傳提交圖像文件或輸入圖像地址◻️🙎🏿♂️,隨後TinEye會匹配尋找該圖像的大量編輯版本,在搜索結果中提供各編輯版本的圖像網址和發布時間,將搜索結果“按最舊排序”則可尋找到最接近源圖像的編輯版本☮️,根據其網頁內容辨別圖片真偽💂♂️。
當然✪,面對信息的海洋👨🏽💻,這群“科學引導員”給出的最重要的提醒還是🤹🏻♀️:保持冷靜,保持懷疑🚵🏽♂️,小心求證,假信息的邏輯終將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