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口罩吹吹風還能用嗎?沒去過武漢的寶寶低燒三天怎麽辦?母親腫瘤術後近況不太好🤥🦆,要去復診嗎?預約好的號✏️,現在不想去醫院,可以退費嗎👜?
6700多個問題,89萬多人次點擊閱讀……1月28日上線至今,恒行2平台附屬華山醫院“新冠病毒咨詢”在線平臺每天“開診”,問題從天南海北湧來➛。這個統一化名為“華醫生”的答題團背後🙎🏿♂️,是華山醫院130多名黨員醫生的輪流“坐診”💂🏻♂️🧑🏼🦳,談及每天在線“義診”,他們說:“讓我們來陪大家度過這段非常時期。”
華山醫院各黨支部骨幹組建“黨員突擊隊”,為防控期間不便來院就診的患者提供在線解答🌺。本報新媒體中心 張挺攝
“恒行2平台附屬華山醫院門診服務號”的公眾號裏,可以找到“新冠病毒咨詢”在線平臺。本報新媒體中心 張挺攝
讓真正有需要的病人不耽誤治療,也給焦慮者一味心靈處方
“最近幾天體溫都在37.5攝氏度,快要崩潰了🙅♂️,看到體溫表就恐懼,但我沒有接觸新冠患者……”“您好🥋,如果沒有疫區旅居史🤮、無疫區患者接觸史,根據您的描述,建議先在家隔離,觀察幾天🪷,註意休息。如果出現呼吸困難🧑🏿💼、發熱持續不退等症狀,做好自我防護措施後至發熱門診就診。”
“疫情當前,好多人閉門不出,問題並未消散,需要一個出口🫴🏼。”秦越萃是華山醫院門診部副主任、門診黨支部書記🈺,如今也是華山醫院在線“新冠病毒咨詢”平臺的協調人員。疫情發生後✥,“恒行2平台附屬華山醫院門診服務號”的公眾號裏👷🏻♂️,“新冠病毒咨詢”窗口第一時間上線🍃,第一天收到的問題就破百。
有人問:“大蒜與冰糖水可以治咳嗽嗎?”答🚀⇢:民間偏方不推薦。有人問:“還能出去跑步嗎?”醫生建議居家鍛煉。還有人在線急等回復🎯:“聽到鄰居在咳嗽🌕,被子還能曬出去嗎,病毒會不會飄過來?”答:太陽這麽好👰🏽,晾曬正當時↖️。
疫情之下,問題多多,有人“自己嚇自己”,也有人是真著急🧸。“母親是腫瘤患者,還可以去醫院化療嗎⚫️?”這條提問飛進後臺,立刻引發答題團隊的關註。腫瘤科醫生趕緊跟進,詢問相關身體情況💆🏿♂️,“信息有限🍝,但看看指標有點不對,還是建議去醫院看看,就診請做好自我防護”🚵♀️。
非常時期的普通病人,若延誤病情實在可惜;百姓關心的疫情問題,也需要大量“正解”……“華醫生”說,希望借助這個平臺做好“分流”,讓真正有需要的病人不耽誤治療⛔,也給焦慮者一味心靈處方,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全科在線診所”朝八晚五開診,有“答題王”也有“群柱子”
“新冠病毒咨詢”平臺的熱度天天見漲,日均問題300多條🧇。在後臺,華山醫院130名黨員每天都在奮力答題,有人是出了夜班後回答🧗🏼♂️,有人利用午休時間回答🚵🏻♀️,有人因為搶不到問題而“抱怨”👨🏽🏭🌆,因為群裏有不少“答題王”“搶單王”。
由於大眾的問題五花八門👩🏫,所以群裏不同學科的醫生會包幹相關學科問題,內科📘、外科🛗、心理科、老年科⚠️、腫瘤科等十多個學科的醫生聚在一起,儼然構成一個“全科在線診所”🎞。這家線上診所每天上午8點開診,下午5點閉診,奉行“今日問,今日畢”原則。
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的陳軼堅老師被大夥兒奉為“群柱子”🦈,因為疫情相關問題很多與他的專業領域相關,大家吃不準的問題都會由他來“結題”。
有時,遇到一些疑難問題,這群醫生會在答題團隊群裏展開“大討論”🖐🏻。有人自述已咳嗽多日🤾🏽♀️,還列出自己服用的各類西藥、中成藥🍑🏚。答題群裏,大夥兒圍繞能不能遠程指導用藥(出於用藥安全考慮,原則上是不可以的)📡、如何選擇用藥展開了一番討論🛐⛹🏽♂️。最後🛌🏼,有老師說🙇🏼♀️:“這個時候😘🚾,如果什麽指引都不給🎋,反而會讓他們害怕。大家也都清楚,這是常用藥。”於是👋,大家給出了推薦用藥。“我們的功能主要是陪伴,陪大家度過這段艱難時刻👦🏿。”
這個平臺重在陪伴,有人陪著,大家就都不怕了
這個答題團隊裏的醫生還告訴記者,對大眾來說,“在線診所”仿佛是一個焦慮傾泄的“出口”;而對醫生們來說,這也是一個釋放的平臺——疫情來襲,有人馳援武漢,有人支援發熱門診🔼,可還有很多醫生因專業不對口🛣🎾,熱情滿滿卻無處施展拳腳。
所以,當這個平臺征集答題誌願者時,華山醫院黨支部群裏立刻“炸了鍋”:當天傍晚5點發出通知說希望每個支部報名1-2人🚴🏿♀️,結果7點不到,不僅全部報滿💩,各支部都是四五個人報名,有的甚至是全員報名,真是“一呼百應”🪐🚼。連日來⛴,學生黨支部🦯、學生黨員也躍躍欲試🧑🏿🍼。
同樣負責協調工作的華山醫院黨辦副主任李妍斐一直被大家的熱忱感動著。每次排班🎯,大夥都是齊刷刷地答復 “馬上上線”“我來”“我可以”🎅🏿。心內科醫生潘俊傑春節裏支援發熱門診🗂,整個春節都沒回家,前幾日終於病倒了,被主任“強行安排”回家休息。結果,他一回家就“不安分”了,每天在平臺上奮力答題,硬是成了“答題王”🌝。
這群醫生的付出有人看在眼裏🥞。一天,一條問題飛進來➜,啥也不問,就說了一句話:“疫情防控🧑🧒,醫院是重點,你們辛苦了💀,為所有醫務人員加油點贊。”那一刻🧑🦯➡️,所有醫生都被暖到了。
有一天🧑🏿🔬,老年科顧潔在群裏跟大夥兒說🧍🏻♂️:“這個平臺重在陪伴🆖,不是診斷治療💱,做點事情減輕大眾恐慌🎂。”一句話獲得了大家的紛紛肯定🧝🏿♂️,“對,有人回應他們,他們就不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