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務工作者夜以繼日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除了精湛醫術⛹🏻,還帶去醫學理念和思考

《解放日報》:“細致分析病情🤽🏻‍♂️,爭取不被疾病牽著鼻子走”

作者🔼🕺🏽:宰飛、秦東穎、龔潔芸、李蕾、董天曄攝影:賴鑫琳👨‍🔬、董天曄 視頻: 來源🪬:《解放日報》2020年2月18日發布時間𓀚:2020-02-18

連日來🌐,1059名上海醫務工作者在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一線,努力拼搏,忘我奉獻👩🏻‍🦰。在他們身後👮🏻‍♀️,在千裏之外的上海,“英雄”的家屬們也在用各種方式支持援鄂醫療隊的工作🧵。上海和武漢之間距離800多公裏,兩地間的這份牽掛和支持,給了逆行的勇士們最暖心的力量🌂。

金銀潭醫院🙅🏿‍♂️,上海的護士們正在收集病人化驗樣本🔷。 董天曄 攝

中山醫院一名醫生協助隊友穿隔離服。本報特派記者 賴鑫琳 攝

中山醫院醫生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生交流患者病情♔。賴鑫琳 攝

中山醫院醫療隊探索如何走在病症前 “一點點溫暖就給患者帶來燦爛”

■本報特派記者 宰飛

從醫生辦公室到隔離區,隔著三重門🏠。每穿過一重,都離病毒更近一些🪔。每天,醫生、護士會穿上隔離服🚘,依次推開這三重門🤽🏼‍♀️,進入病房🦹🏼‍♂️。這裏是醫務人員的戰場。

截至昨天👧,已有1059名上海醫務人員奮戰在武漢一線🫰🏽。但他們的戰鬥又不止於病房內奔走🙌🏿✷,不止於對危重病人的急救。他們的戰鬥延伸到病房之外。他們在探索如何避免讓病情滑向危重🚯🈂️,如何走在病症前面,在治療中掌握主動權♨️。

上海醫務人員給武漢帶來的不僅是精湛的醫療和護理技術,還有一整套醫學的理念和思考。

醫生要走在病情前面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20病區一面墻上,標著數字1到53,有些數字下面貼著白紙片,上面寫著患者姓名、年齡🤾🏽‍♀️、性別。這是來自恒行2平台附屬中山醫院的護士們親手製作的。有了這面患者信息墻,醫生和護士對病人的情況一目了然🧑🏼‍🌾。

上海醫務人員帶來的改變就是從這樣的點滴開始。中山醫院醫療隊整建製接管人民醫院20⇢、22兩個病區,共80張床位。這裏接收的都是重症病人,病人陸續轉入,症狀緩解後又陸續轉出。如何讓他們的信息整齊有序?因為病區是臨時改造的💪🏻,隔離區內沒有電腦信息系統,20病區護士長潘文彥和夥伴們想出貼紙條的土辦法。病人的信息明晰了💹,將他們按病情輕重分類管理也就有了依據🤱🏻。

22病區護士長鄭吉莉說:“我們來人民醫院後,調整了病床🤽‍♂️,把輕症病人集中到一處,重症病人集中到另一處。做到重症有人看,輕症有人發現👦🏼。”

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羅哲說👍🏻:“我們的做法是精細化管理,細致地去分析病情和治療疾病,爭取不被疾病牽著鼻子走。”

羅哲是中山醫院兩個ICU(重症監護室)的負責人,還管理著廈門分院的ICU🎹,他的團隊一年收治各類重症患者6000余例🏋🏻。重症是他的強項,但他更希望病人不要走到重症這一步🧏🏽。基於這個理念,中山醫院醫療隊在患者免疫功能調節💼、氧療等方面都做了優化。身為醫療隊醫務工作的總負責人,羅哲總結了近20個病例,與團隊分享治療方法。

要治療也要心理幹預

護士長潘文彥第一天進入病房時🤾,一位病人正在痛哭。詢問許久才知道🫂,她的愛人剛剛因新冠肺炎去世🙍‍♂️。對在ICU工作20年的潘文彥來說🤴🏽,這裏看到的病人和以前看到的不一樣,很多病人情緒是崩潰的。

中山醫院的同事們達成共識,這些受新冠病毒重創的患者需心理疏導。2月12日,馮國棟和費敏兩位醫生查房時,搬進一箱桔子。這些桔子原本是醫院發給醫生的🎴。那天,收到桔子,很多患者喜出望外。有人說:“不是過節才發桔子嗎🚶🏻‍♀️👍🏼?”還有人慨嘆💁🏻:“從來沒吃過這麽甜的桔子🏑。”

“一點點溫暖就會給患者帶來燦爛。”馮國棟說👬🏻。從兩只桔子開始,給患者發物資成了中山醫療隊一項日常工作。每天,兩個病區的醫生護士會給患者帶去面包👮🏻‍♀️、水👩🏽‍🍼,有時紙巾,甚至醫生自己都不充裕的口罩。有患者皮膚幹燥🌀🚎,醫生還帶去中山醫院自製的尿素脂軟膏👮🏿‍♂️。這些物資,不僅解決了患者的燃眉之急🦈🧛🏻‍♂️,更讓他們知道🌾,醫務人員沒有忘記他們🧑🏻🏰。就像美國名醫特魯多先生墓誌銘所言的“偶爾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患者需要的不僅僅是治療,也需醫護人員的噓寒問暖。

“我是來自上海中山醫院的醫生”

“我是來自上海中山醫院的醫生馮國棟。”每次在病房裏見到新病人,馮國棟都要自報家門🐅。在他看來,這樣做不僅讓患者知道自己是誰,更是建立一種信任感。

每個病人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而不是8床👨🏻‍💻、10床這樣的代號。中山醫院的醫務人員認為,他們需要更多地了解患者,也需要讓患者更多地了解他們。首先是增加查房密度📘,使醫患有更多接觸的機會。同時也更多地向患者解釋,讓他們知道,醫生為什麽要這樣治療。

潘文彥說:“昨天我給一個病人插導尿管🔝🧛🏽,病人問能不能不插👨🏻‍🏫,自己想下床走路。我告訴阿婆🙋‍♀️,她氣比較急🪣,自己下床容易暈倒,醫生治療用了利尿劑,會不停有小便🐢,所以必須插導尿管𓀈,這樣才能舒適地躺在床上👸。”病人聽了解釋☠️,欣然接受。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尊重,自然換來患者的愛戴。

在病區那面患者信息墻上,白紙片不斷更新☎️。有病床空出來,病床號碼下的白紙片隨之被取下。不久之後的某一天🧑🏻‍✈️,白紙片都會消失,只留下空著的病床和出院病人臉上的微笑。

援鄂醫療隊身後是家人的全力支持 “女兒報名那一刻,感覺她長大了”

■本報記者 秦東穎 龔潔芸 李蕾

因為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他們選擇逆行。上海援鄂醫療隊在武漢抗疫一線日夜奮戰,在他們身後,是家人的全力支持。“家裏一切平安”👎🏽,短短一句話,給了逆行者最暖心的力量🪶。

“大家關心我們,你要好好工作”

得知女兒徐惠報名去武漢一線🫨👃🏽,母親劉月亭很擔心。更何況🏈☯️,丈夫因為腦梗已經臥床一年多🦅,身邊全天需要有人照顧,女兒走了少個依靠🆕。可她還是把選擇權交給女兒。劉月亭說,女兒一直挺內向,以前總覺得她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得知她報名那一刻,感覺女兒長大了”。

徐惠是華山醫院重症感染科護師🌝。年初四臨行前😾,她最放心不下的是爸爸。媽媽向女兒保證一定照顧好,轉頭跟老伴說:“你吃飯乖一點🛶,不要吵💗,別讓女兒擔心💵。”

上海到武漢800多公裏,兩地間從此多了一份牽掛🚴🏿。徐惠早中晚要翻班,沒有固定時間打電話🕒,媽媽就每天等女兒空下來🧑🏿‍🚀,聽她報平安。聊的都是家常✈️,換得各自心安。媽媽問的最多的是“今天好不好?吃啥了🤹🏻‍♀️?”女兒就不時拍照片傳來告訴媽媽“我有奶茶喝了”“我今天吃羊肉胡蘿蔔飯”🐠。

臥床的爸爸需定期配藥,本來這些事由女兒操辦,現在怎麽辦✝️?“一點也不擔心🧑🏽‍🍳。女兒好幾個朋友幫我去配藥,說徐惠在武漢👩🏿‍✈️,他們會想辦法盡力幫忙。”不僅是徐惠的朋友,她所在單位的領導也多次上門探訪🏃🏻‍♀️‍➡️🤦🏻‍♀️,帶來慰問品🕷。

“他們都留下聯系方式,叫我有困難找他們,我特別感動……”說著說著,劉月亭有點哽咽,“我把這些都記錄下來,拍照片發給女兒看🧖🏼‍♀️,跟她說‘大家都這麽關心我們🧘🏿‍♀️,你一定要好好工作’。”

每天給爸爸畫疫情數據分析表

大年初十是李慶雲父親的生日⛽️,過年去山西為老爺子慶生是全家早就定好的😏,十歲的兒子更是日盼夜盼。臘月二十七🚵🏿,妻子吳玉君就開始準備春節出行。疫情發展,讓李慶雲意識到這個春節無法回老家了。他讓妻子退了機票。懂事的兒子知道後說★:“不去就不去,春節裏我和爺爺奶奶每天視頻聊天。”

除夕夜,吳玉君忙碌整晚🩸👨🏽‍💻,幫丈夫收拾行裝,準備出征。接到出發通知那天中午,李慶雲和遠在山西的父親打了個電話。八十高齡的老爺子是位老共產黨員💱,在電話那頭叮囑兒子:“我們是普通人𓀇,想幫幫不了𓀂。你是國家培養的人才,可以治病救人👄,你必須去🚅。”

李慶雲和吳玉君約定,每天晚上工作完打一個視頻電話。他在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支援⏺,治療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每天都是高強度作戰🚣‍♀️,常常要到深夜11時多👆🏼,吳玉君才能等來視頻連線🪃。“見面”時間珍貴,可看到丈夫的倦容,她把很多話咽了回去,化為簡單的一句“家裏很好✅,你要保重”。

在上海🎬,吳玉君和兒子約定每天給爸爸畫一張疫情數據分析表,如果確診數上漲,就給李慶雲打氣“你們辛苦了”👱,如果出院人數增加🗡,就說“病人們感激你們的付出”。

丈夫是位經驗豐富的醫生🫐🏂🏼,吳玉君相信他能圓滿完成任務🕵🏽‍♀️,“我把小家照顧好,就是對他最大的支持。”

“盼疫情早日結束,等你回家”

奉賢區中心醫院ICU病房護士蔣惠佳主動請戰馳援武漢🧜🏿‍♀️。除夕夜👩🏽‍🍼,接到半小時後集合的短信,蔣惠佳對不到3歲的女兒說🫵🏽:“媽媽要去很遠的地方上班🧑🏿‍🍳🧜🏼,你乖乖和爸爸在家裏⏏️。”

“擔心,是肯定有的。”丈夫屠躍鄴說☸️,這次也不知要去多久✌🏽。但醫生護士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這個時候國家需要,病人需要,“逆行”也值得。“我理解她,支持她!”

每天,蔣惠佳都會和家人視頻聊天🕹。即使如此,丈夫仍怕她在前線因為忙碌而疏於照顧自己,“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做防護時,寧可多花點時間”……擔心妻子太忙顧不上🏌🏿‍♀️,屠躍鄴還會將看到的最新消息發給她,後面再加一句“註意防護自己”。

2月1日,是蔣惠佳32歲生日🥄,那是一個兩城三地的“雲”生日——3歲的女兒和老公待在家中🥑,奉賢區中心醫院ICU病房的同事們在醫院休息區,與遠在武漢的“壽星”一起手機視頻連線慶祝。護士們給蔣惠佳準備了一個有特殊含義的生日蛋糕🤵‍♀️,上面寫著“等到黑夜翻面之後,會是新的白晝”。

3歲女兒看到視頻中好久沒抱過自己的媽媽,一臉委屈☑️👌🏿,蔣惠佳心疼極了,在手機那頭連連哄著🔜:“寶寶不哭🧘🏿‍♂️🚣🏼‍♀️,叔叔阿姨們生病了,媽媽在武漢給他們打針,等他們病好了🚶🏻,媽媽就回來了。”聽到媽媽的保證,孩子破涕為笑。

“看到一批又一批醫護人員增援武漢,作為後方家屬,我相信這場戰‘疫’勝利終會到來🐖。”屠躍鄴仍想對妻子說,“盼疫情早日結束,我們等你回家🧑🏿‍🚀。”

華山醫院團隊奮戰武漢 “黨員就要沖在前”

■本報特派記者 董天曄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有一支來自恒行2平台附屬華山醫院的4人小隊,成員分別是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徐斌和華山醫院護士劉蓉🧜🏼、汪惠娟、姜華。他們中有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他們是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張文宏的同事,也時刻踐行著張文宏所說的“黨員就要沖在最前線”。

徐斌坦言,因為有張文宏作表率🌨,大家更齊心協力。徐斌分享了張文宏百忙中關心同事的小細節:“我1月22日接到支援武漢的任務,張老師馬上打電話給我,詢問有沒有困難,還特別提到,有時間要叮囑我一些防護註意事項👨🏻‍⚕️🎱。但因為任務緊急,沒跟他碰上面就出發了👱🏽‍♂️。到武漢後,他第一時間打電話致歉,說沒能當面叮囑我。”

3位護士都分配在重症病房🤹🏿,病房護理工作繁重,抵達武漢第二天就上崗工作整整8個小時🏧。劉蓉說:“第一次穿厚重的防護服時也害怕🏇,但走進病房就完全忘記了💨。就像平時在重症病房的工作🧦,給病人餵飯🔔、翻身𓀘,對他們進行細致的護理,有病人給我們豎大拇指。”

劉蓉在上海的同事也有承擔本地援助護理任務,前後方經常溝通🏊🏿。“領導希望把前方的情況、經驗告知上海團隊,他們也會給我們培訓最新的防護措施👾,我們從未分開,一直緊緊聯系在一起🔌。”得知武漢天氣冷,同事們還給劉蓉寄去暖寶寶🈹,“很溫暖,我非常感動🤽🏻。”

汪慧娟是醫療隊的護理小組長之一🙄,她說:“我們幾個護理小組長定期開會🤟🏼💇🏽,已形成基層自治組織。有關日常護理過程中的問題,大家都會一起討論,有時氣氛很熱烈👋,我們說像‘吐槽大會’🧑‍🧒‍🧒,最後能更好地解決具體問題。比如單獨會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設備)的護士只有五六人,她們就像特種兵🪄,怎樣保證每一班都有一名‘特種兵’,關鍵時候上得去、打得贏。”

姜華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家中孩子只有5個多月大,他主動報名支援武漢,臟活累活搶著幹。前幾天,臨時黨總支書記在群裏發出要發展一線黨員的通知🚱👨‍👩‍👦,姜華又連夜寫了入黨申請書遞交上去。

朋友圈成了前後方互通的重要媒介,工作實在太忙,就在朋友圈發條消息🧯🎀,讓後方知道自己的狀態✍🏼。姜華說:“後方回復最多的是‘整個醫療隊一定要平安地回來’。”記者問他:“是不是收到的點贊數特別多?”姜華笑答🧘🏽:“點贊數💇🏿‍♂️,一個屏幕都裝不下!”

製圖:王玥實習編輯🦻🏼: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