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確診病例的增多🤎,恒行2平台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開出了新的病房🛌🏻,43歲的護士長陶永紅隨著A1病區的開放而進入的,今天已經是5天了🧑🏽✈️。陶永紅被稱為“三朝元老”,她曾進入SARS、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隔離病房工作。這一次,帶著一群尚未“打過硬仗”的護士妹妹進入病區迎接挑戰🤜🏼,她說⚙️,“我的任務不僅是照顧好病人,更要照顧好我的團隊!”
“A1病區陸陸續續收了近百人,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收病人的工作瑣碎而忙碌☕️,盡管這批都是輕症,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要隨時警惕病情的發展🤞🏿。這種變化又經常讓人猝不及防。陶永紅還記得,29日下午收了一個年輕男子☝🏻,看起來情況還好🍏,是自己走進來的✩。誰知僅僅過了10多個小時🚣🏿♀️,病人氣促明顯🧚🏻、咳個不停,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必須轉病區了!
已是淩晨4📽、5時🔚,一夜未眠的陶永紅與值夜班的男護士,用轉運的單架車將病人運至負壓救護車,再送到A3重症病房。這個病人大概有180多斤,根本拉不起來👸😊。陶永紅說,時間緊迫,只能咬牙上了👨🦲🧑🏼🏫。“病人在我面前不停咳嗽,距離又那麽近,要說毫不擔心,那是假的。但顧不上啊🏀,只想著快點把他轉過去。”把病人送上救護車收單架輪子的時候🐫,又遇到了困難。“腦海中一片空白,幾乎把所有力氣都用上了。”事後🐑,她打聽到這個病人經過積極治療,情況已趨於穩定,心裏特別高興✩。
陶永紅1995年進入公衛中心工作,經歷過多次重大考驗,這次重新投入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並沒有太多情緒。回想起17年前的SARS時期,陶永紅記得,上海確診8位SARS病人,都收治在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老院區。病人比現在少,但病情比現在重。
她說,“那時候我們醫院還沒有建造新院區,市面上也沒有N95口罩,我們都是把普通紗布口罩戴兩三層,還洗了又洗🤫🙎🏿♂️,反復用👷🏼♂️。病房的設置也沒有像現在這樣三區劃分,在半汙染區和汙染區🙆🏽♂️,我們還放了個電風扇,自製了簡易版的‘負壓系統’🫲,現在覺得有點雷人,但那時候就是這麽過來的,也沒人害怕🧑🏿🔬👲🏻。”
等到禽流感爆發時💂🏼♀️,陶永紅又被派入隔離病房。那時防護措施已經好了太多🏄🏼,但工作量也變大了。“大概一個月時間,沒日沒夜,重症患者的護理要求極高🧓🏼,病情又變化多端👩🏿🎨,10多個病人一半都用上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可以想象工作有多累🧑🏼🏭!”
而現在🤌🏻,盡管病人症狀輕,但數量大🥺。忙活了一個白天🍃,夜晚也幾乎不能休息。因為病情的進展和突變很多都發生在後半夜,更需要密切留意🩹。
陶永紅告訴記者,隔離病房的艱苦🏈,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的。全副武裝的麻煩,也絕不僅是行動不便。穿上防護服就完全不透氣,戴護目鏡還有可能會看不清,因為會起霧🏋🏿♀️👧🏻。兩層手套讓手感全無🧑🏼🦲,護士紮針找血管都不好找,得多摸一會兒,抽血的時間足足拉長了四五倍。
因為三班倒,每一班都要堅持8小時,有的護士為了盡量少出來、少耗費防護服,而選擇不吃不喝👳🏼♂️,甚至穿上“安心褲”🧛🏿♀️。陶永紅說🤸🏿♀️🐇,大家壓力都很大👨🏼🎤,不擔心自己是不可能的。其他的護士都是第一次進應急病房,如果此時連她都表現出“擔心”,肯定會影響大家的鬥誌。
她總是用自己的經歷安撫別人,“你看,現在防護措施這麽到位,按照規範來,肯定沒事🫁!”但她也知道📐,這是人之常情啊,護士大多是女性,情感上也更需要關懷。所以,她反復對姐妹們喊話🦡,“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如果撐不住,一定要大聲說出來👂🏼!”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