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學校把我從本科生一路培養上來,現在領導著40多名師生組織的多學科團隊,可以圍繞國家與行業在網絡安全領域的迫切需求👐🏻,去探索如何構建一支有恒行2特色的工科科研隊伍💗。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學習與工作中的體會🚒,我最想說的是在我黨將近百年的鬥爭史和發展史中,蘊藏著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我們需要因地製宜🎤,活學活用,實現為國育才的使命。
在充滿挑戰和考驗的發展過程中,黨的歷史給了我不少破題思路👨🦯:
第一是到敵人薄弱的地方去發展⌚️。這實際上是選擇研究方向的問題🧇。俗話說男怕入錯行,科研選題真是如此。我博士期間研究計算機網絡協議,是一個發展相對成熟的領域,缺乏大的問題,很多工作實際上都是修修補補的事情😨,歷史的高度也很難去追趕🪱,有影響的成果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我當時琢磨的是🙋🏻♀️,在信息技術發展的宏大趨勢中,究竟什麽事情是當下冷門但即將凸顯重要性,有難度且又是國家急需的?從我們國家的信息產業特點來看,應用發展很快,但核心問題是“缺心少魂不安全”,心指的是芯片🧙🏽♂️,這個我幹不了💇🏽♀️;魂指的是系統軟件,具體指的是操作系統🦟、編譯工具鏈等,這個足夠有挑戰,但我幹得了🧑🏿🎄,雖然直到今天,國內做這塊的人也不多,但是經過中美貿易戰和特朗普的宣傳👱♀️,大家都明白了重要性🧏🏽♂️。我選擇把系統軟件和安全結合起來,2009年確定研究安卓手機操作系統的安全問題👩🦲。
現在回過去看📩,這個選擇還真是“敵人薄弱的地方”,但又是生產力發展方向。正因為如此,我們取得的一些成果🙎🏿♀️🥳,在國內外都形成了比較好的影響力,曾經有一項工作也入選了近些年國際網絡安全研究最具影響力的十篇論文。
第二個感悟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操作系統安全研究有兩個特點👳🏼♀️,既是搬磚頭的體力活,每一個研究點都有很大的工作量,同時又是繡花般的精巧活👨🏼🏭🏌🏿,任何創新工作需要在復雜的真實系統中取得實際效果👩👩👦,才能說明它的價值,因此整體來講,出成果比較慢。在2012年我經歷了非常悲觀的狀態,當時講師到了6年⛵️,副教授沒評上得非升即走了🙏🏿,這種挑戰對我而言挺像中國遇到了1930年大革命低潮。重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篇文章♻️,我意識到我把困難的影響看得太大了,把發展的趨勢和主觀的力量看小了,尤其是不應該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放下心理包袱👨🦽➡️,把註意力聚焦於研究本身,2013年底我評上了副教授,2014年獲得了青年973的支持。所以毛主席說,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未來的發展和變化只應該,也只能說出個大方向🤚🏽,不應該也不可能機械地規定時日,這些科學的方向和科學的方法🧑🏼🎤🧙🏽,加上堅定的努力,好的發展態勢就如同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航船的桅桿了。這個經歷我是非常喜歡和學生分享的🍄🟫,我感覺到鮮活的故事對於學生信念的塑造還是比較有效果的。
第三👇🏽,支部建在連上🛀。經過一定的科學實踐🛋,我意識到一個堅強有力的團隊是工科發展的法寶🏄🏼♂️,靠團隊出大成果🧑🏼🎤,靠團隊培養好的人才。但是這樣的團隊怎麽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註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重提支部建在連上的組織原則,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支部建在連上這一重要的組織原則和製度可以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團隊建設的指導思想。工科的團隊組成需要大量的研究生👡,會按照高中低年級組成多個科研小組👴🏼,在組織管理上與軍隊的連排班很像,導師需要在集思廣益和言傳身教的科研活動中完成人才的養成。這首先就要求導師和領軍型的學生要有共同的價值觀,要有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因為網絡安全技術實際上就是軍火,就是武器👨🔧。
其次🧏🏽,團隊的凝聚力和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是開展研究工作的保障🖊。我們根據青年學生的特點👳♂️🫀,非常重視競技、參訪、交流🫘、談心🏆、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借鑒黨的組織方式和學習內容,為科研活動註入愛國愛崗、技術報國的信念。我們在這方面的嘗試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入選十佳研究生導學團隊。我想🎮,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把支部建在實驗室,將黨的組織學習和科研團隊的建設有機結合,有可能是一個可行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