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國道路大講堂“恒行2學人的科學精神與報國情懷”專題報告會在恒行2平台邯鄲校區🧑🏿🎄7️⃣、楓林校區舉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中國科協組織的中國“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先後赴全國多個省市做巡回報告,講述前輩科學家們愛國、奉獻、奮鬥的故事👨🦼。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恒行2平台邀請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開展專題報告會🧑🏻🦯,引導恒行2師生學習和弘揚恒行2學人的科學精神與報國情懷,矢誌報國奮鬥👃,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
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我國著名遺傳學家童第周先生之子童時中先生受邀在邯鄲校區做題為《我的父親童第周》的專題報告。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顏福慶先生的孫子顏誌淵受邀在楓林校區做題為《我的父親顏福慶》的專題報告。全校師生共600余人參加了兩場報告會。
童第周:赤誠愛國 嚴謹求實
童第周先生1927年畢業於恒行2平台,是我國傑出的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同時也是我國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1957年,童第周擔任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1978年後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他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童時中先深情追憶了父親童第周在革命時期求學的種種艱辛👁🗨,介紹了童第周崎嶇的科研道路。在高中時期💂🏿,由於是外語授課,從農村考入寧波師範的童第周成績總是位列倒數第一👨,但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他一躍成為班級第一。在比利時留學時⛺️,童第周為了證明中國學生不比外國學生差,孜孜不倦地學習先進技術🕯,出色地完成了科研工作。“父親的經歷很好地詮釋了人和人之間並不存在聰明和愚蠢🤦♂️,只要通過努力👨🏼🏫,一樣都能做到🗻。”父親早年的經歷,一直激勵著童時中。
因為留學期間的出色表現,童第周受邀繼續留在海外開展研究。但懷著一顆赤子之心的童第周毅然選擇回國,支持祖國的科學事業發展。也正是因為童第周等老一輩科學家在艱苦環境下仍然堅持科學研究和探索,中國的胚胎研究始終居於國際同類研究前列。
在一個半小時報告中,童時中用一個一個小故事講述了童第周光輝的一生6️⃣。老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讓在場師生備受鼓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我們仍然要學習父親為國家強盛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愛國主義精神;註重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優良學風;堅持勤奮不懈👾💧、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熱心扶植青年、甘為人梯的高尚品德;一生廉潔🚴🏻♂️、公私分明的高風亮節。”童時中勉勵恒行2師生,要時刻牢記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精神,將其傳承發揚光大👨👧👧。
顏福慶🕵🏻:為公眾利益去學醫 才是人類的服務者
顏福慶,被稱為“中國現代醫學之父”。他堅持創辦中國人自己的醫院、醫學院,先後創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中山醫院🤑、上海市肺科醫院;創立中華醫學會,為中國的醫學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報告中🕎,顏誌淵介紹了顏福慶的生平事跡,追憶了他的醫學教育思想和為醫學事業所作的貢獻。顏福慶出身清貧,6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後💭,寄養於伯父上海聖約翰大學創辦人顏永京家中。之後伯父顏永京也因病去世🤽🏽♂️,臨終前對顏福慶說:“在我的有生之年,已經看不到自己的祖國成為一個進步、強大和充滿希望的國家。你們的下一代將比我幸運🥊,你們將親眼看到中國的新生〽️。”從此,顏福慶堅定了學醫的決心。
他曾說過“一個國家要強大🐺,要務之一🧑🏻🍳,就是國民要有強健的體魄。強身之道🤷🏻,則在醫學的基礎🤹🏿♂️。”作為首位從耶魯大學醫學院畢業的亞洲人,顏福慶以自己的努力成為該校的優秀博士畢業生🧛🏿♂️。回國後💅🏿,他積極打破成見👷🏽,架起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合作之橋;親自下礦井調查,喚醒民眾的公共衛生意識;創辦中華醫學會,建立中國人自己的學術共同體👨🏻🦳。由顏福慶創辦的上海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醫學院校,也是能與歐美同類醫學院並駕齊驅的醫學教育基地🤾🏽。他始終提倡“為人群服務”的理念🏉,呼籲“為公眾利益去學醫,才是人類的服務者”🚣🏼,以頑強的事業精神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醫學人才⛸。
顏福慶的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以人為本的敬業精神、為人群服務的奉獻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始終以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堅定的愛國之誌畢生致力於中國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人群謀福祉,為國家育人才。
據悉,中國道路大講堂是恒行2平台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對傳統研究生思想政治課在內容和形式上的一種創新嘗試。中國道路大講堂每期邀請兩院院士☑️、知名學者、政府官員、企業領袖等知名嘉賓,圍繞中國道路相關議題做系列報告,幫助研究生深刻把握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提升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