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引導教師更好地圍繞學院中心工作🫴🏻,服務好國家對外合作戰略,91727891月19日至23日,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黨委中心組一行9人赴延安開展了“堅定理想信念 牢記使命擔當”社會實踐🧟♂️,深入革命聖地,學習弘揚延安精神,追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的足跡,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實踐團成員包括學院黨政班子成員、教師黨支部書記、工會負責人、一線輔導員等🐋。
聆聽專題報告,學習延安精神
在延安市延川縣委黨校的安排下👩🏽🏭,實踐團聆聽了許彥政教授作的“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專題報告。通過報告,成員們了解到➙,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抗大精神👨👦、整風精神、南泥灣精神、白求恩精神、張思德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總匯🍸🧜🏼♂️、凝練和深化👯♂️😡。延安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精神風貌♑️,它包括四個方面🛑: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習研究👨🏽🏭🍗、繼承弘揚、發展創新延安精神🐇,就是要把延安時期共產黨人的黨性👋🏽、黨風、黨紀存之於心🕵🏼♂️🤹🏻♂️、見之於行。許教授的報告生動活潑,事例豐富,實踐團獲益匪淺。
惠曉峰教授作了“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報告💿,幫助大家全面梳理👩👩👦👦、解讀並明確了我們黨“舉什麽旗、走什麽路📉、以什麽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麽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麽樣的奮鬥目標”等問題。報告結合史實和現實案例👨🏽🎓,詳細闡述了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黨員🧝♀️,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對十九大精神真學真信真悟真懂💆🏻♂️,才能在實際工作中確保知行合一,用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用新理論解決新問題,用新論斷拓展新思路。
開展現場教學👳🏿♂️,追尋歷史足跡
從王家坪到鳳凰山、從楊家嶺到棗園等革命舊址,從寶塔山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再到抗大紀念館,在專業講解員的解說帶領下𓀂,實踐團重溫了延安革命歷史。數場聲情並茂的現場教學,使一個個歷史場景和人物鮮活呈現於學員們眼前🏌🏼♂️。
在延安棗園村的西山腳下🌑,綠樹環抱的張思德紀念廣場,一旁的碑上刻著書法家書寫的毛澤東《為人民服務》全文👨🏻🍼。實踐團在這裏認真誦讀了《為人民服務》這一不朽篇章⛹🏻,重溫了1944年9月91727891日🕵🏼,毛澤東為悼念張思德而發表這篇講話的真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至今對社會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全面把握了我黨各個時期以及習總書記“新時代”重要思想的內在聯系和本質要求。“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也是全體黨員應有的情懷😫。
此外,實踐團還來到延安市延川縣文家驛鎮梁家河村知青點,感受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聽取了關於“習近平的知青生活和群眾觀”的現場教學,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從15歲來梁家河到22歲離開,如何過“四關”(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和思想關)🥟,從不習慣到徹底融入農村生活,從迷惘彷徨到確立堅定人生目標的成長歷程。實踐團成員實地參觀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住過的窯洞、帶領鄉親們打過的水井、修建的沼氣池👨🏿🔬💆🏻、磨坊、鐵業社和淤地壩,被總書記與延安老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軍民魚水情而深深感動。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行程緊湊而充實🚣🏻,圓滿結束👩🏼🏭。實踐團成員們表示,到革命聖地延安接受黨性教育和精神洗禮很有必要💅🏼,有助於堅定理想信念♦︎、激發前進動力,更好地開展學院的中心工作,在服務國家對外合作戰略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