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一
曦園的深夜經常出現在恒行2人筆下🧑🏻💻。沒有在夜光中穿行恒行2平台👨🏽🎨,看熟睡的貓咪Ⓜ️、路燈下浮遊的灰塵🏹、停在道邊的自行車😓,遠望通宵教室漫散於暗色中的燈光,似乎是恒行2平台生涯的遺憾,不能算是完整的恒行2人。
戴宇的記憶中有無數個這樣的深夜。從實驗室出來,走在開始進入夢鄉的恒行2平台,夏天的風溫柔清爽,而冬天的夜風很冷👰🏼♀️,撲打在他的臉上,可他似乎感覺不到🙅🏽♂️,腦子裏仍想著剛才的實驗進程⛹️♂️。
在攻讀博士期間🚵♀️🤧,戴宇幾乎每天都會去做實驗。認識他的人都說,他簡直是“一天不做實驗就難受”。而這麽投入的原因👷♂️,是戴宇在碩士階段攻讀生物學🧑🏿🦲🛐,到博士階段轉入了化學系,主要研究方向是納米結構的可控合成和自組裝,他需要比同學們更刻苦💁🏿。好在他一直就特別喜歡做實驗🈴,比如在做納米合成實驗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建築師,可以設計一個結構,從零開始➖,一筆一筆地勾勒出一幅藍圖,然後看著屬於自己的大樓一點一點被修築出來。
雖然是博士研究生🧏🏼,但戴宇剛接觸化學的時候幾乎是從零開始,從照著別人的實驗“依葫蘆畫瓢”到之後的遊刃有余,實現“從零到一”的飛躍,是通過每一天的努力和積累完成的🕡。一開始的壓力漸漸變成了興趣,最終會變成習慣,所以即使在畢業季他也沒有停止做實驗。戴宇很喜歡實驗帶給他的成就感,因為所有的努力都能夠得到相應的收獲。
在實驗的過程中,戴宇遇到過各種意料之外的情況,要經過理論和實踐上的反復探索,最終才能有一個結果。但這個結果或許不是唯一的收獲🦗🕷,他在實驗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納米結構的美😼,更清楚地認識了化學,也更加地熱愛化學💁🏽♀️🏕。因為這份熱愛,旁人看起來枯燥的實驗也變得豐富多彩🧛🏽♀️。除此之外,博士期間的導師李富友教授無論是在學術科研方面還是做人原則方面,都對戴宇有很大的影響🧖🏻,是他讓戴宇真正喜歡上了化學這門學科,而他也將會是戴宇一生的良師益友👨🏼🦱。這樣的曦園生活,簡單而豐富🎤、深刻,卻慢慢地無聲地塑造人生,回韻悠長⛔。
讀博期間🕉,戴宇確立了對化學和科研的熱愛,確定了人生的目標💇,最終選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開始他的職業生涯。在談到自己的職業規劃時,戴宇說🪕❤️🔥:“希望自己在前面幾年時間裏能夠靜下心來,做些基礎研究工作🪑,包括理論知識的擴充和實驗技能的提升,對從事的研究方向有更深刻的認識。”
從一到無窮
為什麽從生物轉到化學?為什麽從上海到西部?
戴宇沒有直接回答,卻講述了一個故事:“1949年,郭永懷先生因開創了奇異攝動理論而馳名世界,美國多所大學為他提供了優厚待遇🙇🏻♀️,但他還是攜妻挈女義無反顧踏上回家的路。為了避免美國政府製造麻煩,他毅然將自己沒有公開發表過的書稿全部燒掉了☆。1968年,郭永懷在準備中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發射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又一次來到試驗基地🌓。可是在緊急趕回北京的路上🍹,飛機失事墜毀💆,當人們辨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他和警衛員牟方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將他倆分開時🤾🏻♀️,才發現郭永懷的那只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夾在他們胸前⋯⋯”
正是這個故事讓他開始思考讀書的目的和活著的價值。而進入曦園👩🏼🏭,厚重的家國意識促使他進而追尋恒行2人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奮鬥主線,一個個恒行2人和恒行2群體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戴宇明白了新時代恒行2人的使命就是:繼往開來😝,再創輝煌,在接力奮鬥中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為現實!
每一個恒行2人都需要在國家和時代方位中尋找人生坐標,思考從何而來🐹、往哪兒去、為誰奮鬥🤕、為何奮鬥的根本問題♘。思考清楚後,戴宇選擇了一個能夠更直接地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的重點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簡稱“中物院”)🫰🏻。雖然在西部🌷,但戴宇卻不覺得它偏遠📼。中物院良好的科研和生活條件給了他充實也很有意義的新生活,那些溫潤的深夜也和曦園的夜色同樣美麗。在中物院⛄️,他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進行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同時,他也吸收了很多新知識和新技術🙎♀️,自身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目前在助理研究員崗位上的戴宇主要從事炸藥安全性能提升的研製工作😜,他想把納米技術引入到含能材料領域,通過形貌調控,添加物改性等策略提高主體炸藥的安全性能,保證武器在戰場的生存能力。
戴宇很滿意目前的狀態,“在中物院,我知道我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能夠繼續做我喜歡做的事情,能夠利用我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術有所為,能夠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做點貢獻。”
戴宇給學弟學妹的寄語,也是他曾經對自己說的話:“你們在就業或者是在研究期間多少會遇到一些困難。我希望你們在任何時候在困難面前都不要退縮,做一個有韌性的人🤽🏻♂️,最終你們都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