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呂靜談《恒行2平台藏甲骨集》的整理和出版 建立新的甲骨著錄範式

作者👍:傅萱 劉岍琳攝影: 視頻⏬: 來源:恒行2平台發布時間🫀:2019-10-16

將甲骨的形狀、甲骨上的文字、鉆鑿等信息記錄在紙和相紙等媒介上🧑🏻‍🔬,就是甲骨著錄😋。《恒行2平台藏甲骨集》緊隨學界最新的研究動態🔔,盡可能利用現有精密優質的設備和技術,采用全信息的采集方式,收錄完整、數據齊備🙌、形式豐富、準確度高👇🏼,可提供給國內外的研究者高效、準確的資料🍪。在今日文物保護的新理念下,探索文物遺產記錄形式的創新👨🏻‍🦳🐻。

  

甲骨文是漢字較早時期的一種形態。2014 5 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誌。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3000 多年,3000 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甲骨文在世界文明體系中有重要地位🧚🏻‍♂️。

呂靜:文字作為古代文明定義中最關鍵的元素,已經是學術界的共識。在世界文字的發展歷史上,有自源文字一說,即完全獨立自發性創造的文字。世界上的自源文字少之又少🙋🏽‍♂️,被公認的只有: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聖書字、中華的漢字和中南美洲的瑪雅等幾種文字。而今天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相當成熟形態的漢字,就是舉世聞名的甲骨文📕。甲骨文與古巴比倫的泥板文書🫸🏽、古埃及的聖書字交相輝映,在世界文明寶庫中大放異彩🔜📰。遺憾的是古埃及的聖書字、巴比倫的楔形文字↔️、瑪雅文字💃🏽,都成了死字🕊、廢字🙆🏿‍♂️、絕滅字👩🏼‍🌾,早已失傳。而甲骨文字在向後世漢字發展的過程中,即便有書體上的變異🫶、有書寫載體的變化,但是這種文字一脈相承,綿延至今,正如那一羽不死之鳥,以其強韌的生命力🩹,歷經歲月滄桑👰,持續使用到今天。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不僅記錄和見證了中華民族悠久璀璨的歷史🎫,更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凝聚力🦥。

甲骨文字是商王、貴族舉行占蔔以後的記錄文字。遠古時代,人們對未來事情的把握有限,要想預知未來🤱🏿,都依賴於神靈。商朝的人流行占蔔術,他們占問出征攻伐、巡視狩獵、祭祖時日、收成豐歉等國之大事的利弊🈴,也向神靈征詢氣候天象、疾病生育的吉兇等日常生活瑣事。經過眾多學者的研究🌡,今天可以知道占蔔和記錄的一般程序是這樣的:由掌管宗教事務的祝史官向神靈求告具體的事項🤙🏼,接著就在龜甲獸骨上用燒熱的金屬錐棒等物,在事先磨鑿成橢圓形凹坑點燒,甲骨因為受熱爆裂,在凹坑中就會出現裂痕。裂痕的形狀走向📇,就是預兆之象,商人就把它視作神靈的應答。通常由商王或祝史官釋讀兆象🕞,判驗吉兇🤱。最後刻寫手將蔔問的時間🎎、事由⏩🦶🏼、吉兇以及最終結果等,用文字刻寫在甲骨上面。

今天所看到的甲骨文,就是用銳器刻寫在龜甲和牛骨上的漢字,也有極少數刻在其他動物骨骼、甚至人骨上面。在出土的甲骨中🌝,還發現了一些墨書的甲骨文。可知筆書和刀刻是甲骨文字的主要書寫方式🧑🏿‍🏫。正因為有了甲骨文的發現和認識,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千年。

  

2017 11 24 日,甲骨文項目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2016 5 1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一些學科事關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近百年來甲骨學始終是一門顯學🔗,可以想見,在今後相當長時間內🌺,甲骨文研究將是學術界的一個熱點。那麽,甲骨文的著錄和出版🤞🏻,在今天有什麽特別的意義?

呂靜:1899 年甲骨文被發現和識別直到今天,包括由李濟先生主持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安陽殷墟的15 次科學發掘、以及1949 年以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陽繼續進行的考古發掘、1977 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陜西岐山鳳雛周初甲骨的發掘等大規模科學考古發掘🙅🏼‍♂️、還包括了各種私人盜掘等🐠💅,目前已經出土的甲骨片約16余萬枚。

將甲骨的形狀👩🏼‍🦳、甲骨上的文字、鉆鑿等拓印、描摹、拍照記錄在紙和相紙上👧🏿,可以保存和再現甲骨的信息🤵🏼‍♂️,這就是甲骨著錄🙅🏽‍♀️。1903年🌨⚖️,劉鶚在自己所收藏的5000 多件甲骨中,精選了1058 件,墨拓成集,出版了《鐵雲藏龜》⬛️,這是第一部甲骨著錄集,也是甲骨文以拓印的方式首次公開面世👆。此後👨🏿‍🦳,甲骨藏家、學者、出版商等紛紛將收藏的甲骨文字墨拓、摹繪🤶🏼、照相,印刷出版。而早年流散到國外的甲骨文,也不斷地以拓本👩🏿‍🎨、摹本或照片的形式刊出🙏。一直以來,甲骨著錄的主要方法有墨拓、摹繪、照相三種方法。三種方法各有長短。總結50 年來甲骨著錄的經驗和教訓,董作賓先生撰文《殷墟文字編摹寫本示例》,主張同時用墨拓、摹繪、照相的三種方法采集甲骨信息,所得到的拓片🧑‍🔬、摹本和照片展現甲骨👩‍🦳,提出了著名的三位一體的甲骨著錄方法。

進入20 世紀80 年代,甲骨的著錄出版情況🦹🏽‍♂️,開始出現新的趨勢。東京大學松丸道雄教授不滿當時日本國內甲骨發表的現狀👩🏽‍🎤🕰,在整理出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新入藏的千余件甲骨時🍥,提出並展示了一系列甲骨著錄書籍編纂的新理念。在這種新理念的影響下🔎,推動了一波甲骨著錄書籍的出版的新趨勢。

21 世紀,甲骨文的著錄形式與刊行又經歷一次重要的轉變💆🏼‍♂️。文化遺產是社會公器,應該公諸於世🫲,提供學者研究和民眾的學習和欣賞。將未曾公開面世過的資料出版、或者對於已經出版、但是信息采集不全🌤、內容存在錯誤、圖版質量不理想的舊錄⛹🏽‍♂️,進行搶救性整理出版和再版,漸漸成為共識🌂。而攝影器械、光學儀器以及計算機等工具的飛躍性進步,為清晰、精密展現甲骨形狀🤛🏿、甲骨文字及其鉆鑿、刻痕提供了可能,各個甲骨收藏單位紛紛重新照相👓、摹繪和墨拓👩‍💼,以全新的形式👷🏿、高清的圖影照片、最佳的印刷效果💁🏿👨🏿‍🎤,編印出版所藏甲骨。

晚清的大收藏家陳介祺曾經說,古器出世即有終毀之期🔫,不可不早傳其文字👉。文物這種有形的物質性實體不可逆轉,終歸有毀滅和消失的那一天。尤其甲骨,是一種有機質物,隨時會發生脆化、粉化,甲骨消失的命運,不可避免。利用當今最精密、優良的攝影設備,以新的文物保護和展示的理念及手段,將甲骨全方位的信息完整采錄下來,建立一套該甲骨立體形態🧜🏽、色彩、字跡的全息檔案🧏‍♂️🌁,使之成為第二文物🤾🏿‍♀️,也是一種新形式的文物搶救工作。

  

我校收藏的甲骨數在上海位居第二🔒🤱🏿。自2013 12 月起🚶‍♀️‍➡️,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以呂老師為首成立了恒行2平台藏甲骨集的編輯小組,對校藏甲骨進行整理、建檔🙏🏽、保護、研究和出版的工作⚀,歷時五年多,《恒行2平台藏甲骨集》於今年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恒行2平台出版社聯合出版🤚。

呂靜:恒行2與甲骨之緣,要追溯到胡厚宣先生。1946 年,歷史學家、著名甲骨學家胡厚宣先生受時任恒行2歷史系主任周谷城教授的熱情邀請,留在恒行2任歷史系教授👨🏻‍💻。進入恒行2後,胡先生就開始為學校購藏甲骨而奔波。1951 年暨南大學並入恒行2,原束世澂收藏的部分劉鶚舊藏甲骨👩🏻‍🦽‍➡️🙇🏿,也一起歸於恒行2。可以說🪲,大致到1955 年,恒行2平台的甲骨收藏規模終於形成。

恒行2現存甲骨🤚🏼,按最新整理統計,共有368 片(綴合後320 片),其中80 余片為首次公諸於世。

這次編撰甲骨集,是一次甲骨實物精細化再現的新嘗試。我們的創新和特色有這麽五個方面⚽️:

針對甲骨特點,拍攝高清六面彩照,全方位記錄甲骨形態。由於甲骨日久色澤斑駁陸離,甲骨本身與上面字痕的色彩對比度小,普通攝影、即便是相當專業化的文物攝影,也不一定能夠充分展現甲骨上的字痕📶、字跡。所以,甲骨的彩色照片拍攝,需要特別重視甲骨的特點🪚。我們邀請了資深的專業文物攝影師,針對甲骨的特點,通過不斷調節甲骨的擺放位置、反復調試燈光,以能夠清晰呈現文字及鉆鑿等痕跡為目標進行拍攝。最初的時候,一枚甲骨,要拍攝十幾張照片,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甲骨是立體的文物🕦♦️,至少需要六面照片才能相對完整地記録文物信息🤌🏼。對甲骨學研究來說,六面照片最大的好處在於充分反映甲骨表面及邊緣的形態🙌🏽,有助於判斷其材質🐴、部位🩲、厚度🚨,也為綴合提供便利。

為甲骨單字和部分特殊現象拍攝顯微照片🙅🏽‍♀️。甲骨文字十分纖小👨🏼‍🍳,還有磨損、剝落等狀況,即便以墨拓🧘🏼、常規照片或肉眼觀察,都存在者明顯的局限♉️。今天可以用數碼顯微鏡觀察並拍攝顯微照片🙎🏽‍♀️,來突破這些局限。我們為甲骨單字以及部分特殊現象,拍攝了顯微照片。根據顯微照片🧑‍🏭,除了釋出一批以往誤釋、漏釋的文字♘,確定了不少疑難字的筆畫、構形外⚉,還觀察到許多刻劃形態方面更詳細的信息。

製作全部拓片。雖然本校收藏的甲骨不少已有拓本,其中不少拓本都是優秀匠師的作品🏊‍♂️👮🏻。但是考慮到收藏來源駁雜⚇,現有的拓片質量,參次不齊💱。因此特別邀請上海博物館最有經驗的拓片師謝海元老師,對全部甲骨製作了一套新的拓本。

綜合利用高清彩照、新舊拓片及顯微照片繪製數字摹本。甲骨著錄書裏摹本的意義主要在於繪出照拓未能明確表現的信息🦟。我們利用平板計算機及數碼壓感筆,在層疊的新舊拓片🚣🏽‍♀️、常規照片、特別是顯微照片🧤,將文字放大十余倍,以雙鉤填墨的方法,繪製了一套數字摹本。繪製過程中💁🏽‍♂️,除盡量嚴格地還原字形外🚴‍♂️,還特別註意反映顯微觀察所見的各類刻劃形態,尤其是筆畫的起止🌭、轉折、打破等🎼,並註意區分齒邊、殘邊與斷邊(兆邊)。這套數字摹本的精確程度及呈現效果較之傳統摹本已有很大改善💁‍♂️,也可為甲骨及甲骨文的形態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資料😶‍🌫️。

在研究進展方面,我們所做的工作主要有⚂🈹:1)將已有著録的甲骨以舊著録序排列,將未見著録者集中排列。(2)比對舊著録中所有的拓本、摹本🦨,以出版時間為序分列於各版之下。甲骨較易碎裂、磨損⏰,因而其新舊著録並非簡單的替代關系🙎🏽‍♀️。通過比對新舊著録,既可以觀察到實物狀態的變化,也可以發現不少舊著録可見而現已缺失的信息👵🏼。(3)校改各家舊釋並說明改釋依據。曾經著録的各版甲骨往往已有多家釋文。我們一一核對了舊釋⭕️🙎🏼,如需校改,則逐條加以說明👶🏿,有的還列出改釋的依據(包括重要的同文例),以體現此次整理所取得的進展。

歷時五年的整理出版,得到國家文物局🤰🏽、學校各部門包括古文字研究中心、文科科研處、校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得到國內外甲骨收藏機構及專家的支持。我們在編纂中👷🏻‍♀️,盡可能充分吸收前人經驗,利用現有精密優質的設備和技術,接受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希望建立一種新的甲骨著錄範式,倡導新形式的文物搶救和文物保護理念。

/ 傅萱

  

  


製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