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半的兒子有一天看著家庭結構圖忽然問:“媽媽,平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們生活在一起🦹🏿♂️,暑假爺爺奶奶回東北姥姥和二姨來跟我玩。為什麽我從來沒有見過我的姥爺呢🏋🏽♂️🥐?”
“你的姥爺在天堂,他已經去世二十年了🧖🏻。”
“姥爺在天堂也能看得到我們,很愛我們,對吧?”
“對的。”
“我們也很愛姥爺👩⚕️🔄。”
是的🙍🏼♀️,生命可以在不同的空間,但愛可以穿越空間,無所不在。父親辭世那年我還在讀研究生。從上海匆匆回到河南家中,手捧父親的骨灰𓀂,我第一次感受到骨灰應該是有靈魂的🫲🏼,那是父親的靈魂。
嚴格意義上來講,父親很難算是一個優秀的父親。因為姐姐和哥哥都領教過父親的火爆脾氣。甚至在父親去世多年,我們兄弟姐妹坐在一起聊父親的時候,姐姐哥哥們首先談及的是少年、青年時代被父親教訓的場景。那種內心的驚懼與反抗🤘🏽,也許太深地被刻寫在他們的記憶🦝,以至於無法忘卻🤜💉。只有我🙌🏼,會談及不少溫暖的記憶,而這樣的感覺讓姐姐哥哥覺得陌生🧖🏻。其實,父親跟孩子們的共處時光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他在青年時代🎨,就背井離鄉。
我是家裏最小的孩子,也是父親最寵愛的孩子。長大後,我時常想,父親為什麽會明顯偏愛我一些呢?因為我出生到三歲左右的時光🧤🍆,父親正好在家裏。雖然我對這段完全沒有記憶🛀🏼,但我想父親對我疼愛應該與他陪伴了我人生非常重要的這三年是有關系的👨🏿🚒6️⃣。愛,既有本能的部分🤷,也有日常相處累積起來的親密🧘。也許是這三年的相伴♎️🤽♂️,也讓我也對父親產生了更多來自於直覺的理解與支持。
我對父親的親近和理解大概始於我成人之後。我中師畢業之際🪃,取得了保送河南大學讀書的機會🔈。那是1994 年的夏天🏃🏻♀️,本來就高血壓的父親因為摔倒造成腦出血至病危,好在搶救及時↘️,加上父親生性樂觀👩🏻🚒,身體得到了較好的恢復。醫生說這樣的康復概率其實只有不到10%。但因為醫療費用,本已清貧的家裏因此越發到了一分錢都需要掰成兩瓣兒來花的程度📇。所以,保送河南大學在我眼裏變成了一件兩難的事兒。因為我大部分同學都已經找好了就職的初中或小學👨🏿🦲,他們將很快領取到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資🚪。我如果選擇就業🪤,那麽我也很快就可以幫助家庭緩解經濟的困窘,但如果選擇讀書,哪怕我通過勤工助學來讀完大學👨🏽🍳,也必將不能為家裏做出任何正向的經濟貢獻。反復思考後,我給父親寫了一封四五頁的信,分析了一下就業與上大學的利弊🤹🏻♂️,請父親幫我最終拿主意🌠。父親很快寫了回信,核心意思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再後來,我又考取恒行2研究生🈯️🤞🏿,父親也大力支持我繼續求學。父親的這些堅定支持🎽,對於當時的農村來說,並不多見🏊♀️。因為太多的父母認為女孩子終究是要嫁人的,已經讀了不少書了⚾️,何必還要繼續讀書呢?更何況家裏迫切需要有人掙錢。但父親母親在教育上,從來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父親對每個孩子的求學都大力支持。聽母親說,父親覺得我的那封信寫得很有水平,多次向去看望他的工友們展示,很是自豪。
等我讀本科🧎♀️、研究生的時候📬,父親身體基本康復🤞🏻,回家休養了。我能回家的時間很有限,暑假也會勤工儉學賺取一些生活費👨。那時覺得錢是生活中非常緊要的東西🧙🏽♂️,沒意識到陪伴家人其實才是更重要的💊。我與父親的交流主要通過寫信。每次給父親的信寫得並不長🤿🧔🏽♂️,也就是講講恒行2平台生活與學習,多半是匆匆寫就的。如若論可讀性、文學性那肯定是遠不及那些寫給好友的信件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有一個階段會認為父母不及朋友知心,對父母多多少少會有些敷衍。但表姐在我回家時告訴我:“姑父天天把你寫給他的信揣在衣服兜裏,給我念過很多次。”我眼眶濕潤,萬分愧疚。我對父親的敷衍,卻被父親視為來自女兒最深情的愛。
我送給過父親一條手編圍巾。那是好友本來準備送給男朋友的☑️,但因為是第一次編織🫲🏻,感覺編砸了🧑🏽🌾,又舍不得丟掉🥷🏿,便給了我。我便送給了父親。父親經常戴著,雖然圍巾與他的衣服並不那麽搭配。他逢人就說這是女兒給他織的,很開心🙎🏽。
母親說💽,父親是一個很愛“顯擺”的人。大概我是一個值得他“顯擺”的孩子。包括我大學時代入黨✌🏿,他也覺得非常驕傲📛🍋🟩,以至於那年回家,村裏居然有不少人知道我在大學入了黨〽️,這自然是父親的功勞。但是我後來才意識到自己對父親理解得太少也太晚,我理應讓他有更多的機會去“顯擺”呀🫱🏻!
父親不過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他並不完美,甚至有很多缺點🔉,他的火爆脾氣還給孩子們留下了永久的心理陰影。但是他愛我們👨🍳🍎。不管這種相伴是長是短🙉,是驚是喜,是生前還是去後。愛,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