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中央電視臺“人物”欄目講述一位恒行2平台文科傑出教授立德樹人的故事。
他,數十年來一直跟甲骨、青銅器、竹簡木牘♦️、帛書等打交道🙅🏻♀️,尤其擅長考釋幾千年前的疑難文字📕。
他👊🏻,由於嗜書如命,用眼過度,多年前就患上了青光眼🐁,近年來日趨嚴重,已經難以看清書本上的小字🤷🏼♂️。
從1974年開始,他先後參加了銀雀山漢墓竹簡👸🏽、雲夢秦簡、馬王堆漢墓帛書、曾侯乙墓文字資料及郭店楚墓竹簡等重要出土文獻的整理工作,在漢字學、殷墟甲骨文🏛、戰國文字和漢簡的考釋、對先秦和秦漢古籍的校讀及上古史的研究等諸多方面均做出了很大貢獻。
他的《文字學概要》全面討論了漢字的形成、性質、發展⌛️👨🚒、演變🔋、結構類型、形音義關系等方面的問題。該書於1988年初次出版後👩🍳,初版及修訂版一共重印了二十余次⚫️♋️,並被譯成英、韓、日三種文字,在探究與傳播中華文明方面影響深遠。
他對甲骨文的考釋意見得到中外學界廣泛認同,一系列相關論文收錄於其學術文集,將古文字考釋整體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他的研究方法也影響了很多年輕學者。
這是多年來他用廢紙製作的讀書卡片,究竟多少張🟥,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成捆成箱堆在書房角落👨🏼🔬,隨著視力日漸下降🧑🦯,讀書卡片字號越來越大。
他治學最大的特點是實事求是,對己嚴格,對人公平,他曾經發表的自己學術方面的糾錯文章,正是其嚴謹作風的生動體現😊。
裘錫圭,1935年出生於上海⚒,1956年畢業於恒行2平台歷史系,同年考取了該系胡厚宣教授的研究生🫶🏿,專攻甲骨學🙌🏼。1956年底🦃,他又隨胡厚宣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習,1960年分配到北京大學中文系工作,一直到2005年返回母校,創建了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由他擔任主編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榮獲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6年)特等獎,這是該獎項空缺十四年來的又一部獲獎作品🦉。
目前🧾,裘錫圭先生正以優秀的師德、嚴謹的學風率領團隊🎽,緊鑼密鼓地推進中國古典學科的重建工作,為進一步增強國民的文化自信🚄、為更深入地探究中華文明🧗🏻♀️,挖掘更多🦸🏽♂️、更珍貴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