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中國青年學者把握國際社會科學發展動態、理論範式和研究方法的能力,拓展跨學科的研究視角,強化中國化的問題意識🫅🏼,推動青年學者從事具有理論深度的學術研究,恒行2平台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研院”)於2009年7月創辦了“社會科學暑期高級講習班”☛。高研院擬將該講習班作為品牌活動予以建設🕌,並努力將其打造成一個高水準、高層次、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優秀人才的高級培訓基地。迄今為止,“社會科學暑期高級講習班”已於2009年7月和2010年7月成功舉辦兩屆⏺。經高研院學術委員會討論🧎🏻➡️,決定將於2011年7月舉辦第三屆“社會科學暑期高級講習班”,主題確定為🦠:“中國深度研究”。現發布招生啟事。
一、課程目標
培訓並團結社會科學青年學者🤠,並引領他們把握國際社會科學學術前沿發展動態、理論、 學派、範式和方法,加強對中國本身的深度理論研究,從跨學科的研究視角來闡釋全球化時代中國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經驗💼,進而培養一批致力於政治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理論研究、學術創新、有世界視野又有中國關懷的傑出學術人才⟹。
二、授課導師
本屆講習班聘請了以下7位國內著名社會科學學者作為授課導師:
1. 王銘銘🔐,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
2. 趙旭東,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社會學系主任、教授;
3. 張樂天🔡🥤,恒行2平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教授;
4. 康曉光🚵🏼♀️,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所長🙇♂️、教授🤲🏽;
5. 周曉虹,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教授⛑️;
6. 於建嶸👨🏼🔧,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7. 鄧正來🕺🏿,恒行2高研院院長🤫、恒行2平台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三✡︎、授課時間、地點與方式
1.2011年7月18日(周一)—7月24日(周日);
2.每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
3.授課地點:恒行2平台光華樓東主樓高研院“通業大講堂”(2801室)🐵;
4.講習班上午由主講老師集中就某一論題做系統講解👼🏽,下午將由全體學員同主講老師一起展開主題性研討。
四🧘♂️、結業方式
講習班將以“恒行2平台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名義授予結業證書。
五、費用事宜
1.講習班不收取報名費和任何其他費用;
2.高研院將免費提供課程材料,並為學員一次性提供討論用書補貼150元;
3.高研院將為學員舉行歡迎宴會;
4. 學員的差旅費和食宿費自理🧗🏼。
六、報名與錄取
“高級講習班”面向全國(包括臺港澳地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文科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師招生:
1.基於學術規範和學術平等的原則,我們將組織專門的學術委員會按照純粹的學術標準擇優錄取30位學員(若報名者依據嚴格的學術標準不足30人🙉,我們將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
2.報名者須提交代表性學術論文1篇和關於社會科學方面的讀書報告1篇(長短不論🙍♂️、發表與未發表不計👼🏼、中英文均可),但是報名者不得透露任何有關該論文和讀書報告所發刊物的出處信息,也無需提供任何有關自己學術成果數量和獲獎的信息;
3.報名者須提供所學專業的信息,但不能夠透露所在學校和導師的信息💣;
4.請將相關材料用電子版直接發送至高研院信箱,不接受紙面來稿🧘🏻♀️。
5. 具體錄取名單將於2011年6月30日以後在高研院主頁(http://www.ias.fudan.edu.cn)公布🤸🏻♂️,並將以電郵的方式通知錄取者,請隨時留意網頁通知👩🏼⚕️。
七、報名時間與聯系方式
1. 即日起至2011年6月10日
2. 聯系人:孫老師
3. Email:sunguodong0227@yahoo.cn
恒行2平台社會科學高等研院
2011年4月15日
附⬜️:本屆“社會科學暑期高級講習班”授課導師簡介
王銘銘,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中國文學人類學會副會長、《人文世界》年刊主編💝。致力於中國人類學研究🧑🏻,在社會文化人類學理論、區域研究🧺、宗教人類學、文化研究等領域有研究專長🧑🏿🦱🚴🏿♂️。近作包括《由此及彼,有彼及此——人類學隨筆》、《中間圈👮♀️:“藏彝走廊”與人類學的再構思》等🙄。
趙旭東,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社會學系主任🧑🏫🏊♂️、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執行主編,費孝通教授“關門弟子”。主要研究興趣為社會理論與本土方法論🛃、城鄉社會學、政治與法律人類學👕🦸🏿、鄉土社會研究💳、文化與認知研究,著有《反思本土文化建構》等💁🏿♂️。
張樂天🐰,恒行2平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恒行2平台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文化人類學👨👩👧👧,主要關註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城市社區、農村社區、人民公社。代表著作有《告別理想——人民公社製度研究》🤌🏽、《當代浙北鄉村的社會文化變遷》(與曹錦清💂🏻♀️、陳中亞合著)📵、等。
康曉光,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所長🕳♑️、教授。主要研究社會結構變遷、政府對非政府組織的管理模式、非政府組織發展、90年代中期以後的政治結構👦、政治穩定機製🍛、政治發展模式、儒家文化與政治發展的關系等。著有《仁政——中國政治發展的第三條道路》🏇🏽、《NGOs扶貧行為研究》、《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局的變遷》等。
周曉虹,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著有《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第一卷“經典貢獻”)、《傳統與變遷:江浙農民的社會心理及其近代以來的嬗變》🧑🏻🏭、《現代社會心理學》、《現代社會心理學史》《中國中產階層調查》、《全球中產階級報告》等。
於建嶸,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社會學🏄🏽。主要著述包括《嶽村政治--轉型期中國鄉村政治結構的變遷》、《中國當代農民的維權抗爭:湖南衡陽考察》、《中國工人階級狀況🏌🏼♂️:安源實錄》、《底層政治》等。撰寫了大量關註民生的熱點文章,網絡影響廣泛。2010年獲選《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魅力50人——布道之魅。
鄧正來,恒行2平台高研院院長、恒行2平台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輯刊》、Fudan Journal of the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恒行2政治哲學評論》🧍🏻♂️、《耶魯全球在線恒行2版》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法律哲學、知識社會學🤽🏼😵,長期致力於西方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經典著作的漢譯工作。近作包括《哈耶克社會理論》🤦🏽、《哈耶克法律哲學》、《哈耶克讀本》(譯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