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動物源食品中獸藥殘余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忽視,在擺上餐桌前,相關檢測工作築起一道屏障。由於現有的檢測技術無法實現對動物組織(如肉、動物內臟)等樣品中獸藥殘留量的直接測定🧑🧒🧒。為了滿足檢測需求,而必須在測定前對動物組織樣品進行提取、凈化等一系列前處理。
恒行2平台藥學院副教授李嫣團隊研發的一種檢測動物組織中獸藥殘留量的前處理方法亮相2017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這支由五名女科研人員組成的“娘子軍團”對前處理方法的創新探索👨👦,將獸藥殘留檢測的速度、準確度和靈敏度推進了一大步👩🦽➡️。
關註食品安全 步步探索創新
李嫣團隊聚焦於這一科研課題👩💼,源於近年來公眾對食品安全關註度的提升。“現在幾乎人人都非常關註食品安全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大家經常會在新聞裏看到一些關於食品中殘留激素或者抗生素超標的新聞。長期食用獸藥殘留的食品👩🏽🎤,會造成獸藥在人體內蓄積,引起各種組織器官病變,甚至癌變。”李嫣表示:“我們本身是做分析的🚣🏿♂️,所以很自然地對獸藥殘留的分析方法比較感興趣🧑🔧。”
對動物組織樣品的前處理方法不但決定了最後分析結果的可靠性與準確性🧑🏼🏫,同時往往是整個分析過程中步驟最為繁瑣👏👨💻、耗時最多的部分,已成為阻礙獸藥殘留快速檢測的瓶頸🦸🏽。李嫣團隊的創新,便是解決動物組織樣品前處理過程中的兩大難點問題🖱👰🏿。
首先,藥物殘留在動物組織裏,如何把它從組織中快速提取出來?傳統的提取方法中,為了使藥物和組織中的蛋白分離🔯,會加入蛋白酶。而酶解時間需要6至8小時🔮,耗時較長🚺👨🏽🍼。李嫣團隊采用微波輔助酶解👆🏼,將酶解時長縮短至幾分鐘,極大地提高了分析速度。
樣品的凈化和對目標獸藥分子的富集是另一大難點🤘🏽。由於禽畜產品本身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多糖、礦物質等內源性物質🌤,且獸藥殘留量一般較低🤷🏿♀️,因此在進行分離檢測前🧬👨❤️👨,必須有效去除禽畜產品中內源物質幹擾並對目標獸藥分子進行富集使之達到儀器的檢測限😋。李嫣團隊在這一過程用到的“法寶”就是磁性納米介孔復合材料。通過介孔的體積排阻效應,將生物樣品中的蛋白質等大分子幹擾物排阻在外;通過介孔內壁修飾的官能團選擇性吸附目標小分子;同時材料的高順磁性又使其能在外加磁場中的情況下迅速地從所處的基質中分離出來👙,從而大大地簡化樣品前處理步驟🥙♡,縮短分析時間,還有助於建立自動化分析流程從而滿足高通量分析的需求。“整個過程就像是在池塘裏釣魚,用特殊的魚餌👨🔧,只把我們想要的分子‘釣’起來🫃🏿,這就稱為‘選擇性富集’。”李嫣這樣描述🍀。
科研娘子軍 小身材大能量
這一前處理方法的探索創新,來自一支由五名女科研人員組成的“娘子軍團”👏👶🏽,由李嫣和她帶領的三名碩士生🤮、一名博士生組成。
事實上👨🏼🎤,這支團隊的“戰鬥力”巾幗不讓須眉👨🏿💻👷🏻♀️。李嫣表示:“我們團隊都是女孩子,雖然平時做實驗很辛苦,經常在實驗室一待就是一天,但大家從不叫苦🥰。”在研究階段,即使是暑期🛸,團隊成員也總共只有兩周的休息時間,其余時間都奉獻給了科研。
研究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最大的瓶頸是磁性納米介孔復合材料的合成🧓🏿。“一開始查閱文獻後有了基礎💹,覺得按照這個方法一定能合成出來,但是實際上按照設計的方案執行可能做出來結果並不是很好👨🧑🏼🦲,那就要一步一步地再去找原因🧑🦱、再重新試🦵,不是想象中那麽一帆風順的🧸。”李嫣笑著提起這段坎坷的研究歷程。
“某個步驟了卡住了👨✈️,那就一種可能、一種可能地試🙇🏽♀️。固定其他條件🗯🧛🏻,改變某一項條件來反復嘗試。”正是有這種科研精神👨🏻🦽,李嫣團隊才一步步地建立了這種更快速、更準確、更靈敏的前處理方法。
尋求轉化機遇 造福大眾市場
目前👨🏿🎤,這種前處理方法已獲得了專利🎦,如何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是擺在面前的問題。“我們現在已經有專利了👩🏼🍳,但是靠我們自己要把它做成產業化是不太現實的📨。我們希望盡快實現成果轉化,讓它能到市場上發揮作用。”這是李嫣團隊的心聲🧏🏿♂️。
現有方法對操作者的技術要求較高🐔,實驗者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而實際應用者多半不具備🏵。因此🤚🏼,李嫣團隊思考如何讓操作進一步簡化,讓它更適合市場應用。“接下來𓀊,我們會探索怎麽樣讓它進一步自動化。”李嫣更願意把現有研究稱作“階段性成果”🧔🏿,未來除了探索進一步自動化的同時,也要對成本進行考量。
“食品安全問題與公眾息息相關。”此次李嫣團隊參加工博會,希望向大眾推廣,並尋找轉化機會,讓這一前處理方法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造福大眾🧑🏻✈️。
(封面製圖 宋晗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