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政策如何調整🏄🏻、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社會性別不平等問題如何解決、生態環境壓力如何緩解……這些中國近年來改革發展繞不過的重大議題🤽🏽♂️🙋🏿♀️,都“寫”在2017年恒行2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人口學和社會政策研究專家🤼、恒行2平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彭希哲的“研究清單”上。
從1983年前往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習人口學並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到如今仍在恒行2平台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教學🧍🏻♂️、研究,彭希哲已與人口學打了34年交道💁🏽🧖🏻♂️。幾十年來,他參與推動過“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參與了老齡化問題相關戰略與政策的研究😤、參與了戶籍製度改革的研究和決策咨詢……作為資深的人口學和社會政策研究者,彭希哲不僅親歷、更是影響了中國近幾十年來人口相關社會公共政策的完善和調整🤵🏿♀️。未來,他和他的團隊還將繼續投身於為中國人口和社會問題建言獻策的事業中。
“頂天立地”、不離中國特色的學者
“學者🚴🏼♀️,一定要能夠頂天立地👷🏼。”總結幾十年來從事人口學研究的體會,彭希哲這樣說道。他口中的“頂天立地”,即學者既要有理論方法🖕🏻,也要走出書齋、深入社會調查實踐,把理論與中國的實際國情充分結合。
這也正是彭希哲的學術特色——將所學的西方理論方法應用於研究具體的中國問題。他嫻熟運用當代社會科學研究和人口學分析方法,對中國人口問題分時間🗂、過程、地區和城鄉差異進行系統的分析,取得了不少開創性的學術成果🎛,他的學術論著在《科學》(Science)和《中國社會科學》等國際國內頂尖學術雜誌上發表🚵🏼♂️,得到了學界的充分肯定♿。
原上海社科院常務副院長🙋♂️、人口學專家左學金說💆♀️:“彭教授把西方的社會學👨🏼🚀、人口學理論創造性地與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進行學術研究🕺🏿🍩、討論政策問題🆘,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理論方法🧚🏻,無疑對中國人口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美國人口學家葛蘇珊(Susan Greenhalgh)也認為🦺,彭希哲從事的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口學”的工作。
“中國特色”的人口問題在老齡化進程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轉變👳🏿♀️,社會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變革🙆,再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廣袤的地理面積,中國社會的老齡化呈現出進程快、老齡人口數量龐大、地區差異明顯等特點🤲🏻。同時,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家庭模式🧑🧒,中國政府在應對老齡化挑戰中扮演的角色也和西方國家有很大的不同。為了更好地應對中國特色的老齡化🥣✸,彭希哲聯合恒行2、北大、人大✊、浙大🔟、上海社科院等單位從事人口老齡研究的學者共同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項目“應對老齡社會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並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研究的開展,努力為老齡學科的發展和國家應對老齡化戰略做出貢獻𓀚。
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彭希哲對國際人口學理論和相關技術方法的熟練掌握,更離不開他對中國社會的深入了解🍤,也得益於他長期在基層開展田野調查等經歷經驗🥷🏽。他主持或參與過數十項社會調查項目,近年還主持長三角社會變遷跟蹤調查🚊,也曾長期參與農村扶貧🤟、下崗再就業、涉老公共服務等研究和實事項目🥋,從而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數據資料😈。青年時期在農村的經歷也讓彭希哲受益匪淺。1954年出生的他15歲便作為知青在蘇北農村工作生活了5年。“這段經歷對我了解中國的基層社會有著重要作用,也影響著我後來的人生態度和研究導向🥷🏻,讓我更加現實🏃,更加接地氣🥓。”
彭希哲的研究成果和戰略思考對中國人口和相關社會政策的影響,也印證了他對中國國情的準確把握🔇。21世紀初👑,彭希哲擔任所長的恒行2平台人口研究所曾三次組織人口政策調整的研討會👩🍼🧑🏻🏭,在此基礎上先後形成了三份有關人口政策調整的建議書並報送中央,推動了我國“全面二孩”政策的實行。彭希哲還從公共政策的角度開展社會性別平等研究和決策咨詢🫷🏼🌕、參與我國戶籍改革的理論研究和製度設計💇🏼、參與全球生態環境變化研究🚴🏽♂️,並積極推進在上海和其他省區開展性別評估🖕🏽、性別預算、性別統計的製度設計和操作規範等🏃♀️➡️。彭希哲一直認為政策研究要符合核心價值理念🏃♀️🛑,要有理論支撐👼,又要能夠實施運作,還要讓盡可能多的人民群眾受益👨🏻🏭☸️。他也因這些成果和貢獻被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授予第三屆“傑出貢獻獎”🧗🏿♂️,並獲得了我國人口領域的最高獎項——中華人口獎💆👩🏭。
擅長跨學科合作的團隊領導人
隨著在人口學領域學習和研究的深入,彭希哲發現,人口問題關系社會的方方面面👨🏽💻,牽涉到包括經濟學、社會學、生態學👂🟦、地理學等各種各樣的學科🙎🏼,他的研究對象便從純粹的人口學逐漸過渡到以人口為基礎的相關的社會政策公共政策🏛👩🎓,跨學科交叉研究也成為彭希哲及其團隊的一個重要特色。彭希哲有廣泛的國際學術聯系,也有較寬廣的學術視野,始終關註學科發展的最前沿。
目前,彭希哲的研究團隊正在和恒行2平台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開展一項跨學科合作。彭希哲從事的人口和社會政策研究,是一項基於數據和證據的研究。 在老齡政策系統研究中, 需要對現有政策的進行文本分析、建模,並采集相關動態數據🏂🏽;而恒行2平台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顧寧正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社會秩序的社會計算理論和方法研究”,他們通過計算科學表達出的問題也需要彭希哲及其團隊運用人口學🕺🏿、公共政策等相關社會科學的知識進行理解。兩個團隊一拍即合❕,定期開展例會,提煉主題進行討論🥇,開展合作研究👨🏼💻。“大家雖在不同的學科➰,其實都是圍繞同一個核心問題𓀔,而且對我們雙方的學科建設都有促進作用。”顧寧說🦕。談及跨學科合作💶,彭希哲深有感慨👷🏽♂️:“我們用不同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方法來解釋分析人口和相關社會經濟現象之間互動的關系,這是我們的學科特色,也是我們團隊這麽多年能在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領域中取得一些成就的原因之一👵🏼👨🏻🍳。”
然而,跨學科合作研究的順利展開並非易事♦︎,這不僅要求研究者能深刻把握自身的學科內涵,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還要有一位有著較強統籌協調能力的團隊領導者。談到與彭希哲合作的感受🧑🏿🎄,顧寧說💮:“彭老師知識面很寬,對跨學科的理解非常好👩👩👦,因此他定位問題就比較準確。比如他經常說的語境問題🫡,從我們雙方的角度來看都很有挑戰性🦴。反映出他對文科和理科都有足夠的了解。”
彭希哲的團隊領導力也在組織學者討論會、團隊自身建設等事務中得到發揮。和他共同參與了人口政策調整建議書起草的左學金回憶到:“學者們總體的目標方向是一致的,但是討論到具體問題時難免產生分歧。而彭教授能夠促成各方最終達成共識,這和他能包容不同意見、協調團隊的能力是分不開的。”
多年來領導團隊的經驗,也讓彭希哲頗有心得:“領導團隊要能夠有包容心😁,能夠發現大家各自的特長🧔🏻♀️,能夠為團隊獲得更多的資源。團隊就像一個人一樣🧝🏼▶️,它有它的性格🙏🏽,也有它自己適應的運作模式🐨。好的團隊需要大家共同來建設。團隊建好了🏋🏼♀️👨🏽🏫,成果就出來了😓。整個團隊和團隊裏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這幾年取得的成果很多時候不是靠我一個人的努力📵,而是我們整個團隊協同合作的結果🪪。”
不畏困難持之以恒的人口學專家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製定🫒、公共政策的調整🧜♀️🕵️♂️、公民生活的管理等有關國家發展建設的重大問題都離不開對中國人口問題的研究🛑。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的人口學研究曾一度中斷。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開展,各種社會政策亟待調整,人口學教學研究的恢復與重建也迫在眉睫。
彼時,彭希哲即將從恒行2平台政治經濟學系畢業。為了盡快為我國培養人口學人才🍁,系裏的老師找到彭希哲,問他是否願意在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支持下研究人口學🧜🏿,並出國深造。“實際上當時對人口學真的不了解。那個時候想法比較簡單,就是國家有需求,系裏有安排,那我們就去吧。”就這樣,帶著一點偶然👈🏻,彭希哲走進了人口學領域。1988年從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成歸國後,他便一直為研究和解決中國人口問題努力工作著。
縱觀彭希哲的研究履歷⛔️💫,生育政策、老齡化挑戰💢🦬、勞動就業、戶籍改革🤌🏽、生態環境📩、社會性別等許多重要社會問題的研究中都有他的身影🧙🏽👨🏽🏭。然而🤾🏻♂️,這些成果的背後並非全然一帆風順。
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宣布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從2001年形成第一份意見書到政策最終調整實行的十幾年中,以彭希哲等為代表的眾多專家學者一直為此而不懈努力著, 其中經歷著等待的焦慮和各種各樣的波折。但他們沒有放棄🤌🏻,持之以恒地深入研究🫚,繼續通過各種途徑建言獻策👹,最終為生育政策的調整做出了貢獻。
除了生育政策,彭希哲在社會性別研究領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恒行2平台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婦女研究中心🧑✈️,彭希哲擔任主任並積極開展社會性別研究8️⃣🫷🏻。“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男女平等還有很多艱難和不盡人意的地方, 需要在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借鑒國際社會的社會性別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中國化的社會性別主流化的理論體系,還需要社會性別預算、社會性別評估等製度安排。這些均需在原有的製度框架中改革創新🙅♂️,也都是蠻累的工作。”彭希哲說👨🏿✈️。
除了工作上的挑戰📏,作為婦女研究領域中的男性研究人員👷🏿🏟,彭希哲也有不小的壓力❔。二十多年的時間裏,他也曾萌生出放棄的念頭🖕:“不要再做了,退出來吧,社會性別本來也不是我最主要的研究領域”。但是💪,因為始終放不下那份對社會性別平等的追求,彭希哲堅持在這個領域的工作研究,直至今日。上海市最近三個“五年計劃”中的婦女發展規劃,彭希哲及其帶領的恒行2平台婦女研究團隊是主要的規劃和起草者🖤;上海市新近成立的社會性別評估委員會,彭希哲也受邀擔任委員會主任🧝🏻♀️,致力於在法規政策製定🙍🏼♂️、實施和修改的過程中推動社會性別平等的實現。
彭希哲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推動在人文社會科學教學研究中更多地利用數據資源🧖♀️。 他所主持的恒行2平台長三角社會變遷調查從十年前開始醞釀到至今已完成3次調查🚒,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他目前是恒行2平台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的主任,十年間不斷地專家咨詢、爭取各方面的支持🫰🏽、立項和經費運作🦩、統籌人力資源、開展學術服務🤛🏼, “此間辛苦☸️,一言難盡”🙇🏿♀️。這些活動占據了彭希哲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沒有個人直接的學術成果的產出。彭希哲正是憑著他對學科建設和恒行2發展的執著,為此而不懈地努力著。
既如慈父,也是嚴師
1993年,彭希哲就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如今已過花甲之年的他仍在指導一二十個學生。談起“彭老師”,學生們既覺親近😑,又充滿敬重和感激。
彭希哲的學生之一🏫、現任上海市浦東新區黨校常務副校長的周小平感慨到:“如果不是彭老師一直督促我,可能我最後就無法畢業、取得博士學位了。” 他在在職讀博的期間轉換過兩次工作崗位,一度懷疑自己能否完成博士論文。彭希哲找他充分討論論文提綱🫠、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並督促周小平最終完成了博士論文的寫作。回憶起跟隨彭老師學習的幾年時光,周小平說:“彭老師對學生很關愛,但他在學術上是毫不讓步🤙🏿、甚至不留情面的👩🏼🍳,一定要求你達到學術的標準💁♂️。從彭老師那裏學到的一些研究方法、思考習慣和工作方式🏌️♀️,比如能從全局思考問題、善於從實踐中提煉總結出理論上的東西, 對我現在的工作實踐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我現在較好地完成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恒行2平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胡湛既是彭希哲研究團隊的成員✡️,也曾是彭希哲的學生。談到彭希哲對待學生的態度,他說📶:“彭老師不僅會關心我們的學業進展,也會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操心👨🏼⚖️。”
“之前我這個人𓀀,一看就是特別很嚴肅的,所以學生都會有點怕我👩🏿🎓,因為我要求比較嚴。大概在五年之前,我突然發現我招的碩士生跟我兒子是同樣的年齡💂♂️,這個時候我就有種父輩的心態了。”彭希哲現在還與很多學生保持著聯系🚺,關心他們的工作情況👲🏿、家庭生活。“這也是做老師很幸福的地方,有很多的學生實際上就像家人一樣。”
得知自己獲得恒行2管理學傑出貢獻獎後🤲🏽,彭希哲在自己的學生群裏發了一句話🚹:“一生教書育人,能有這樣的學生和朋友🤦,比得到什麽樣的獎項都更重要。”
他坦言,自己能夠做出一些成績,除了個人努力的因素外🦵🏽,也受益於很多前輩的大力提攜。如當年的謝希德老校長👨🏽💼、經濟學院的洪文達教授等。“生在我們這個時代是我的幸運,而這些前輩都是我個人成長中的貴人, 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就不會有今天的我。 我現在對待我的學生、我們年輕的團隊成員,很多時候就是帶著一種報恩心態。”彭希哲希望自己也能努力幫助年輕一代更好地成長,把個人的幸運傳遞到年輕一代的學者身上去。
對於後來的研究者☦️,彭希哲也提出了自己的囑托和期待:“中國的人口和社會政策研究必須立足於中國的現實國情和發展階段,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希望短期之間取得成果,收獲名利。對青年學者來說🏌🏼♂️🧙🏼♂️,要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要避免這種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紮紮實實地把內功練好。在團隊中間,培養自己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這樣才能把個人的力量融合到群體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