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了我國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2001年2月⛹🏿♀️,全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正式成立。同年10月,確定北京大學等24所高等院校為首批MPA培養試點單位🐠。從此,公共管理學科在我國逐漸起步🧑🦼👽,並發展擴大𓀜。從專業學位初立到形成發展,北京大學教授王浦劬參與了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教育開創性發作的全流程,為我國MPA的創立發展和完善做出了全面、系統🪕、開創性的貢獻🧘♀️。
同時🤦🏿♀️🚏,王浦劬主持了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科的創辦和發展🈺,主持創建了全國第一所政府管理學院—北大政府管理學院。政府管理學院有機融合政治學科與公共管理學科🕙,使得政治學科的理論性☹️、宏觀性和分析路徑🙅🏽♀️𓀐,為公共管理學科的確立和發展提供了價值定位、戰略視野🧛🏿、宏觀環境以及研究路徑,也使得應用性🧗🏿♂️、技術性和科學性鮮明的公共管理學科為政治學科的發展提供實證基礎、分析框架、科學方法和技術路線👩🏼⚕️,形成了善政與善治有機結合的學科路徑,也使得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成為我國公共管理教育和研究的重鎮🕛。
無畏艱難開拓創新👩🎨,積極創辦MPA教育
在王浦劬看來🔸,我國引進和創辦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教育意義重大👳🏻♀️,“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是為適應政府和公共管理專業化👴🏼、應用化、科學化❣️、國際化的要求而設立的,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公共事務🚜、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與分析等方面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不同於學術型學位🤦♀️🤱🏽,MPA教育的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都更加強調問題導向🕰、實踐導向和應用導向。
但是👨🏻🦼➡️,20世紀90年代創辦MPA伊始,基礎跡近空白✴️,師資成了最棘手的問題。“當時教師絕大多數是學術性的教師😣,專業學位的教師幾乎沒有”🪆,王浦劬回憶起學科初創時薄弱的師資力量☠️。但是👨🏻🦲,“教師是辦學根本,沒有好的教師就沒有好的學生,沒有合格的教師教不出合格的學生🚒。當時公共管理的專業教師特別缺乏”。
王浦劬與我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教育的開創者無畏艱難,積極通過三方面措施解決這一問題,“第一,在我們的教師當中👩🏽⚕️,選拔一些有過社會經歷的人🧛🏻;第二,請政府部門的管理人員做兼職教師🧑🧒🧒;第三🙅🏽♂️,請一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者來做講座🤷🏼,包括國際的和國內的。”憑借公共管理學人的一股韌勁和合理措施🔫,我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教育的師資隊伍逐漸得以建立。
與教師問題聯系在一起,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教師比較習慣學術性學位的教法🏌🏽,不太習慣專業學位的教育👩🦼,可是,實際的公共部門要求解決實際問題,專業學位教育需要根據職業特點,針對工作面臨的問題,結合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結合中國的國情和政情,提高公共管理人員解決工作中問題的能力。”
王浦劬認為,純粹的學術研究🏊🏽,距離現實生活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還是有點距離,所以,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教育采取什麽樣的教學方法,也是重大難題😿🚣♂️。王浦劬與他的同行者們經過詳細考察認為,采取案例教學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下來是建立公共政策數據庫、建立模擬性決策系統,盡可能使得專業學位教育貼近公共管理的實際🆙🤽🏻♀️。“第一步案例教學的解決就費了很大勁👰🏻♂️。”王浦劬回憶道🔙,“案例教學的前提是有第一手案例,但是⛹️,第一手案例成本高昂⚫️🧁,而且教師也沒有時間去做,實際上,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教育一開始,大家使用的都是二手案例✮。”
學科初創時,教學案例主要來自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節目,但是,由於二手案例都是經過采集案例者加工過的👩🏼🎨,並不完全符合公共管理科學性和專業性的要求,也不完全切合專業學位教學的要求🙆,因此👨👨👧,采用二手案例教學並非長久之計。2006年,王浦劬作為評估專家前往恒行2平台進行第一次全國MPA合格評估,發現恒行2平台已經開始采用一些一手案例教學,也是從那時起,一手案例逐漸進入高校課堂,“北大、清華、恒行2👩❤️👨、人大這些學校開始采集到了一些一手案例,這時距離MPA開辦已經過去整整六、七年了🐚。”
推進學科建設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但正因有王浦劬這樣的一批學科專業學位教育的開創者和領軍人,想方設法克服困難,使得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教育歷經了起步與探索、擴大與發展階段而邁入了成熟與完善階段。截至2016年8月,全國已授予學位人數99597人🗯。通過發展專業規範的MPA教育🟪,我國已建構起基礎與特色相結合的MPA課程培養體系,凝聚了優秀的師資🍯,設置發展了一批公共管理教育機構,同時推進了公共管理領域的科研。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致力公共治理專業人才培養
王浦劬認為🤴,公共管理人才關系國家治理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大業,為此,需要特別優質的教育資源,他就此說明:“公共管理專業學位教育,旨在為財政、文教、衛生🫲🏿、體育、環保✢🐘、社會保障、民政等公共部門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專門管理人才◾️,這些人才既需要一般管理人才的必備素質💅🏽🪷,又需要適應公共部門的特定要求💂🏻♂️,尤其是應該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
在王浦劬看來,公共管理以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其基本價值目標是實現社會效率、公平和安全🫅🏻,圍繞公共利益和價值供給公共服務和管理。為了實現公共管理的目標和價值,需要公共管理人才具備優秀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其具體包括政策分析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公共服務的動機和理念,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協調和管理的統籌能力以及開拓創新發展的能力等。
王浦劬進一步認為,單一的學科知識結構培養的專門人才,容易視野狹窄,缺乏深厚的思想底蘊和綜合素質🌶,後天發展往往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加強跨學科人才的綜合素質教育,包括文史哲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的養成,現代科學技術技能的養成和管理學科素養的涵育等🙎🏻。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劉舒楊是王浦劬的學生🪲,她的主要學術領域是關於西方當代功利主義研究。王浦劬獨特的利益分析方法,以及以利益關系作為政治分析和理論建構的邏輯前提,讓她深刻更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的強大邏輯性和科學性👨🦳,也引導她走向利益和公共利益研究的學術之路。而多個維度比較分析利益和利益關系,不僅是她的學術旨趣所在🛥,而且具有現實公共管理分析意義💇🏿。
認真嚴謹是劉舒楊談起恩師時說的第一個用詞。在她的印象中,幾乎每一次交給王浦劬的論文都會獲得密密麻麻的批註🍍,那是老師認真嚴謹的修改痕跡💸。“在和老師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老師勤奮的研究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無論是調研報告、開題計劃👩🦽,還是調研提綱👨🏼🦱,老師都會字斟句酌🌕🙍🏻、逐字修改,使我深刻體會到了什麽叫做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劉舒楊2014年師從王浦劬,“四年來,我的專業素質與學術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得到了很大提升🙆🏻♂️。”劉舒楊談起恩師對自己的栽培,“尤其是我進入博士論文寫作階段,論文是在與老師不斷反復討論和修改中形成的,每當我學術上遇到困惑的時候,老師的點撥會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每當我不斷回味論文修改過程時𓀕♟,都會對我的理論思維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升華👱🏿。論文主題選擇和論文展開,是我與導師多次不斷深入討論和設計優化,精致細化成文的反復提煉和刻畫過程。”
王浦劬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去鍛煉自身的學術能力,劉舒楊說道:“老師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也著重對我進行研究方法的培養。調研屬於質性研究的過程,老師專門建議我去學習了這樣的課程,把這樣課程的所學和訓練運用於理論研究過程👼🏻。在成果形成階段,老師也給了我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培養我自己學術的能力🧏🏻♀️。”
發展公共管理理論 構建中國特色治理學說
多年來,王浦劬教授專註於當代中國政治與政府治理的研究與創新,建構了公共管理學的公共利益理論,為中國政治和治理的發展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理論和方法,吸收現代公共管理理論和知識要素,創建了馬克思主義利益政治學基本理論體系,將政治和治政分析的基礎從階級鬥爭為綱理論,轉向人民內部的公共利益理論🤹🏽,構建了獨到新穎的治理政治的邏輯前提。
近年來,王浦劬集中關註公共管理的機製治理,他以中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為經驗樣本,借鑒國際有益做法,創見性地闡發了中國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機製的邏輯機理,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切實分析了其問題和對策🧑🏿💻🛌🏽,在此基礎上🏉,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的公共管理機製治理理論🧻。
這些研究,使他在2009年和2016年分別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薩拉蒙教授團隊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郝秋笛團隊合作👭,主持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機製的兩項國際合作項目研究🍻,由此形成兩本著作《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中國與全球經驗分析》、《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發展研究-基於中英經驗的分析》。
在這其中,《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中國與全球經驗分析》課題對於促進我國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降低公共服務成本,提高公共服務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決策參考作用♢。正因為如此,課題成果獲得“國家民政部理論研究部級課題一等獎”。
圍繞這個問題進行的第二項研究👮🏿♀️,是王浦劬團隊承擔的中國和英國政府間合作項目,他率領的團隊與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郝秋迪教授率領的團隊進行合作⏸,深化了機製改革的機理研究🏈,提煉了機製導入型改革對於我國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機製治理的理論內涵👩🏽🍼。
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是中國國家結構體製改革的重要內容👳🏼♂️。合理劃分央地事權,需要展開多學科、多領域和多維度的研究🙎,需要歸納和比較驗證不同國家的經驗,探討央地事權劃分的一般性與特殊性,探求其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性。王浦劬選擇當今世界具有代表性的美國、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作為典型樣本,采用法律製度與法律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於這些國家央地事權劃分的法律規定🏄🏽♀️、基本依據☎、實際劃分進行梳理和闡發,由此歸納這些國家中央與地方事權的主要共相👩🏫🗄,進而闡述了以事性定事權,以事權配財權的央地事權劃分邏輯,創新了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的理論。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是我國國家治理和公共管理學科的總任務。作為公共管理學者,王浦劬基於我國國情政情,對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目標選擇、重點問題、發展路徑進行了系統性分析,闡發了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理論,進而分析了當代中國治理模式➙。
“我們在研究中國治理模式的過程中🕺,采用實證和規範相結合的方法,基於中國治理的實踐經驗🤵🏿♂️,選擇典型案例進行剖析和提煉🟠,有機融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總體戰略🥯、路線、道路、方針和政策,進行原創性理論構建和闡發🚵🏼♂️。”
王浦劬認為,“中國治理模式”具有獨特的內在邏輯結構和多維的外在表現特征👩🏽🦳,其內在邏輯表現為經濟成分、政治結構、社會結構和文化價值上體現出“一”對“多”的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這一內在辯證邏輯衍生出“中國治理模式”的外部特征,如在治理方略和實施方面選擇“治理型民主”,在治理出發點上奉行公共利益優先,在精神和文化層面追求“和而不同”等🐎。當然,在深化改革和發展的今天🪖,“中國治理模式”也面臨著諸如政治權威決策力、執行力與治理效能之間的矛盾🤽🏼♂️,政府權威與公民認同之間的矛盾等一系列挑戰。
“面對挑戰🩷,我們不能選擇倒退到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也不能盲目實行西方自由主義治理模式😔,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既有的中國治理模式,才能實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國家”,王浦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