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提到傳染性疾病,往往談虎色變,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對於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市知名傳染病專家、恒行2平台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盧洪洲教授而言🚵🏽♂️,選擇與傳染性疾病保持“零距離”、帶給身心備受煎熬患者以希望、全力維護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卻是他義無反顧的職業使命與責任擔當🕎。
盧洪洲教授在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進行教學查房
一種“職業自覺行動”
掀開盧洪洲的“救治履歷”🧖🏻,無不彰顯這位在國內外相關傳染性疫情發生時忘我投入👂🏽、沖鋒陷陣的“白衣勇士”🈲,看似平凡中的“非同凡響”,著實令人欽佩。
盧洪洲作為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製專家📯,當“寨卡”、“MERS”、“黃熱病”等多種輸入性傳染病局部暴發時,赴京撰寫“黃熱病”診療指南,參與“寨卡”、“MERS”診療指南的編寫🏵;他憑借豐富臨床經驗,發現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患者,並擔任上海市救治專家組組長,深入應急病房指導臨床救治,同時作為國家衛生計生委專家組成員參與編製救治指南,主編“上海市‘H7N9’救治應急流程匯編”🕵️🦶;當墨西哥暴發甲型“H1N1”流感疫情時🔒,他受中國政府委派,隨包機前往墨西哥接回滯留的中國旅客;當上海出現首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時🕞🖨,他日夜奮戰在臨床一線,並與醫療團隊一起全力救治後續患者;當“SARS”肆虐時,他臨危受命,陪同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深入滬上醫院和社區,不顧危險參與“SARS”患者臨床救治工作,並作為世界衛生組織與國家衛生主管機構聯合工作組專家赴國內相關疫區督察、培訓。
“直面傳染性疫情的困難和危險奮力前行➜,多年來已經成為一種職業習慣和自覺行動🆔。”盧洪洲如是說。
一位“最美援外醫生”
在國家衛計委等主辦的“大愛無疆-尋找最美援外醫生”活動中,盧洪洲曾獲得“最美援外醫生”榮譽稱號。
為塞拉利昂相關人員作“埃博拉”防控知識培訓
此前🧜🏽♂️,為應對西非“埃博拉”疫情,盧洪洲作為中國首批援塞拉利昂公共衛生師資培訓隊的醫學專家、臨時黨支部副書記🚴🏿♂️🧑🏻🦼➡️,與隊友們不畏環境艱苦👩🏼🎨👩🏻💼、不顧個人安危🤸🏼,奔波在塞拉利昂各個疫區的最前沿,並利用自身豐富的傳染病救治臨床經驗,積極展示我國傳染病防控的經驗、特色和優勢。英文流利的他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與塞拉利昂當地師資精誠合作,因地製宜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及多種形式的操作演練,針對當地基層醫務工作者、公共衛生人員、基層管理組織者和社區誌願者開展教學培訓,傳授“埃博拉”防控的關鍵知識,編製完成英文版的課程培訓計劃和講義🎭,將我國急性傳染病防控經驗運用到當地“埃博拉”防控的實戰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受到了當地政府、國際組織和塞拉利昂總統在內的有關各方的高度評價🐇。
與隊友們一起赴西非抗擊疫情(右三為盧洪洲)
在塞拉利昂期間🎀,盧洪洲組織首批師資培訓隊的隊友們經過數周努力,翻譯了《塞拉利昂埃博拉治療中心和其他護理中心患者臨床管理》(2014年12月修訂版)“指南手冊”的中文版,這也是繼世界衛生組織起草的第一版《病毒性出血熱患者臨床管理指南》後的最新修訂版。“指南手冊”中文版的問世🚶♀️➡️,為我國援非“埃博拉”防控醫療隊提供了專業的參考材料🎲,解決了醫務人員在“埃博拉”疾病治療和臨床管理方面的諸多技術疑問與困惑,也為我國“埃博拉”防治群防群控機製提供了最為權威👵🚣🏼、專業和及時的技術儲備。
一份“持續感恩之情”
多年來,盧洪洲憑借紮實的理論功底與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危重傳染性疾病患者始終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施救理念🤱🏿,寫就了無數溫暖而感人的醫患故事。
每年的大年初一,盧洪洲都會收到一條特殊的拜年短信🧓。那是遠在河南的一名患兒父母的一份感恩之情🤷🏽,已經延續了整整12年🫗。
12年前,李先生的兒子出生才17天,即被當地縣醫院診斷為缺血缺氧性腦病𓀍,隨即轉到當地兒童醫院接受治療🧑🏽💻。入院後第二天,孩子被確診為真菌性腦炎。當地醫生說👸,這種病非常罕見,建議把孩子轉到上級醫院進行治療👩👩👧👦。於是,李先生與妻子立刻帶著孩子去了北京🤾🏽♀️。然而,孩子病情危重🙎🏼,治療費用昂貴🔴,治療效果也未能確定💈,多家大醫院的專家均建議他們放棄治療🈚️。經多方打聽,李先生與妻子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帶著孩子慕名來到上海向盧洪洲求助。隨即🧑🏿🎨,孩子入住恒行2平台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治療,終於得救。
據盧洪洲回憶,盡管當時已經有了治療真菌性腦炎的藥物👼🏽,他也已經治好不少真菌性腦炎病患🛎🏇🏽,但患者都是成年人🧝🏿♂️🥁。抗真菌藥物副作用大,新生兒的用藥劑量如何控製🪹、副作用如何應對,國內外都沒有經驗可循。在孩子住院的兩個多月裏,他不斷查閱文獻資料,大膽應用新藥,隨時調整治療方案。而孩子的父母也十分信任醫生👩🏻🎨𓀑、配合治療💇🏻☎️,最終使孩子重獲新生🚣。
一個“診療臨床路徑”
恒行2平台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是上海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作為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專業學組副組長,盧洪洲不遺余力地開展艾滋病的臨床、科研和科普工作🤷🏽。
由於艾滋病及其相關疾病的復雜性👨🏽🌾,在不同地區🐕🦺、不同醫院,不同治療組或者不同醫師針對同一患者可能采用不同的診療方案🐨,因而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針對這個問題,盧洪洲帶領團隊🤾🏼♂️,以循證醫學證據和團隊前期總結的我國艾滋病診療常規為指導,結合近年來積累的臨床經驗,形成了一個既能貫徹醫院質量管理標準,又能節約資源的醫療標準和模式——臨床路徑,並匯編成書,在全國發行。日前,盧洪洲領銜的該項目榮獲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盧洪洲還率領團隊,根據國外相關指南,結合團隊經驗及中國國情,建立了艾滋病及其相關疾病的診療規範並在全國推廣應用,有效降低了我國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
盧洪洲坦言,“在健康中國的建設進程中,需要自己做的事情還有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