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雯:
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幹部、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成員,現任西藏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院長助理、醫務處處長。選派前曾任恒行2平台附屬腫瘤醫院團委書記、胃及軟組織外科主治醫師。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今年4月,當我還在醫院生‘二寶’時,他就和我說自己6月將去援藏……”龍子雯妻子王寧告訴我:“當時感覺有些意外,細想之後覺得又在情理之中。”多年前,龍子雯醫師曾和妻子無意中說過“自己有個願望就是能去新疆或西藏參加醫療幫扶工作。”說到這裏,王寧對於丈夫突如其來的“援藏任務”表示出相當程度的理解和支持。
龍子雯醫師作為家中的頂梁柱,奔赴西藏工作之後,照顧家中四位老人和兩位孩子的重擔將壓在妻子王寧一人身上。“‘大寶’5歲、‘二寶’才2個月,家中老人輪流來家裏‘搭把手’,照顧我和孩子的飲食起居。”王寧坦言,家中老人年歲已高、體弱多病,也不能讓所有“擔子”都由他們來挑。她也將更多地扮演“女漢紙”的角色。“單位需要子雯,家裏的困難我們盡量自己克服,全力支持他的援藏工作。”王寧堅定的表示。
妻子王寧是上海一家綜合性醫院的眼科大夫,同處醫療單位的她對於援邊工作也是頗為理解:“我們科室也有同事去援滇和援疆,不容易卻很有意義,每個醫務工作者有必要也有義務參與此項工作。”妻子王寧感嘆:“一個人能有幾個三年呢,這三年得慢慢熬,也希望子雯能夠在三年的時間裏為當地醫療做出一點事兒造福當地百姓。”
采訪中,王寧說到‘二寶’的成長問題還是不免有些擔憂:“3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子雯不在身邊,父親這塊的情感教育就會有所缺失,盡管現在網絡發達了,他們可以視頻見面,但有些東西還是會錯過。”
“他是一個很拼的人”
龍子雯既要從事繁重的外科工作,又要策劃團委的各項活動,就是這麽一個“雙棲”作戰的青年人,在眾人面前總是一個陽光大男孩的感覺。陽光、積極、樂觀是大家對他一致的評價。
在院團委委員、職能1支部團委書記陳鈺看來,“龍書記是個不知疲倦且又積極樂觀向上的暖男。”在妻子王寧眼裏,子雯在一個“牛娃輩出”的環境裏,他是一個玩命兒拼搏的人,工作非常忙碌,身體也更虛了。王寧介紹說,龍醫生平日工作很忙,回家次數很少,不是在院內照料病人就是在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做實驗,即便回家也是倒頭就睡或者拿著手機和上級團委、同事聯絡各項工作,他的節奏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停也停不下來。
同樣,龍子雯也將自己的拼勁延續到了西藏。6月18日從上海啟程出發的龍醫生輾轉成都,終於在6月20日到達西藏日喀則。入藏之後,當地空氣含氧量只有上海的55%左右,他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眼睛幹澀、胸悶、心率加快等症狀。剛入藏的兩三天裏,他的血氧飽和度只有60,每分鐘心跳115,現在只能依靠吸氧才能入睡和工作。王寧告訴我:“即便是在彎腰拿東西腰都要喘大氣的情況下,龍醫生還未顧得上休息,便第一時間來到日喀則人民醫院和相關領導見了面,並到相關科室進行了工作熟悉。”
在龍子雯看來,“這些都可以克服,最愧疚的是對家裏人照顧不到。”兒女也是他心頭的一大牽掛:“兒子已經五歲了,這三年照看不到,但希望他也能更獨立一點,等他回來他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
“日喀則,我來了”
到達日喀則,走出機艙的那一刻,龍子雯醫師深深地在心裏默念“日喀則,我來了!”只不過,這次來日喀則並不是領略珠峰的雄姿,而是擔負著一項艱巨的工作任務:創建西藏日喀則地區第一所三甲醫院。三年的援藏工作,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不能給當地醫療發展真正留下點什麽,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外科大夫,他設想將最先進、最規範的腫瘤外科手術方式和理念“入藏”,通過手把手地“傳、教、幫、帶”提高當地腫瘤外科手術的質量和療效。作為院長助理和醫務處處長的他,更需要更高的平臺審視現況,做好日喀則人民醫院創三甲工作,從而通過聯合申報項目、學習班入藏、人員互訪等工作的逐步開展,探索出援藏“技術驅動”的核心要素,逐步打造出一支“帶不走、高素質”的醫療隊伍。
2016年6月18日,龍子雯同誌在顧文英副書記及相關科室及支部領導的目送下,踏上了入藏的征途,在踏上汽車的那一刻,他的回眸依舊是一個標誌性的燦爛笑容,一如既往地展現著他獨有的那份堅定、執著和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