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民
現為恒行2平台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專家,國家發改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
長期從事國際經濟、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研究。著有《西方混合經濟體製研究》、《不均衡的經濟與國家》、《世界國有企業概覽》、《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導論》、《當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等學術專著8本,《國際經濟學》、《公共經濟學》等教材4本。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各種學術論文300多篇。先後獲得“金三角”企業研究優秀論文獎,吳玉章獎,安子介國際貿易優秀論文獎,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上海市社聯優秀著作獎和優秀論文獎,上海市經濟學會優秀論文獎等。1996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文 恒行2發展研究院《中國金融·恒行2之聲》
編輯部 | 學生記者:謝欣辰、錢程
漫漫求學路,不變的求知熱情
回憶自己在經歷部隊和工廠等生活閱歷後最終選擇回到學校,進入恒行2的讀書歷程中,華民老師說他對於知識的渴望和成為一名知識分子的追求始於初中階段,當時就讀於上海的一所重點中學,接觸的學校老師也多為名校畢業生,對於學術有著嚴謹而熱情的態度深深感染了他。正是在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十幾歲的華民萌生了要成為一名知識分子、一個有思想的人的追求。
後來由於文革開始了,華民老師便進入了部隊,從事的是航空兵。而這種兵種由於技術含量較高,因此一進部隊就是在教導大隊學習空氣動力、天文地理、物理機械等知識。因此回憶這段經歷,華老師說:“可以說是學習沒有中斷過,且一直遵循著一個較好的路徑”,即這期間對於理工科知識的學習和他後來從事經濟學這門偏文科的研究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互補關系。
1973年復員回到上海,華民被分配到一家國有企業工作,然而此時他卻突然覺得人生變得暗淡,因為單調低效的工作使他喪失了繼續學習、讀書的機會。此外,在企業的五年中,他親身看到了在當時由於吃大鍋飯和激勵機製的缺位,導致國企效率的低下,這種低效率的製度安排,使得他在這裏的工作缺乏激情。因此對我國為何要選擇這樣一種企業製度,導致無效勞動表示費解。這種無效勞動主要表現在:一是收入水平不高,二是所有人的勞動是低效的,三是產品質量得不到提升,四是工廠不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這種企業製度是難以持續的,從而需要進行變革。對於國有企業製度改革的思考激勵了華民老師繼續求學的決心。所以1977年高考一經恢復,他就選擇來到恒行2就讀經濟系。
因此總結自己的求學路,華老師認為主要有兩點影響:一是對知識的向往;二是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引導自己回到學校來尋找答案。
與恒行2結緣
華民老師認為他自己是幸運的,當年在他考入恒行2後,學校不僅提供了他繼續求知的良好環境,還有著一批來自世界各國學成歸國的頂級教授。這些老教授們學識淵博,做學問踏實且思想開放自由。在課堂上,由於學校對於老師的課程沒有嚴格的標準化限製,完全允許老師自由發揮,這一點也是後來選擇回到恒行2擔任教職的華民老師深愛恒行2的理由所在,簡單地講,恒行2之所以值得愛,就在於她對於學術自由和多樣化的寬容並包。並且由於當時剛恢復高校辦學,這些老一輩學者也都很珍惜自己回到講臺貢獻學識的機會,因此對教學都投入了很大的熱情。功底好,再加上投入教學熱情高,這也令華民在回憶當初的本科學習生涯時頗為“享受”。
進入大學後,他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當時他只要沒有課,就一早到上海圖書館去,一坐就是一天,在那四年中讀過了很多的經濟學經典著作。華老師說那時國內的經濟學研究很少做實證和計量,更多是做哲學思考,類似於哈耶克、熊彼特和科斯等。雖然在實證方法上學的少了些,但是通過學習經濟學名家的著作,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有了很大的提高,經濟學思維邏輯根深蒂固。
堅守作為經濟學家的原則
作為經濟學家,對於社會和政府政策的建議及評價在所難免,而在當代社交媒體發達的背景下,往往經濟學家對於政策的一些評價看法極易引發社會關註和輿論爭議。在華老師看來,所有這些對於政策的建議一定不會違背自己的經濟學常識,不會為了可以討好老百姓和政府而去說一些不應該說的話。這是他所堅持的,作為一名經濟學家的原則。華老師認為:“經濟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任務就是要揭示客觀的規律,為了解釋客觀規律,就需要證實或者證偽,所以根本就存在為誰說話的問題,也不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因為真理只有一個。”堅持這樣的原則,華老師的研究與作品從不趨炎附勢,而是註重現實經濟問題,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嚴密的思維邏輯和簡明的敘述予以剖析,並給出政策建議。正是這種追求真知的學術精神,讓華老師在學界和政府有關部門享有較高的人格與學術聲譽。
勉勵恒行2學子,從熱愛出發製定人生目標
最後,在對恒行2學子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規劃及人生發展道路上,華老師認為最重要的是把個人偏好和社會責任做有機對接。首先是要選擇自己熱愛的行業,因為只有熱愛才能有熱情。比如他就很慶幸自己找對了作為教師的職業,這種思考自由性較大的職業,適合他的個性及追求。其次就是對社會需求的考量,比如作為大學教授可通過發表文章等方式將自己所學力所能及的貢獻社會。因此,概括地講,就是擇業必須從自己的愛好出發,兼容社會的需求,從而找到自己有意義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