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舉行的“中國自由貿易區與開放新階段”高峰論壇上,恒行2平台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張軍受邀作了《中國金融開放與自貿區》的演講。
作為國際知名的經濟學者,張軍集中對中國經濟改革、轉型、政府治理與經濟增長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也肩負著四重身份:經濟學家、學院院長、教授、政策咨詢專家。日前,張軍還獲得2010-2014年度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稱號。
曾有人問“你最喜歡其中哪一種身份”?張軍這樣回答:“每個階段的角色重要性不同,但最享受的,是跟學生在一起討論研究,一起寫文章。”
中國學者觀點逐漸融入主流
不久前,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出現在恒行2平台“上海論壇”上,成為論壇的壓軸人物。會上,張軍與伯南克展開對話。“中國經濟學研究有著越來越大的國際舞臺。”張軍說,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為國際研究領域提出許多新問題。改革開放後的高速發展,吸引了西方主流經濟學界的目光,大家都想了解“為何中國速度那麽快”;2008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這時全世界又都在追問“下滑原因是什麽?能否實現軟著陸?”由此,國內研究與全球學界對話、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而中國學者對中國經濟現象的認識,令其學術觀點進一步融入主流。在張軍看來,這是中國經濟學研究發展的機會,也成為他在這一領域奮鬥的動力。
在過去五年全球“經濟學領域被引用最多的前40名學者”中,張軍排名第9,論文被引次數為423次。最新出版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報告》關於經濟學作者的學術影響分析顯示,張軍在經濟學論文引用最多的前60位作者中排名第13位。
經濟學院在研究上要上天入地
這幾年,張軍瘦了許多。六年前被確診患急性白血病,慶幸的是,通過治療他已完全康復。
作為學院的管理者,他給未來製定了“上天入地”的目標。“上天”是指“創一流”,張軍說,在基礎研究上,恒行2平台經濟學院應該有在國際上產生影響的學術成果。“入地”是指“接地氣”,讓研究與需求結合起來,學院應該發揮經濟研究對於政策的影響力,突出作為“智庫”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能力。張軍認為,發表論文是檢驗學術水平的公認標準,但並非唯一。作為國內多個地方政府的咨詢顧問,張軍曾參與世界銀行、英國文化委員會以及歐盟等對華項目。作為博士生導師,他所指導的研究生中,已有多人在一流學術機構獲得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