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雋,先後教授《心理學導論》、《人格心理學》、《團體心理訓練》和《心理學進展》等課程。獲得2012 屆“本科生最受歡迎老師”稱號。
在高雋老師眼中,教授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核心任務並無區別———都要考慮到怎麽樣最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良好地傳授新的知識。
趣味課堂
課堂是激發學生興趣和動機的主戰場,高雋老師的課堂設計生動有趣。她一般會以故事引入主題,這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故事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能夠選擇去吸收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信息。
簡單的心理學小實驗也是她活躍課堂的方法。高雋老師期望能讓學生通過參加實驗來獲得不一樣的感受,讓學生體會“科學的心理學和你平時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的區別”。她的課堂內容往往切合學生共通的問題。比如團體心理訓練的課程本身偏重臨床心理學,但上到大三大四時,學生最關註職業規劃,高雋老師就會專門設計貼切這一問題的課堂。
不僅是課堂設計,對於起著課堂“保險帶”作用的教材,高老師也非生動有趣不擇。“我希望選擇他們願意讀的教材。”她期望“學生能因此對心理學有興趣,學點入門知識,至少可以判斷在報紙、網絡接觸到的心理學知識是可信的還是不可信的。”
作為課堂的延伸,高老師給學生推薦的課外閱讀材料基本上不是學術類文章,而是心理學科普類文章。她會精心篩選,確保這些課外閱讀材料和所學的專題緊密相關,又都是日常生活的現象,能貼近學生的生活。
善用作業
作業往往讓學生“頭疼”,但高老師卻成功地將它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工具。
高老師目前固定的作業有兩個:一個是團體作業,五到六人組成小組設計心理學的實驗或者做一個研究計劃。高老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就一個問題坐在一起進行討論、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高老師會給他們很多支持。她並非過於看重結果,而是希望學生能通過規劃研究,去體會真正的心理學家是如何思考的,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積極的體驗。另一個作業是在學期末讓學生反思上這門課給他們了解自己、了解別人和了解世界帶來哪些啟示。高老師並不限製體裁,文章漫畫皆可:“這並非側重於知識,而更側重於如何將知識應用於生活。”
高老師善用作業與她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有關。“去年美國心理學會出臺了心理學教學指導大綱,這個大綱做得非常好,特別是它強調除了知識和思辨的技能外,作為一個心理學的本科生,需要進行基本溝通、思考倫理,做負責任的決策者。我會把它確定的目標融入自己的教學。”也正因為如此,她的作業都受到了學生的好評。
及時反饋
雖然會花大量時間,但反饋是高老師所堅持的。她始終認為“如果學生感覺到上這門課不僅只有一個績點,而是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所收獲,會更加投入。”
高老師之所以堅持及時反饋,和她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密切相關。“在一開始我布置作業時,可能就只打個分數。但就有學生問能不能給詳細的反饋。我就反思,我在上大學時,作業交上去後永遠不知道自己做得好還是不好,只是最後得到了一個分數。”基於這種反思,高老師給作業製作專門的反饋表,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高老師認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給老師帶來挑戰,帶來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