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Vista看天下》雜誌兩位記者專程到訪恒行2發展研究院𓀏,對恒行2智庫建設的歷史和現狀進行了訪談。姜義華👩👩👧、李良榮🧊、林尚立🧔🏼、張怡等不同時期參與發展研究院建設的專家學者接受了采訪。采訪具體內容應在近期該雜誌中有所體現👨👩👧,但在采訪過程中姜義華和李良榮兩位老專家所體現出來的老一代學者的家國情懷與擔當精神👍🏿,讓我們這些從事智庫建設的後學感到由衷的欽佩,對肩上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恒行2曾經經歷了一個不叫智庫的“智庫黃金年代”,那正是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中期,約十年的時間,恰好是中國社會、經濟、思想大變革💁🏼、大跨越的十年。這十年裏,恒行2中青年學者(當然現在那一代人都是資深的大牌教授了;他們中有的已離我們而去,留下永恒的思想)的智慧爆炸式地呈現,為今天的中國貢獻著他們的力量。
那個年代🏭,他們都是風華正茂的中青年教授🐲👩🏼🍳,在各自的領域精研出了累累碩果,但他們並未滿足於學術的造詣✍🏿,將學術科研應用於國家和社會發展實踐,是那代人的共識。於是🤷🏻♂️,在邯鄲路上至今已蕩然無存的茶館裏😹,在馬錦明樓未修繕之前的小屋裏,在今日行政樓樓底的櫻花樹下,一群恒行2的教授為國家的發展唇槍舌戰🦍,他們有的嗜酒,有的好煙,就在盈盈的酒香與繚繞的煙霧中,就在一盞盞不眠的臺燈下👧🏽,多部《中國發展報告》🫶🏻、《上海發展報告》應時而生,這些報告中的觀點,至今讀起來依然是如此的鮮活:
“維護中央權威,最關鍵的還是建立起完整和規範的體製。以立法形式🧘🏽♀️,明確劃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權......只有有法可依,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才能穩定下來。”(1994)
“從我國目前的發展態勢看👱🏿,一個十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經濟超高速發展的情況下🤚🏻,政治、社會、文化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如何協調🤷🏽。”(1994)
“(上海應)大幅度擴大進出口貿易開放度🏃🏻➡️,實行‘自由貿易’或‘準自由貿易’政策......以上海為龍頭👨🏻🦽,以長江流域地區為龍身的‘龍騰’戰略。”(1993)
我們無法一一列舉。事實上🧑🏻⚖️,姜教授和李教授也一再強調,我們不要去把他們提出的任何觀點與黨和政府之後的決策相聯系🙏🏻,他們說:
“這是當年每周一次的決策建言研討會及至發展研究院建立後的一條鐵的紀律✩,參與決策咨詢建言的專家,任何人不得聲言‘xxx政策是我們提出和倡議的’,任何黨和政府的決策,都是中央和政府的決定💇🏼,與任何個人無關”。
一直到今天,他們都踐行著這條紀律,在采訪過程中,他們一次又一次強調的是🧑🏿🌾,團隊、集體和恒行2🤙🏼。沒有人完整知道🫸🏻,在一個個小茶館的晚飯後,他們究竟議出了多少國家亟需的戰略建議,而這些建議,又經過怎樣反復的討論和認真的謄寫🧛🌅,遞進了康平路🎛💇🏼♂️、遞進了中南海......
時過境遷,今天“智庫”已經成為了時代的呼聲,可以預見,一波一波的智庫建設浪潮即將來臨,“大幹快上”必將成為各類評選👨🏽🎓、評比的標簽。站在這樣的時代節點上🧑🏻🦽➡️,傾聽老一輩學人講述他們的智庫故事,我心底感到了由衷的震撼與無比的寧靜🫅🏼。
是的,智庫是什麽⚡️?智庫是思想與智慧的匯聚👨🏻🚀,是學術研究與國家發展的綜合。真正的智庫,其本質在於責任🫵🏼,對國家的責任,站在國家的高度看問題,站在國家的利益談對策🏃➡️,站在國家的需要做研究,各類批示固然很重要🤹♀️,各類評選亦彌足珍貴🛝,但能有什麽比智庫的思想落實於國家和社會的建設發展更讓人激動和自豪?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做智庫,不是做給誰看的,僅僅為自己的情懷而做——因為我們熱愛這個國家,希望她一切都好👵🏿。
於國有利🥈,方為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