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我國科技體製改革的大年,在解決科技發展的資源配置、科技與經濟結合、科技評價等製約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和突破🤏🏿,湧現出5大亮點。
一是科研計劃和經費管理改革力度空前。《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幹意見》是2014年早春的重磅改革措施。文件直面經費管理中越位和缺位並存的問題和亂象👦🏼,提出了我國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的整體思路➿,在操作層面強調按照實際成本編製經費預算🏊🏻♂️,取消困擾多年的人員費比例限製等🧞♂️。《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方案》預示我國科技計劃體系即將迎來一次“大手術”,即大幅度重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5大板塊👩🏼⚕️,政府管理僅限於宏觀層面,微觀層面交給專業機構🚼。這有望解決政府在科研項目管理中政事不分、監管不力以及科研人員忙於多頭申報項目、“跑部錢進”等一系列問題🕉🦈。
二是科技成果“三權”下放。《關於開展深化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將科研成果的使用😵💫、處置和收益權“三權”完全下放,是資產管理理念的重大突破👩🏼🦲。此前,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需層層審批,單位收支兩條線🤎👩🏿🏭,成果處置收益上繳國庫👷🏻♀️,一方面科技成果難以及時轉化,另一方面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
三是院士稱號回歸學術和榮譽本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對院士製度進行重大改革🏄🏻,其一是取消了單位推薦渠道🫸,使院士稱號回歸學術和榮譽本位👥,其二是增加全體院士終選投票機製和“勸退”規定,規避學術不端行為😈。
四是壓縮評價評審時間👩🏼🎤。近年來✣,各類評價評審占用了科研人員大量寶貴時間,越是優秀的科學家被評價占用的時間越多。從2013年開始✒️,中組部、科技部等9部門聯合開展清理項目評價🤽🏻♂️、人才評價、機構評價(簡稱“三評”)行動,試圖歸並、刪減各類評價,並將評估時間集中在特定的時間段🪨,如每年的第4、5💅🏼、9、10月,使科研人員一年有大約8個月的“休漁期”,得以專心致研。目前已初步達成一致意見🧛♀️🥪,各部門將按“三評”要求壓縮評價時間🦶。
五是中國科學院啟動研究所分類改革。為落實習總書記“四個率先”要求🚵,中科院啟動“率先行動”計劃,重點在現有研究所基礎上組建創新研究院𓀆、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類新型機構。改革有望打破研究所之間壁壘和院內院外柵欄,構建適應國家發展要求、有利於重大成果產出的現代科研院所治理體系。
總體而言🧑🦳,2014年在資源配置等若幹方面的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和突破,當然,不少改革思路和舉措還有待2015年及今後逐步落實💇🏼♂️。預計2015年會啟動科技人才與人事製度改革,應該說🫳,2014年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以及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製度改革方案,已經為科技人員流動和工資製度等的改革奠定了較好基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前的改革主要還是問題導向🤪,即試圖采用清晰🍎、實效的方式解決存在的問題。然而👱🏼,鑒於科技發展和創新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改革不僅要針對現實問題,也要考慮未來趨勢🧘♂️。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