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看似可怕,但若知己知彼,掌握一定的戰略與戰術,控製住癌症將成為可能。4月27日上午,國際著名肝癌研究學者🦸♀️、從事癌症研究和臨床實踐40余年的院士湯釗猷,攜手國內腫瘤名家↩️、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何裕民,在上海圖書館進行了一場關於抗癌戰略與戰術的“中西醫對話”,系統整合國內外抗癌戰術,糅合發揮中西醫特長,為廣大聽眾⚰️,特別是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思路🎷,提供多快好省的“中國式”求醫就診參考⛈🍲。
當前人口老化,環境汙染🏋🏻♂️,癌症呈高發態勢🧰。至今人們仍然“談癌色變”🏊🏿♀️,說明癌症仍遠未被攻克。即使在科學十分發達的今天,癌症領域仍有大量科學問題需要解決。雖然目前抗癌手段五花八門➰,有手術、放療、化療、局部治療🛌🏻🏨、生物治療、分子靶向治療和中醫中藥等🏋🏼,但療效因人而異,打贏抗癌戰的決勝關鍵究竟是什麽?將癌症斬盡殺絕的戰略正確嗎📶?孫子兵法中古老的東方智慧能給我們什麽啟示?
自上世紀60年代末💁🏽,中山醫院成立了腫瘤小組⬆️,湯釗猷院士在40余年裏,發起了向肝癌發起的“三大戰役”——小肝癌研究🧷、不能切除肝癌縮小後切除研究、肝癌復發轉移研究,使肝癌病人術後5年生存率提高了10倍,肝癌由“不治之症”變成了“可治之症”。通過40余年臨床實踐的反思,結合癌症防治與研究的進展🫸,湯釗猷院士深切感到對癌症的治療光消滅不夠,還要註意消滅後殘癌的改造(使之“改邪歸正”)和機體的改造(增強抗癌能力),對此,他曾提出全新的抗癌戰略——“消滅與改造並舉”。
整合古今中外抗癌戰略和戰術的實踐結果,將不僅是影響每個癌症患者的生死,更是影響整個抗癌戰勝負的大問題👮♀️。而早在2500年前已有抗癌戰可供參考的戰略和戰術。雖然孫子是論“戰”,戰爭的目的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而對付癌症🧚🏽♂️,也有相仿的目的,即消滅腫瘤𓀅🚵🏼♀️,保存機體🙂。孫子兵法中的智慧完全有可能指導抗癌戰。
何裕民教授從中醫角度,同樣深度認可對付癌症的應對策略應是更主動地加強防範🧑🏿,從過去的汲汲於“征服”轉變到講究以“博弈”為主🖌。並提出了治癌應該將“戰士情結(一味拼殺)”與“將軍思維(整體考慮)”結合起來;對付癌症,不妨“一停、二看、三通過”的新觀點🦖。
湯釗猷院士繼2011年《消滅與改造並舉——院士抗癌新視點》倡導中國式抗癌戰略獲得廣泛反響之後👶,在講座上首次推出其剛剛出版的抗癌科普新著《中國式抗癌——孫子兵法中的智慧》。湯釗猷院士融匯東西方思維精髓,匠心獨運,創造性地將孫子兵法中的千古智慧與當下探尋中國式抗癌戰術戰法巧妙結合起來,通過“看癌篇、診癌篇🐈⬛、治癌篇、康復防癌篇🔌、展望篇”,對廣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在就診求醫過程中面臨的關鍵選擇👩🏻🔬,以對話式語氣,推薦提出蘊含中國傳統智慧💃🏽、符合中國特色的中肯可行抗癌建議,供癌症患者和醫者閱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