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華:
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近期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研究。主持的“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應對‘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的戰略與路徑選擇研究”獲2012 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
面對壓力與挑戰需重塑形象
2011 年🦁❄️,在慶祝建黨90 周年大會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指出了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四大考驗”與“四大危險”: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的提出,把在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問題🧛🏻♂️,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也為社會科學研究提出了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
杜艷華教授敏銳地抓住這個熱點𓀘、重點,開展關於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應對‘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的戰略與路徑研究。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巨大成就🏄🏻♀️,但自身也產生了諸多問題, 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和凝聚力👶🏼。黨的形象關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關乎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也關乎執政黨的生命,必須通過執政黨自我凈化🤗、自我調整、自我革新來重塑形象👨🏻⚕️,發揮權威力量,如此才能不愧為國家建設的核心領導力量。
杜教授說,申報這個題目並非僅僅出於興趣👩🍳,更是出於一種責任意識。“我個人認為,中國的現代化近三十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如果得以順利發展,就可以實現近百年來中國人一直為之奮鬥的目標🧑✈️,實現我們的中國夢🍁。然而👨🦱,現代化順利發展的前提就是政治要穩定𓀒,在現階段的中國,要實現政治穩定首先依賴於中國共產黨繼續執掌好政權,能從容應對各種考驗,特別是要消除自身出現的各種危險。這是當時決定申報這一課題的出發點或者說是一種動力。”
這項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中國共產黨應對執政考驗與化解執政危險提供有價值的對策”。在研究過程中將建立一定的理論研究範式,堅持學理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其中對於黨執政面臨的“四大考驗”、“四大危險”的現狀🎦🎄,將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將運用比較的方法,吸收和借鑒國外政黨的執政經驗👨🏻🔬。另外💅,在研究過程中❕,要通過學術研討會、學術沙龍等形式對研究中涉及的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探討,把握理論和學術前沿,形成有說服力和有價值的成果𓀐。
改革要掌握好節奏
在新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四大考驗”與“四大危險”並行產生了疊加效應☯️,對黨執政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四大考驗”與“四大危險”互相影響🛗,加重了已經存在的問題的嚴重性和解決問題的艱巨性🧑🧑🧒🧒、迫切性。而這種挑戰與黨的執政能力不足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影響著黨的執政地位𓀍👨🦯➡️。因此,體製改革迫在眉睫。十八大充分表達了新一任領導集體進行改革的信心和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都涉及到了黨面臨的新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迫切性🕥🦸🏼♀️。十八大報告也提出“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
課題組結合十八大精神對許多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思考,有了新的認識。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物質文明成果顯著,而政治現代化相對滯後,所以必須進行及時的戰略調整🔖。當下,中國共產黨深化改革勢在必行。但同時,杜教授也認為,中國的改革一定要掌握好節奏🕑,不能過急,也不能爬行。改革是關乎全體人民利益的大事,只有當國民都對改革做好了心理準備😦,改革才能高效穩定地行進。我國雖然總體上處於快速發展狀態,但還存在著許多阻礙改革的因素,其中,民眾對於巨大的社會變化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特別是對社會政治變革的參與和應對還需要訓練。雖然微博、人人等社交工具大行其道,但大多數國民仍缺乏政治的參與意識,不積極或者不能正確使用自己的政治權利,稍不留神就容易造成差錯😬🚾。因此,國民思想的改變或者說公民社會的培育是改革的重要一環。
“四大考驗”與“四大危險”中哪個最嚴重🏙?杜教授認為不能分輕重,哪個都很嚴峻,其中任何一個不能應對🏃🏻♀️,都會影響到黨的執政地位。但最急迫消除的是“四大危險”,消除“四大危險”的關鍵在治理腐敗,因為這個危險對黨的執政地位傷害極大🫰。消除這一危險的關鍵在於健全製度與法,而兩者之間法更重要。若做不到依法執政,就等於沒有了底線,沒有懲罰機製.那麽,製度再完善也無法發揮實際作用。另外,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輿論監督是治理腐敗問題的有效手段,這是個可喜的變化🚋,應該得到更好的利用🍺。
談到本課題研究與國外執政政黨研究的關系時,杜教授說🙎🏽♀️,這個課題研究除了要借鑒發達國家政黨的執政經驗外🤦🏿♂️,最主要的是要吸取蘇聯共產黨失去政權的教訓。因為中國共產黨與前蘇聯共產黨在許多方面相似🙎🏿♀️,如:都是從革命黨轉為執政黨的;在政治體製、意識形態、執政方式上雖有不同,也有共性🗻。前蘇聯在改革的歷程中想一步登天🎪,采取休克療法,最終失敗。所以改革要從國情出發🥐。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政治文化傳統🍮、以及受此影響的國民性有其自身特點。也就是說,中國改革的土壤與其他國家不一樣,方法也必有所不同💳。
理論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
這個課題偏向理論還是偏向應用?杜教授表示,這類課題的研究內容看起來是理論問題,但實質是非常現實的一些問題。本課題全部研究的落腳點在於為執政黨應對“四大考驗”和化解“四大危險”提供對策,進而鞏固執政地位🍱,從而保證中國現代化在穩定的政治環境中持續發展🦸♀️,即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戰略與路徑。這絕非是一般的理論和學術問題,而是關乎人民福祉、國家興衰的重大課題🏪。對此,應站在時代高度,站在中華民族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來認識其意義。
“作為理論研究者,我期望能夠形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執政黨執好政,進而為國家發展獻計獻策。同時,也希望通過這個課題的研究🧊,對於推進執政黨建設理論的創新和學科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杜教授還說🧛🏿♀️,“做好這類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者的使命與責任🈳🎠,為推進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提供對策,是社會科學研究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