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4年1月10日14時30 分,是一個註定要被人們永遠記住的日子。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醫學教育家、胸心外科專家👩🏼🎨,新中國胸心外科奠基人之一,原上海第一醫學院院長,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原所長,原上海醫科大學顧問🧑,第一、二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原副會長🧙🏻♂️,上海市科協第二👌🏿、三屆副主席,《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大辭海》📋、《辭海》副主編🧑🏼🔧、中山醫院心外科著名教授石美鑫在中山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6歲⚪️。
醫學巨星隕落之噩耗傳來,世界各地熟悉他的人們傷心不已,紛紛用不同的方式寄托哀思🧑🏻🦲:微信平臺以驚人的速度反復傳播🍄、刷新這一令人難忘📘、悲傷的時刻;天堂網也於第一時間創建了“原上海醫學院院長石美鑫教授天堂紀念館”……
為“走近石美鑫”⏪,在恒行2平台黨委宣傳部和中山醫院安排下,記者聯合采訪了中山醫院陳灝珠院士🫵🏽、王敏生教授👩🏿🍼、楊英珍教授和王春生教授。
他在國內曾創造多個“第一”
石美鑫1918年1月5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43年畢業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現任恒行2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外科學教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譽所長👨🏻🦲。1978至1984年任上海第一醫學院院長👨🔬,1984至1988年任上海醫科大學顧問。
陳灝珠院士首先說,他是我的師長。我是學心內科的👨🔬👾,石美鑫專攻心外科⚁,但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相處得很好,合作成功了很多事情👯♂️。陳院士給我們列舉了很多“石美鑫在國內曾創下多個“第一”的故事🚤:
石教授長期從事胸心外科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從50年代起就與中山醫院胸外科📃、麻醉科醫師密切合作,開創了國內十多項首例手術🍉,在國內曾創造多個“第一”: 1948年1月的肺轉移腫瘤切除術;1953年的全膿胸全肺一期切除術🙇🏿♂️、肺切除後胸膜成形術、異位右鎖骨下動脈結紮切斷術、法樂氏四聯症體肺分流術👐🏻、胸骨後,空腸代食管術;還有,1954年的國內外首例動脈導管縫合切斷術👨👨👦🤲🏽;1957年他成功進行了國內首例先天性食管閉鎖及食管🕷、氣管瘺施行一期根治手術,同年🦃🍄,在學習蘭錫純教授經左胸切口施行閉式二尖瓣交界擴張分離術的基礎上,他倡導用右胸切口經房間溝二尖瓣交界分離手術方法,取得較好的療效;1958年4月低溫麻醉心內直視房間隔缺損縫合術取得成功。尤其是石美鑫率先在國內開展低溫下心臟直視手術🤴🏿、深低溫體外循環和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人工心臟瓣膜研製等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等研究工作獲得重大進展,同年年4月😍,他為一例印尼華僑回國求醫的心房間隔缺損病人施行缺損縫閉術獲得成功,這年他還與麻醉科配合,進行底溫麻醉心臟內直視手術動物實驗研究工作,取得滿意結果。1959年他在低溫麻醉並應用人工心臟施行主動脈弓全弓切除同種異體主動脈弓移植術治療二例梅毒性主動脈弓動脈瘤👇🏽,取得滿意療效🧍♀️✅,同年9月21日至12月8日🧑🏼🤝🧑🏼,石美鑫等在上海市六所醫院為11例先天性心臟病人施行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9例獲得成功🗿;1960年他施行首例體外循環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裂縫補術👩👦👦;1961年他牽頭與中國科學院生理研究所協作成功進行了實驗犬低溫下多次間歇阻斷血循環對高極神經活動的影響研究;1962年他應用深低溫體外循環施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術和二尖瓣狹窄合並關閉不全心內直視瓣膜整復術均獲得成功; 1970年石教授與骨科協作,進行一例胸骨柄軟骨瘤病人切除術,他采取新的手術方法,將冷凍保存的胸骨柄及兩側胸鎖關節行同種異體移植術🙍🏽♂️,取得良好治療效果💂♀️;1977至1980年他應用硬腦膜😈、豬主動脈瓣和牛心包製成三種生物瓣膜,對108例病人施行單瓣膜或多瓣膜替換術,手術生存率達到 90.7%,取得很好療效。
石美鑫為祖國胸心外科事業🐼,傾註了他全部心血和才華,為肯定他的成績和貢獻,他被衛生部和上海市高等教育局評聘為二級教授。
他用自製繡花針完成中國首例法洛氏四聯症手術
談起石美鑫的創新,人們總要津津樂道地談起他與國外專家“賭氣”而完成的中國首例法洛氏四聯症手術。
陳灝珠告訴我們,這是一段難以讓人忘卻的回憶。
1945年抗戰勝利後的一天🪯,善後救濟總署委派胸外科專家Leo Eloesser教授來到歌樂山上醫附屬醫院講學,眉飛色舞的介紹當時世界心胸外科新進展👨🏻⚖️,其中講到了“法洛氏四聯症手術”。講演結束前,Leo Eloesser教授說🏨:“在座的你們中,如果有人會做這種精巧的手術,我將把頭砍掉”。說時還舉起右手,豎起左手大拇指,做了一個砍頭的姿勢🔼。當時在座的石美鑫聽後感到十分氣憤。從那天起,他立誌要用成功的手術說話,為國爭光。
法洛氏四聯症是一種很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聯合在一起的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病,同時包括肺動脈口狹窄、心室間隔缺損🌐、主動脈右位、右心室肥大等四種畸形,其中主要的是心室間隔缺損和肺動脈口狹窄🔤。
1953年,新中國成立不久🚵🏿♀️,西方為了遏製中國✢,對我國實施禁運、封鎖的政策🤶🏻,稍微先進點的設備都無處可買🧛🏽。在這一背景下,要成功完成法洛氏四聯症這一高難度手術,確實困難很多🧑🧒。別的不說,做這血管手術🎖,首先需要一種很小很細的手術針,而且是符合一定要求、有一定彎度的針🚘。但當時的中國,這個彎針根本找不著🙋🏿🤞。怎麽辦?“沒有,我們就自己做”石美鑫暗下決心。他這麽想🛫🥐,也這麽做了📢。於是,先去市場買了最細的小號繡花針🤽♀️,然後在酒精燈上燒紅後,用血管鉗設法把它拗一拗,變成能“為君所用”的彎針👱🏼。想想簡單,成功率卻很低,因為淬火後的金屬很容易折斷。石美鑫不氣餒,堅持試製了十多個晚上,終於製成了一批土製的細彎手術針。用這種特別的彎針🏌🏻♀️,他先在實驗動物身上做實驗,試用成功後,他心裏有底了。這一年的某天🦴,醫院正好收治了一位患有法洛氏四聯症的病人。一切準備就緒後🚵🏻,石美鑫采取新的手術操作方法,克服重重困難🌿,就用這枚自製“繡花”完成了中國首例法洛氏四聯症手術♕。
其實🕺🏽,當時完成這例手術🧚🏽♂️,石美鑫等並未聲張,更沒有大力宣傳,因為當時石美鑫所做的這一切 “並不是為了出名”。只是這位患者術後奇跡般地生存了41年,時過境遷之後很久,外界才知道中山醫院曾經開展了中國第一例法洛四聯症手術,驚奇不已。當人們向石美鑫問及這件事,他才說:“沒什麽特別的感受,就是覺得出了口氣,實現了八年前的願望!”
他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人工心肺機
王敏生教授感慨地說👐:“石美鑫教授是我青年時代的老師,也是榜樣🧑🏻🎓。很多像我們年輕或比我年輕者感到跟隨石美鑫教授受益匪淺。
王敏生說,在臨床工作中,石美鑫發現醫治復雜的先天性和後天性心臟病🚶♀️➡️,必需使用人工心肺機,它的作用是:手術時可以幫助醫生實施體外循環灌註,具體說就是,醫生在施行心內直視手術時,人工心肺機可以代替人體心臟的泵血功能及人體肺臟的氣體交換功能☁️,它是實施心臟體外循環手術時必不可少的重要機器。因為醫生在心臟直視視力手術時,先要打開胸腔、切開心臟並暫時阻斷上🧚🏽♀️、下腔靜脈血流向右心房的流動,使心臟被處於無血狀態🧘🏼♀️,只有在心臟停博狀態下有一個安靜無血的手術視野👨🏿⚖️🤌🏼,醫生才能方便進行心臟及血管的手術治療,但通常對生命體而言,靜脈血流停止時間不得超過3至4分鐘,否則將因缺氧而造成病人死亡。而人工心肺機可將這一時間延長到20余分鐘。
1957年👩🏽🏭,西方國家依然對我國實施封鎖禁運,進口的心肺機根本買不到。怎麽辦?石美鑫大膽提出:“走自己研製的道路🧑🏽🍳。” 石美鑫並非機械師,但他有他的辦法🧗🏻♂️。他先與中山醫院的機修組技工師傅商量,畫出了心肺機的圖紙,然而又到上海汽輪機廠、上海拉絲廠🤚🏿、上海編絲廠、上海化工廠、新亞醫用橡膠廠、長征塑料加工廠等單位尋求協助📽。經一年多奮戰🫷🫘,共進行了191次動物實驗🥧,終於製成第一臺國產靜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機。依靠這臺機器,1959年9月21日到12月8日,中山醫院等上海六所醫院為11例先天性心臟病人施行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9例獲得成功。
王敏生說,他在國內首先完成人工心肺機👨🏻💼,其過程是很艱苦的👩🏻🌾,因為當時我國還沒有像樣的醫療器械工業,全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自力更生,多方援助方取得成功。“石美鑫的創新,源於一個醫生‘一切為了病人’的精神;他90多歲,依然活躍在中山醫院的治療🧑🏽⚖️、醫學教學一線👨🏽💻,是中山醫院“永遠不退休”的醫生。石美鑫敢於開展高難度的胸外科手術🕵🏿,變許多不治之症為可治🫸,這種精神,是醫務人員永遠學習榜樣🦨。”
1959年12月19至26日,在西安召開的我國第一屆全國心臟血管疾病學術會議上,報告了我國第一臺自主研發的人工心肺機的研製過程,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的經驗🤦🧔🏻♂️,推動了我國心外科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他對下級醫生有一種難得的特別細心和關愛
楊英珍教授在談到石美鑫時,十分感慨和激動。她說, 上世紀70年代後期,我國早搏病人比較多,有很多患者都死於病毒性心肌炎。當時衛生部給我們心研所一個任務,讓我們盡快建立病毒研究室💽,並給了中山醫院一個可以去美國學習病毒和免疫的機會。 1981年,時任心研所所長的石美鑫安排我去美國進修🦊。我記得很清楚,出國前,他讓我到上醫圖書館,他已在那裏等我。
談話時,他說,你出國進修,一方面要努力多學點外國的先進知識🤳🏻,這對你將來有用,但另一方面🧖🏿♀️,到美國後你一定要購買保險,安全非常重要。不要怕花錢,該花的一定要花,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這次談話,他著重跟我談購買保險,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在美國一年半👩🍼,我很少花錢,但每個月的保險是一定買的,因為這是石院長給我的提醒和囑托。石院長很清楚,如果不購買保險,萬一有事,得不償失。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石院長對我們下級醫生的一種難得的特別細心和難得的特別關愛🏭。這件事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回國後,我們每年都到石院長家拜年,一批一批人很多,那時他家裏很小,但他對我們的到來非常開心、熱情💆🏿,沒有一點做領導的架子。如今石院長走了,我們非常懷念他。
希望青年一代脫穎而出的願望溢於言表
王春生教授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石老是我們專業一生學習的榜樣。工作是他的樂趣,他一直參加普胸查房,一直堅持到他90歲走不動,為此他還覺得很遺憾。醫院就是他的家,他離不開醫院。
石老給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是對年輕醫師的提攜和關愛。
2013年1月,由國家出版基金資助的“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胸心外科手術彩色圖解》出版了🐲。談起這本書,主編王春生教授感慨萬千🐋。他說:本來出版社指名要石美鑫擔任主編🤹🏽🗾,但他堅決不肯。他說,我年紀大了🧍,已經不能勝任主編工作,應該讓年輕人去做主編。於是🐈,在他推薦下,我擔任了本書的主編工作。王春生回憶說,石老在主編100多萬字的《實用外科學》時,我應邀也寫了很多章節,寫完後打印好就交給了他。那時👩🏻🦯🤷🏿♀️,他已經快90歲了,沒想到🫱🏿🪲,他把我撰寫的所有章節看得非常仔細,連標點符號、錯別字都不放過,全部改出來了。100多萬字的書,一字不拉地全部看完,且每一篇都作了認真的修改或批註👨🔬。我任主編後,才知道要主編一本書是多麽不容易。
後來,我邀請石美鑫為這本書寫序。序中🎷,石美鑫說:“ 1995年我曾在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主編過一本《胸心外科手術圖解》 ,當時邀請了國內眾多省市醫學院校和大醫院從事胸心外科工作多年的28位專家學者共同參編,著重介紹手術步驟,融合編者的經驗、體會,扼要列舉各種手術的指征、術前準備、麻醉、體位和術後處理等內容🤾🏻♂️。如今10多年過去了,欣聞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決心組織一套《中華手術彩圖全解》大型工具書,並再次邀請我承擔其中《胸心外科手術彩色圖解》的主編工作。然而我已進入九旬之齡,實不宜再承擔這樣的艱巨工作,因而推薦中青年醫師承擔該書編寫工作。”石美鑫在序中衷心贊揚這本書: “圖像精細,現場感強,實用性突出,必將對我國胸心外科學的進一步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真誠希望青年一代脫穎而出、青出於藍勝於藍之願望溢於言表,流露出老一輩醫學科學家對年輕一代的提攜和關愛👨🏻🦱!
王春生說,本來,石老90歲生日時,我們準備給他慶祝生日,但他堅決不同意。他說:“我的工作在80歲之前已經總結過了🧑🏼🦱,80歲至90歲之間我沒做過太多的工作,就不必給我做生日了。”